临沂沂河新区
高质量发展活力澎湃
2025-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年,临沂沂河新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按照“激活新区”要求,锚定“工业强区、生态城市、和美乡村、幸福民生”四大目标任务,铆足干劲、大干快上、全面起势。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新区发展活力澎湃涌流。
工业立区强实力
实施工业“首位工程”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园区,我们不仅有了标准厂房,产业聚集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让我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山东长鹿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家文说。五金产业是临沂沂河新区凤凰岭街道的传统产业,为了全力推进五金产业发展,凤凰岭街道积极响应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的要求,规划了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作为首批入园的五金企业,山东长鹿工具有限公司产品的综合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前列。
作为五金产业链上的一环,新入园企业临沂远中塑业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中。作为聚乙烯包装容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佼佼者,远中塑业成功实现新桶型的开发,并引进了国际海运包装IBC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园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筑起“产业园”,引来“群凤栖”。近年来,临沂沂河新区把特色园区作为突破工业、做强镇域的主阵地,规划建设了智能制造、循环经济、仪表科技、智慧五金等11个专业化特色园区,“四位一体”推进土地盘活、基础配套、资金筹集、招商引资,“一园一业、错位发展”,找准了以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出台支持镇域(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目前,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内已进驻先行锯业、伟光工贸等16家规上工业企业,长鹿工具、宏欣医药等5家规上贸易企业和东立钢构1家规上建筑业,以及200余家规下企业。
同时,临沂沂河新区坚持抓项目、强支撑,集中力量解决项目用地、资金、手续、拆迁等瓶颈,推动10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3%;纳统项目104个,纳统率91.2%,形成全区上下大抓项目、骨干企业竞相发展、社会各界看好新区的生动局面。抓培育、增效益。把支持现有企业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制定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遍访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投资,“四上”企业突破1000家,达到112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6家。滚动实施“百企转型、百项技改”,1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6%,积蓄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
开放创新增动力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发展 提升开放高地影响力
2024年12月30日,临沂·深圳合作对接项目签约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共签约46个项目。近年来,深圳市委、临沂市委达成深化两地合作意愿,临沂市选派干部赴深圳国有企业、商协会、高校院所等开展交流合作。临沂沂河新区建立“专业+全员”招商机制,成立“北上深”3个驻外工作站,突出财源导向,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产业溢出。新签约项目136个、合同投资额5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6.1%。其中,工业项目105个,占比85.4%,投资过10亿元项目19个,同比增加8个。
强化开放带动。发挥综保区优势,与中国信保合作,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投资20亿元的象屿、兰华等6个项目签约落地,公共保税仓、保税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全业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集聚发展。试点开展跨境易货贸易,建设二手车出口基地。全年到位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实现进出口总额377亿元。
注重创新驱动。树牢“科技即产业”理念,深入实施“翅膀工程”,中国石油大学技术转移合作中心、五金产业链公共研发检测平台落地,工程机械产业大脑入选全省试点,18家企业入选“晨星工厂”,专精特新企业28家,200余家企业“上云入网”,获批临沂唯一一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临沂科技学院等院校加快建设,新招引、培育各类人才5000余人。
同时,临沂沂河新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谋划实施十大集成改革,稳妥完成3项重点改革任务。突出抓好国企改革,将原有8家区属国企整合为3家,分别聚焦城建、工业、文旅错位发展。着力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创新设立6个产业中心,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直接管理,剥离社会职能,配强专业干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队伍专业化、管理扁平化、考核差异化。创新实施镇街园区财力保障改革,充分激发镇街、产业中心培育财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优化环境提效力
努力打造配套好要素全服务优
的发展环境
“小区内生活环境非常好,花草树木种植精美,每天在小区里散步感觉就像在公园里一样。”家住临沂沂河新区奥达华府的陶永浩对自己新入住的小区满口称赞。乔迁新居前,陶永浩居住的房子面积较小,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在对众多的小区进行对比后,他最终搬迁到这个新的小区。
