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中提质 奋发争先

济南市槐荫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②槐荫辖区壹合广场项目建设现场
③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槐荫启幕
④济南机床二厂现代化生产车间
⑤社区食堂开到群众家门口 ⑥特色就业招聘会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咨询
  □米震 栾中铭
  
  大河潮涌天地阔,奋楫扬帆启新程。2025年,济南市槐荫区锚定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高水平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扎实开展“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提质创优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生动实践。

  扩大投资 加强支撑
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是槐荫区发展动力与活力之所在。
  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4个省级、30个市级、106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3个项目竣工交付,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地上结构实现全面封顶,市立五院轨道交通TOD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2024年,槐荫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新的一年,槐荫区将如何抓住项目“牛鼻子”,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槐荫区把2025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聚焦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等关键领域,超前谋划布局一批含金量高、含新量足、含绿量多的优质项目,形成项目梯次储备、滚动开工的良好局面。
  加强项目谋划。支持引导本地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扩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项目谋划策划专班机制,聚焦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等关键领域,动态更新项目库。年内新谋划储备优质项目不少于100个,争取政策性资金额度50亿元以上,形成项目梯次储备、滚动开工的良好局面。
  加大项目招引。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精心策划举办一批招商推介活动;健全“1+3+9+X”一体化招商体制,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抓好平台载体招商,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等优势平台,策划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工作标尺,全年签约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
  加速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四抓四提升”工作要求,进一步充实区重点项目推进和服务专班,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抓紧抓实万达广场、万融云城等114个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52个新建项目开工,聚力攻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50个储备项目落地,合力护航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形成扩投资、稳增长的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槐荫区还将建立“1+3+9+X”一体化招商体制,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等平台优势,招引一批优质项目。
提振消费 激发潜能
释放经济增长“西”引力

  消费,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槐荫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潮奇遇 潮6不息”,国风盛典系列活动,华联、和谐广场、弘阳广场等商场人气满满,龙湖西城天街封顶,山东首座银泰百货加速建设,“中央文化区”正式启动建设,“一院四馆”成为文艺顶流打卡地……2024年,槐荫区商圈经济亮点纷呈,成为槐荫区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槐荫区还深耕会展经济,加速释放会展活力。辖区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重要展会85场,总展览面积突破170万平方米,实现了“展、节、会、演、赛”协同发展;持续探索“会展+”创新之路,成立了全市首个“会议酒店联盟”,共承接各类会议530场,直接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
  2025年,槐荫区将继续提振消费市场,不断提升消费“西”引力。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持续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新引入优质汽车品牌5家以上;常态化开展“约惠槐荫”系列促消费活动,着力提振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家居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培优消费供给“新业态”。坚持政策推动、资金撬动、政企联动,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丰富消费市场供给;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和青年消费;鼓励大型商超发展娱乐餐饮、直播销售、网红打卡、展览展示等新型融合消费业态,以创新场景提升消费体验,以多元服务激发消费活力。
  壮大流量经济“生态圈”。服务保障亚洲餐饮展、中国茶叶博览会等重点展会以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2025音乐剧盛典等演艺活动,加快推进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这里最槐荫”文旅品牌,进一步完善“中央文化区”生态链,拓展“京沪文旅+”朋友圈。
  槐荫区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依托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等9座“京沪系”楼宇、20个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集聚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网络视听、文化产业等经济业态,推动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量质齐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槐荫,“产业兴”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而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成为了槐荫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槐荫区以“新”为引领,构建起了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特色产业为配套,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的一年,槐荫区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支持天岳先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加力取得一批科技成果;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共建共享,加快共建大学科技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推动医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全力争取将支持医学中心建设发展纳入国家规划政策体系,打造“医教研产养服”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大健康产业高地;瞄准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生物技术、数字医疗四大产业方向,依托医疗硅谷、精准医学产业园、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载体,全年新签约落地优质项目30个以上。
  推动先进材料产业能级提升。加快推进天岳先进扩产能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支持力冠微电子、晶芯半导体等企业增产扩能;放大集成电路子基金、开发区“基金联盟”等创投资源优势,深耕碳化硅、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延链补链,大力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定向储备优质项目20个以上,打造行业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固链强链。深化产业链资源整合、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二机床数控产品产能提升;注重招引培育智能制造配套企业,储备优质项目10个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企业50家以上。
  此外,槐荫区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依托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等9座“京沪系”楼宇、20个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集聚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网络视听、文化产业等经济业态,推动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提升。
服务百姓 保障民生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槐荫区始终把“民生”作为一以贯之的主题,聚焦群众大小事、身边事,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建成教育设施8处、新增学位1.1万个,开展500余场群众性赛事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8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槐荫区全区民生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8%,20件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满满的“幸福感”已成为槐荫民生的真实写照。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群众事就是“心上事”“上心事”,2025年,槐荫区持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护航行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启航扬帆”计划,做好特色招聘、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就业服务;深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引领行动,探索建立“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全链条帮扶创业机制,推荐申报一批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教学改革攻坚行动、三级教研提质行动、高质量成果转化行动;持续扩增教育资源,新建君悦首府幼儿园等5处教育设施,新增学位1710个;依托区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
  提速城市有机更新。加快省立医院南片区、福音里等城市更新进度,谋划启动儿童医院东片区、南片区和御景城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全力推动医学中心片区城中村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建设与产业运营,有序推进土地熟化、土地出让、规划建设。
  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养老”模式,新建4家养老服务机构、1处银发经济综合体;大力构建多元普惠的托育体系,新建2家托幼一体机构,支持更多用人单位、社区等实施嵌入式办托。推进“健康槐荫”行动,提升改造20家村卫生室,推动槐荫人民医院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优化提升3处体育主题公园,打造群众身边的“十分钟健身圈”。
  
