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钢城区
“新”风劲吹 逐“质”远航
2025-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朱虹
翻开济南市钢城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答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2024年,钢城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按照“1364”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惠民生,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总体平稳、巩固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工业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多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
发展活力再迸发
2024年,钢城区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汇聚,推动钢城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宝武对山钢济南基地一体化支撑,加强与宝武的对接合作,启动建设山钢高端智造产业园,着力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地方企业扩产扩能项目53个。新发展规上工业企业22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绿色工厂3家、“晨星工厂”3家。16家规上企业、2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钢城获评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欧冶链金山东神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为省内产能最大的废钢加工基地。温岭精锻主导制定国内首个《螺旋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泰金斯锻造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家企业产品获评第一批“泉城好品”品牌。
抓好服务业补短提升。洽谈引进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京东商城线下体验店等服务业项目47个,丰富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4个项目纳入省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库,鲁碧集团成为全区首家省级总部企业。举办新春年货节、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48场次,消费市场不断涌现新活力。举办梨花节、海棠节、企地共建徒步等活动,寄母山田园乡居等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交旅钢韵共融示范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后劲所在。仲冬时节,钢城重点项目建设精彩迭现——吊臂起降,挖掘机、吊装机协同作业,工程车往来如梭;厂房车间内部设备安装调试有条不紊。施工现场热闹非凡,奏响着前行的“奋进曲”,按下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2024年,钢城区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项目建设加力提速。128个项目列入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3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项目22个,到位资金6.44亿元。10个省级、22个市级、89个区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蓝海高纯纳米级单晶体纤维等32个项目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民间投资占比、技改投资、工业投资等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列。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重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211个,总投资856亿元,落地项目73个,总投资287亿元。市级“招强引优”项目30个,项目落地率10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2家,3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发投入完成16亿元,占GDP比重4.58%。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项。全市首家知识产权协同服务站实体化运行。举办“海右人才节”活动32场次,引进院士、海外专家等30余人,培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急需紧缺人才2人,12人进入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考察人选。承办市双创大赛南京赛区,7个项目决赛获奖,落地企业4个。开展“青燕归巢”等招聘活动60余场次,引进博士研究生24人、大学生1700余人。
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行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深化“极简审批”,新设立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率达到100%。“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达到93项,完成全市开办民宿“一件事”试点任务。被确定为全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首批试点区县。组织钢材、装配式钢结构、建材等产品供需对接活动11次,支持企业就地就近协同配套,促进产销对接,畅通企业供需。
城市向优乡村向好 满城风景入画来
碧波荡漾的大汶河畔,绿意盎然的公园广场,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到处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五光十色的灯光下,林立的楼宇勾勒出特有的风格,把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和美乡村下陈村、大沟村,非遗小镇澜头村,汶河源头台子村,青砖黛瓦白墙,绿水碧树环绕,河水清澈见底……如今的钢城大地处处皆美景、移步即成画。
城市更新加快实施。艾山片区内,18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南城子坡安置区、北城子坡安置区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5%、75%,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服务中心等16个项目有序推进。南部新城、桲椤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住建部“白名单”,高家庄安置区开工建设,桲椤安置区顺利复工。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20个小区的供热、供水管线和10个小区“一户一表”改造,惠及群众2.4万人。提升改造双泉路等市政道路6条,新建公交站亭37个。建成小微景观12处、公园游园5处、小区共建花园3处,中心公园、双龙山公园入选全市首批星级公园。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三变”改革村增加95个,新流转土地2790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认证“三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颜庄、里辛、艾山街道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杨家大峪等9个村被评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钢城蔬菜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建成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和美乡村22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0公里,完成安防工程30公里,危桥改造3座。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100%,金水河水厂、恒胜水厂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建成辛庄街道综合配送中心和服务中心,提升中心村服务站点50个,设置客货邮融合路线10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排名全市第1位,获评全省第一批“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试点成效评估优秀等次。
生态向美民生向暖 幸福钢城步步高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全市前列;饮用水水源地、7处重点河流水质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5位、全市第2位。钢城天朗气清,已成常态。
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山东神州、泰东实业入选山东省废钢铁加工行业规上企业“白名单”。钢城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钢城区获批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
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大汶河37公里主河道实现闭环管理,10条支流治理基本完成,加快推进辛庄河、棋山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3750亩,建成市级绿化示范片区2个。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完成1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2.1%。城镇新增就业2481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完成22个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定点零售药店全部纳入门诊统筹,职工医保门诊报销额度提高到6000元,医院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教育部网上审核。建成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区中医医院二期、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里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颜庄、辛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提升,新改建村卫生室23个,181个村卫生室实现智慧化结算。打造“汶河四季”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900余场,新建书香钢城阅读服务站14家,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产业向兴项目向强 活力钢城启新程