走进小区,但见基础配套建设完善,社区内规划了业主食堂、洗车房、生鲜超市、快递驿站、洗衣房及幼儿园等品质服务区。此外,还建设了恒温游泳池、健身房、瑜伽室及乒乓球室等休闲健身空间,为小区居民增添了一个便捷休闲的生活环境。临沂沂河新区聚力高品质城市建设,以科创新城、生态新城片区开发为引领,实施总投资154亿元的74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拆迁196万平方米,腾空土地8714亩,开工建设安置房1.16万套,“房票”安置率达到65.9%。建设凤鸣湖公园等3个综合性公园、28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停车位1500余个。同时,以“建设中心城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全面提高城乡产业、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观摩评比中提升8个位次。
聚力高效率营商环境。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对企业需求“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114项,审批效率提高70%,入选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点。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成立企业家协会,开展供需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组织政银企对接12场,为企业授信超过100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发展。聚力高水平要素保障。开展闲置低效用地专项清理行动,盘活土地5900亩,新增供地6621亩,是2023年全年的5倍。用足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争取政策性资金及银团贷款156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生态新城EOD项目获批实施。
党建引领聚合力
建设“党群同心”新实践示范区
前不久,临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的泗沂庄村可谓喜事连连,村里的水泥路不仅重新进行了硬化,还收到12万元的补助,村里的“钱袋子”又充实了。和泗沂庄村一样收到补助的还有新城、胡店、大茅茨3个村,合计补助金额24万余元。这些真金白银的补助没有花费一分财政费用,都是相公街道“强村公司”对村级公益事业的补助。
相公街道大量的拆迁村还建后有了闲置资金,针对如何让闲置资金再生“金”问题,相公街道成立“强村公司”,让“强村公司”成为还建村资产的“大管家”。2024年6月,相公街道培育的“强村公司”——临沂金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注册资本1800万元,由相公街道9个拆迁村共同出资。“设立强村公司就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同时避免拆迁后村集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百姓得实惠。”金园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于兴浩说。
近年来,临沂沂河新区夯实基层基础,实施基层党建引领“五情”提升行动,扎实做好“热线首发”、党建引领网格化等工作,访情、线情总量分别下降13%、14%。在乡村,探索“小田变大田”、共富工坊、强村公司等增收模式,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3.1%,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在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物业投诉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11个重点小区工单同比下降42.6%。
①临沂沂河新区局部面貌
②格力电器临沂生产基地
③临沂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AGV搬运机器人
④天河智能产业园
⑤品质新城
工业立区强实力
实施工业“首位工程”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园区,我们不仅有了标准厂房,产业聚集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让我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山东长鹿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家文说。五金产业是临沂沂河新区凤凰岭街道的传统产业,为了全力推进五金产业发展,凤凰岭街道积极响应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的要求,规划了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作为首批入园的五金企业,山东长鹿工具有限公司产品的综合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前列。
作为五金产业链上的一环,新入园企业临沂远中塑业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中。作为聚乙烯包装容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佼佼者,远中塑业成功实现新桶型的开发,并引进了国际海运包装IBC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园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筑起“产业园”,引来“群凤栖”。近年来,临沂沂河新区把特色园区作为突破工业、做强镇域的主阵地,规划建设了智能制造、循环经济、仪表科技、智慧五金等11个专业化特色园区,“四位一体”推进土地盘活、基础配套、资金筹集、招商引资,“一园一业、错位发展”,找准了以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出台支持镇域(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目前,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内已进驻先行锯业、伟光工贸等16家规上工业企业,长鹿工具、宏欣医药等5家规上贸易企业和东立钢构1家规上建筑业,以及200余家规下企业。
同时,临沂沂河新区坚持抓项目、强支撑,集中力量解决项目用地、资金、手续、拆迁等瓶颈,推动10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3%;纳统项目104个,纳统率91.2%,形成全区上下大抓项目、骨干企业竞相发展、社会各界看好新区的生动局面。抓培育、增效益。把支持现有企业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制定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遍访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投资,“四上”企业突破1000家,达到112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6家。滚动实施“百企转型、百项技改”,1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6%,积蓄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
开放创新增动力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发展 提升开放高地影响力