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加速建设
②槐荫辖区壹合广场项目建设现场
③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槐荫启幕
④济南机床二厂现代化生产车间
⑤社区食堂开到群众家门口
⑥特色就业招聘会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咨询
⑦西部新城发展日新月异
  □米震 栾中铭
  
  大河潮涌天地阔,奋楫扬帆启新程。2025年,济南市槐荫区锚定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高水平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扎实开展“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提质创优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生动实践。

  扩大投资 加强支撑
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是槐荫区发展动力与活力之所在。
  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4个省级、30个市级、106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3个项目竣工交付,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地上结构实现全面封顶,市立五院轨道交通TOD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2024年,槐荫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新的一年,槐荫区将如何抓住项目“牛鼻子”,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槐荫区把2025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聚焦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等关键领域,超前谋划布局一批含金量高、含新量足、含绿量多的优质项目,形成项目梯次储备、滚动开工的良好局面。
  加强项目谋划。支持引导本地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扩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项目谋划策划专班机制,聚焦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等关键领域,动态更新项目库。年内新谋划储备优质项目不少于100个,争取政策性资金额度50亿元以上,形成项目梯次储备、滚动开工的良好局面。
  加大项目招引。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精心策划举办一批招商推介活动;健全“1+3+9+X”一体化招商体制,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抓好平台载体招商,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等优势平台,策划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工作标尺,全年签约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
  加速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四抓四提升”工作要求,进一步充实区重点项目推进和服务专班,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抓紧抓实万达广场、万融云城等114个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52个新建项目开工,聚力攻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50个储备项目落地,合力护航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形成扩投资、稳增长的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槐荫区还将建立“1+3+9+X”一体化招商体制,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等平台优势,招引一批优质项目。
提振消费 激发潜能
释放经济增长“西”引力