2025年,钢城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提升年”部署要求,按照区委“1364”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更好统筹产业转型和民生保障,统筹全域城市更新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美丽钢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钢城实践。
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型钢厂小型线异地升级改造、山钢股份信息化系统升级等8个项目建设,推动山钢高端智造产业园、金雷科技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等36个企业扩产项目和高端精密锻件等15个技改项目建设。布局工业机器人、循环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推进山东农科乳业产业园二期、特医食品等项目建设,打造畜禽种业核心集聚区。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区产业研发中心等载体建设,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创新消费供给,加快爱琴海购物中心、希尔顿逸林酒店等中高端消费项目建设,培育网络电商、数字消费等多元消费新场景。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推动数实融合。建成投用天地通智算中心,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2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4个,新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3家。推动5G基站、双千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强化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3%。
攻坚项目夯实发展支撑。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优化97个区级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逐个细化推进方案,上半年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年内建成投产项目35个以上。
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再提速。建成安置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服务中心等13个项目,企业家总部等19个项目全面开工。城市功能再完善。启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建改造鲁百大街等8条城市道路。推进15个小区供水设施、10个小区供暖管线、20个小区电网智能化改造,改建公园4处,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40座,打造“一公里充电圈”。
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业”扶持村30个,因村制宜发展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创建“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以上。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新创建泉韵乡居示范区2个,打造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拓宽富民增收路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系列培训2000人次以上,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以上。
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校长、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加强全学科教研,常态化开展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管理,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健康钢城建设。加快区中医医院二期和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幸福食堂和22处城市社区长者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普惠托育托位100个,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追青逐绿绘就生态新画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①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②京东商城线下体验店
③山东农科绿色有机饮品项目
④2024年钢城企地共建徒步活动
⑤柿子树下露营地
翻开济南市钢城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答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2024年,钢城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按照“1364”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惠民生,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总体平稳、巩固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工业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多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
发展活力再迸发
2024年,钢城区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汇聚,推动钢城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宝武对山钢济南基地一体化支撑,加强与宝武的对接合作,启动建设山钢高端智造产业园,着力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地方企业扩产扩能项目53个。新发展规上工业企业22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绿色工厂3家、“晨星工厂”3家。16家规上企业、2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钢城获评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欧冶链金山东神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为省内产能最大的废钢加工基地。温岭精锻主导制定国内首个《螺旋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泰金斯锻造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家企业产品获评第一批“泉城好品”品牌。
抓好服务业补短提升。洽谈引进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京东商城线下体验店等服务业项目47个,丰富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4个项目纳入省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库,鲁碧集团成为全区首家省级总部企业。举办新春年货节、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48场次,消费市场不断涌现新活力。举办梨花节、海棠节、企地共建徒步等活动,寄母山田园乡居等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交旅钢韵共融示范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后劲所在。仲冬时节,钢城重点项目建设精彩迭现——吊臂起降,挖掘机、吊装机协同作业,工程车往来如梭;厂房车间内部设备安装调试有条不紊。施工现场热闹非凡,奏响着前行的“奋进曲”,按下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2024年,钢城区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项目建设加力提速。128个项目列入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3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项目22个,到位资金6.44亿元。10个省级、22个市级、89个区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蓝海高纯纳米级单晶体纤维等32个项目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民间投资占比、技改投资、工业投资等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列。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重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211个,总投资856亿元,落地项目73个,总投资287亿元。市级“招强引优”项目30个,项目落地率10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2家,3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发投入完成16亿元,占GDP比重4.58%。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项。全市首家知识产权协同服务站实体化运行。举办“海右人才节”活动32场次,引进院士、海外专家等30余人,培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急需紧缺人才2人,12人进入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考察人选。承办市双创大赛南京赛区,7个项目决赛获奖,落地企业4个。开展“青燕归巢”等招聘活动60余场次,引进博士研究生24人、大学生1700余人。