2024年12月30日,临沂·深圳合作对接项目签约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共签约46个项目。近年来,深圳市委、临沂市委达成深化两地合作意愿,临沂市选派干部赴深圳国有企业、商协会、高校院所等开展交流合作。临沂沂河新区建立“专业+全员”招商机制,成立“北上深”3个驻外工作站,突出财源导向,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产业溢出。新签约项目136个、合同投资额5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6.1%。其中,工业项目105个,占比85.4%,投资过10亿元项目19个,同比增加8个。
强化开放带动。发挥综保区优势,与中国信保合作,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投资20亿元的象屿、兰华等6个项目签约落地,公共保税仓、保税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全业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集聚发展。试点开展跨境易货贸易,建设二手车出口基地。全年到位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实现进出口总额377亿元。
注重创新驱动。树牢“科技即产业”理念,深入实施“翅膀工程”,中国石油大学技术转移合作中心、五金产业链公共研发检测平台落地,工程机械产业大脑入选全省试点,18家企业入选“晨星工厂”,专精特新企业28家,200余家企业“上云入网”,获批临沂唯一一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临沂科技学院等院校加快建设,新招引、培育各类人才5000余人。
同时,临沂沂河新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谋划实施十大集成改革,稳妥完成3项重点改革任务。突出抓好国企改革,将原有8家区属国企整合为3家,分别聚焦城建、工业、文旅错位发展。着力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创新设立6个产业中心,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直接管理,剥离社会职能,配强专业干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队伍专业化、管理扁平化、考核差异化。创新实施镇街园区财力保障改革,充分激发镇街、产业中心培育财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优化环境提效力
努力打造配套好要素全服务优
的发展环境
“小区内生活环境非常好,花草树木种植精美,每天在小区里散步感觉就像在公园里一样。”家住临沂沂河新区奥达华府的陶永浩对自己新入住的小区满口称赞。乔迁新居前,陶永浩居住的房子面积较小,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在对众多的小区进行对比后,他最终搬迁到这个新的小区。
走进小区,但见基础配套建设完善,社区内规划了业主食堂、洗车房、生鲜超市、快递驿站、洗衣房及幼儿园等品质服务区。此外,还建设了恒温游泳池、健身房、瑜伽室及乒乓球室等休闲健身空间,为小区居民增添了一个便捷休闲的生活环境。临沂沂河新区聚力高品质城市建设,以科创新城、生态新城片区开发为引领,实施总投资154亿元的74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拆迁196万平方米,腾空土地8714亩,开工建设安置房1.16万套,“房票”安置率达到65.9%。建设凤鸣湖公园等3个综合性公园、28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停车位1500余个。同时,以“建设中心城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全面提高城乡产业、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观摩评比中提升8个位次。
聚力高效率营商环境。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对企业需求“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114项,审批效率提高70%,入选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点。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成立企业家协会,开展供需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组织政银企对接12场,为企业授信超过100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发展。聚力高水平要素保障。开展闲置低效用地专项清理行动,盘活土地5900亩,新增供地6621亩,是2023年全年的5倍。用足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争取政策性资金及银团贷款156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生态新城EOD项目获批实施。
党建引领聚合力
建设“党群同心”新实践示范区
前不久,临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的泗沂庄村可谓喜事连连,村里的水泥路不仅重新进行了硬化,还收到12万元的补助,村里的“钱袋子”又充实了。和泗沂庄村一样收到补助的还有新城、胡店、大茅茨3个村,合计补助金额24万余元。这些真金白银的补助没有花费一分财政费用,都是相公街道“强村公司”对村级公益事业的补助。
相公街道大量的拆迁村还建后有了闲置资金,针对如何让闲置资金再生“金”问题,相公街道成立“强村公司”,让“强村公司”成为还建村资产的“大管家”。2024年6月,相公街道培育的“强村公司”——临沂金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注册资本1800万元,由相公街道9个拆迁村共同出资。“设立强村公司就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同时避免拆迁后村集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百姓得实惠。”金园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于兴浩说。
近年来,临沂沂河新区夯实基层基础,实施基层党建引领“五情”提升行动,扎实做好“热线首发”、党建引领网格化等工作,访情、线情总量分别下降13%、14%。在乡村,探索“小田变大田”、共富工坊、强村公司等增收模式,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3.1%,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在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物业投诉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11个重点小区工单同比下降42.6%。
①临沂沂河新区局部面貌
②格力电器临沂生产基地
③临沂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AGV搬运机器人
④天河智能产业园
⑤品质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