  消费,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槐荫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潮奇遇 潮6不息”,国风盛典系列活动,华联、和谐广场、弘阳广场等商场人气满满,龙湖西城天街封顶,山东首座银泰百货加速建设,“中央文化区”正式启动建设,“一院四馆”成为文艺顶流打卡地……2024年,槐荫区商圈经济亮点纷呈,成为槐荫区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槐荫区还深耕会展经济,加速释放会展活力。辖区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重要展会85场,总展览面积突破170万平方米,实现了“展、节、会、演、赛”协同发展;持续探索“会展+”创新之路,成立了全市首个“会议酒店联盟”,共承接各类会议530场,直接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
  2025年,槐荫区将继续提振消费市场,不断提升消费“西”引力。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持续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新引入优质汽车品牌5家以上;常态化开展“约惠槐荫”系列促消费活动,着力提振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家居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培优消费供给“新业态”。坚持政策推动、资金撬动、政企联动,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丰富消费市场供给;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和青年消费;鼓励大型商超发展娱乐餐饮、直播销售、网红打卡、展览展示等新型融合消费业态,以创新场景提升消费体验,以多元服务激发消费活力。
  壮大流量经济“生态圈”。服务保障亚洲餐饮展、中国茶叶博览会等重点展会以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2025音乐剧盛典等演艺活动,加快推进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这里最槐荫”文旅品牌,进一步完善“中央文化区”生态链,拓展“京沪文旅+”朋友圈。
  槐荫区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依托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等9座“京沪系”楼宇、20个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集聚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网络视听、文化产业等经济业态,推动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量质齐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槐荫,“产业兴”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而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成为了槐荫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槐荫区以“新”为引领,构建起了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特色产业为配套,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的一年,槐荫区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支持天岳先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加力取得一批科技成果;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共建共享,加快共建大学科技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推动医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全力争取将支持医学中心建设发展纳入国家规划政策体系,打造“医教研产养服”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大健康产业高地;瞄准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生物技术、数字医疗四大产业方向,依托医疗硅谷、精准医学产业园、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载体,全年新签约落地优质项目30个以上。
  推动先进材料产业能级提升。加快推进天岳先进扩产能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支持力冠微电子、晶芯半导体等企业增产扩能;放大集成电路子基金、开发区“基金联盟”等创投资源优势,深耕碳化硅、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延链补链,大力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定向储备优质项目20个以上,打造行业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固链强链。深化产业链资源整合、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二机床数控产品产能提升;注重招引培育智能制造配套企业,储备优质项目10个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企业50家以上。
  此外,槐荫区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依托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等9座“京沪系”楼宇、20个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集聚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网络视听、文化产业等经济业态,推动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提升。
服务百姓 保障民生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槐荫区始终把“民生”作为一以贯之的主题,聚焦群众大小事、身边事,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建成教育设施8处、新增学位1.1万个,开展500余场群众性赛事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8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槐荫区全区民生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8%,20件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满满的“幸福感”已成为槐荫民生的真实写照。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群众事就是“心上事”“上心事”,2025年,槐荫区持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护航行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启航扬帆”计划,做好特色招聘、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就业服务;深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引领行动,探索建立“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全链条帮扶创业机制,推荐申报一批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教学改革攻坚行动、三级教研提质行动、高质量成果转化行动;持续扩增教育资源,新建君悦首府幼儿园等5处教育设施,新增学位1710个;依托区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
  提速城市有机更新。加快省立医院南片区、福音里等城市更新进度,谋划启动儿童医院东片区、南片区和御景城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全力推动医学中心片区城中村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建设与产业运营,有序推进土地熟化、土地出让、规划建设。
  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养老”模式,新建4家养老服务机构、1处银发经济综合体;大力构建多元普惠的托育体系,新建2家托幼一体机构,支持更多用人单位、社区等实施嵌入式办托。推进“健康槐荫”行动,提升改造20家村卫生室,推动槐荫人民医院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优化提升3处体育主题公园,打造群众身边的“十分钟健身圈”。
  
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加速建设
②槐荫辖区壹合广场项目建设现场
③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槐荫启幕
④济南机床二厂现代化生产车间
⑤社区食堂开到群众家门口
⑥特色就业招聘会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咨询
⑦西部新城发展日新月异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