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行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深化“极简审批”,新设立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率达到100%。“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达到93项,完成全市开办民宿“一件事”试点任务。被确定为全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首批试点区县。组织钢材、装配式钢结构、建材等产品供需对接活动11次,支持企业就地就近协同配套,促进产销对接,畅通企业供需。
城市向优乡村向好 满城风景入画来
碧波荡漾的大汶河畔,绿意盎然的公园广场,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到处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五光十色的灯光下,林立的楼宇勾勒出特有的风格,把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和美乡村下陈村、大沟村,非遗小镇澜头村,汶河源头台子村,青砖黛瓦白墙,绿水碧树环绕,河水清澈见底……如今的钢城大地处处皆美景、移步即成画。
城市更新加快实施。艾山片区内,18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南城子坡安置区、北城子坡安置区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5%、75%,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服务中心等16个项目有序推进。南部新城、桲椤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住建部“白名单”,高家庄安置区开工建设,桲椤安置区顺利复工。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20个小区的供热、供水管线和10个小区“一户一表”改造,惠及群众2.4万人。提升改造双泉路等市政道路6条,新建公交站亭37个。建成小微景观12处、公园游园5处、小区共建花园3处,中心公园、双龙山公园入选全市首批星级公园。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三变”改革村增加95个,新流转土地2790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认证“三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颜庄、里辛、艾山街道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杨家大峪等9个村被评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钢城蔬菜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建成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和美乡村22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0公里,完成安防工程30公里,危桥改造3座。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100%,金水河水厂、恒胜水厂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建成辛庄街道综合配送中心和服务中心,提升中心村服务站点50个,设置客货邮融合路线10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排名全市第1位,获评全省第一批“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试点成效评估优秀等次。
生态向美民生向暖 幸福钢城步步高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全市前列;饮用水水源地、7处重点河流水质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5位、全市第2位。钢城天朗气清,已成常态。
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山东神州、泰东实业入选山东省废钢铁加工行业规上企业“白名单”。钢城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钢城区获批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
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大汶河37公里主河道实现闭环管理,10条支流治理基本完成,加快推进辛庄河、棋山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3750亩,建成市级绿化示范片区2个。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完成1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2.1%。城镇新增就业2481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完成22个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定点零售药店全部纳入门诊统筹,职工医保门诊报销额度提高到6000元,医院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教育部网上审核。建成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区中医医院二期、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里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颜庄、辛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提升,新改建村卫生室23个,181个村卫生室实现智慧化结算。打造“汶河四季”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900余场,新建书香钢城阅读服务站14家,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产业向兴项目向强 活力钢城启新程
2025年,钢城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提升年”部署要求,按照区委“1364”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更好统筹产业转型和民生保障,统筹全域城市更新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美丽钢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钢城实践。
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型钢厂小型线异地升级改造、山钢股份信息化系统升级等8个项目建设,推动山钢高端智造产业园、金雷科技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等36个企业扩产项目和高端精密锻件等15个技改项目建设。布局工业机器人、循环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推进山东农科乳业产业园二期、特医食品等项目建设,打造畜禽种业核心集聚区。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区产业研发中心等载体建设,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创新消费供给,加快爱琴海购物中心、希尔顿逸林酒店等中高端消费项目建设,培育网络电商、数字消费等多元消费新场景。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推动数实融合。建成投用天地通智算中心,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2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4个,新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3家。推动5G基站、双千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强化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3%。
攻坚项目夯实发展支撑。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优化97个区级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逐个细化推进方案,上半年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年内建成投产项目35个以上。
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再提速。建成安置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服务中心等13个项目,企业家总部等19个项目全面开工。城市功能再完善。启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建改造鲁百大街等8条城市道路。推进15个小区供水设施、10个小区供暖管线、20个小区电网智能化改造,改建公园4处,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40座,打造“一公里充电圈”。
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业”扶持村30个,因村制宜发展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创建“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以上。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新创建泉韵乡居示范区2个,打造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拓宽富民增收路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系列培训2000人次以上,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以上。
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校长、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加强全学科教研,常态化开展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管理,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健康钢城建设。加快区中医医院二期和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幸福食堂和22处城市社区长者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普惠托育托位100个,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追青逐绿绘就生态新画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①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②京东商城线下体验店
③山东农科绿色有机饮品项目
④2024年钢城企地共建徒步活动
⑤柿子树下露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