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实励新行致远向新起势开新篇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市中力量”

2025-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宜业宜居的活力品质新城
  □孙化鹏
  
  2024年,济南市市中区坚决扛牢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二次创业”使命任务,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活力品质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8.9亿元、增长5.9%,总量居全市第三,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12.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全年突破1400亿元,再上一个百亿台阶;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3亿元、增长4.4%。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市中“二次创业”向新而行、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壮志满怀的市中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市中区以“向新起势年”为牵引,围绕“二次创业”主题,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内需等九大领域实现“向新起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巩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深化提升“十大产业链群”,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加快建设活力品质强区,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立足“信仰铸魂”根本点
党建引领昂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思想共识更加凝聚。深化“理响市中”建设,开展宣讲活动600余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开展“三比三看三争”活动,选派50名干部到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一线挂职锻炼。持续推进“一街一品”党建品牌建设,打造“红色物业 金牌管家”、“玉符泉源”泉韵乡居等优秀党建品牌。以山东数字产业大厦为龙头,优化楼宇党建工作矩阵,助力楼宇“破圈”发展。纪律规矩更加严明。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醒教育帮助和处理263人次,第一种形态占60.5%。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新特点,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起39人。全面落实“2+6+1”行业整治“小切口”和市级21个行业整治重点,推动解决、整改问题368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锚定“创新引领”着力点
在战略实施中展现改革新风貌

  “惟实”强调尊重事实、依据实际的求真务实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励新”强调求新求变、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发展向前进步。市中区让创新火花在这里激发,创业活力在这里迸发,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中央活力区,济中智立方等总投资37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海寰宇时代、市中国岳城等11.6万平方米住宅建成交付,宜业宜居的活力品质新城正强势崛起;中央商埠区,济南宾馆、开埠博物馆加快建设,经四小纬二项目基本完成征收,中山公园、万紫巷等项目有序推进,策划推出济南开埠120周年、2024消费季等活动,底蕴厚重的老商埠加快蝶变;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累计集聚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235家,建成能源类产业创新平台25个,全国首个电力战新产业集聚区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健全完善“2+3”项目推进建设调度机制,新增谋划储备项目331个、总投资1626.5亿元,新开工纳统项目51个、总投资59.1亿元。127个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4.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6亿元、增长4%。双招双引持续发力。抓牢用好“1+20+17+N”一体化招商联动机制,累计引进电力战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473个,30个项目成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揭榜挂帅”项目,1—10月实际到账外资总量1.76亿美元、居全市第二。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山大校友泉城行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累计集聚海内外院士2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9名、省市区级重点人才500余名,青年人才数量平均增速达到30%以上。营商环境优质高效。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效能化、个性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66项,64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来市中·事事中”品牌更加响亮。
把握“二次创业”关键点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当前,全区正处于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期,市中区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活力品质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二次创业”实现励新破题。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释放传统产业活力。发挥金融业区域性总部集聚带动作用,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9家,新增金融类区域总部5家,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268.3亿元、增速11%,上拉全区GDP2.4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居全市第2。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统筹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促进现代商贸提速发展。激发新兴产业动能。加强信息通信网、能源互联网“两张网”建设,谋划落地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和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相关领域企业39家,中能建新型储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揭牌落地,智能电网获批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39家数字企业新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4.7%。拓宽未来产业赛道。以望岳智谷为载体,集聚商汤科技、伯宇珅航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2家,人工智能与未来信息产业加速集聚。以未来网络研究院和未来集团为支撑,累计建成确定性网络1.28万公里,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未来网络产业加速起势。以中能数科华东区域总部为支撑,抢占华东地区能源领域全产业市场,未来储能产业加速布局。以思极科技空天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港华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为支撑,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未来空间产业加速培育。以恒鲁生物、山东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为支撑,一体化推进“医、药、健、养”,未来健康产业加速成型。
  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紧紧围绕“一环、一轴、多点”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外部空间拓展、老城老旧片区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目前,策划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可开发用地7585亩、总建设量1385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外部空间拓展工程。坚定不移落实“优化二环南、转战二环西”的发展思路。聚焦二环南沿线,加紧开发剩余地块、完善功能配套、引入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立一院、省妇幼保健院、区医院等新院区建设,全面修建二环南、党东路等主干道路,持续优化升级南部新城产业、配套和生态环境,打造宜业宜居的“一生之城”。聚焦“二环西”沿线,抓好西南红庙和腊山片区的土地开发、中央活力区项目的续建。全力推进老城老旧片区更新。抓好三大街区复兴。即上新时代街区、老商埠核心片区和英雄山文化街区的复兴,打造市中文化复兴、文化产业复兴的高地。抓好南北大轴线。加快推动经四小纬二、万紫巷等项目片区开发,高标策划项目,加快落地项目。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深入研究城中村工作,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冒进,“成熟一个突破一个”,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
站稳“人民至上”落脚点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治国有常民为本。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回望2024年,市中区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高质量加快推进24件民生实事,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保障兜牢兜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升级打造精品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示范型“长者助餐”食堂34处,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华美颐养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全省认知症领域高端养老机构服务空白,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公共服务提标提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创新打造全市首个K15+教育联盟品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建设稳步开局,获评教育部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试点区。创新实施“点餐外卖式”医养服务工程,惠及群众14万人次,获国家卫健委宣传推广。难题化解有力有效。坚决扛牢“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历时7年之久的大涧沟问题圆满完成分房交付,历时15年之久的山大新苑问题顺利拆除清运,经九路三号院、兴隆安置房等均已取得实质进展,持续在法治框架下以硬招实招加快化解。生态环境秀美宜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11月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23天、占比68%,新建古树公园、口袋公园7处,绿道6.6公里,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社会环境和谐有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一站式”矛调中心,开展纠纷调解1410起、调处成功率99.92%。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审计式”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政治安全、财政金融、信访稳定、食品药品等“一排底线”持续守牢。
  新征程再出发,走在前才能更好挑大梁。“二次创业”的市中、惟实励新的市中、追赶跨越的市中,正在向“新”而行、向“新”而生。作为“中优”与“西兴”的重要承载地,市中区将深刻领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持之以恒以中央活力区战略引领发展空间拓展、以中央商埠区战略引领城市有机更新、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中优”、起势“西兴”,在全市竞相发展的背景中敢于争先、敢于进位,为强省会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市中力量”。

①社区文化丰富多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②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兜底民生
③打造国际友城花园
④创新服务,满足群众更好的生活需求
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玉符河景色优美
城市有机更新,“二次创业”向新起势
  □孙化鹏
  
  2024年,济南市市中区坚决扛牢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二次创业”使命任务,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活力品质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8.9亿元、增长5.9%,总量居全市第三,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12.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全年突破1400亿元,再上一个百亿台阶;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3亿元、增长4.4%。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市中“二次创业”向新而行、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壮志满怀的市中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市中区以“向新起势年”为牵引,围绕“二次创业”主题,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内需等九大领域实现“向新起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巩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深化提升“十大产业链群”,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加快建设活力品质强区,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立足“信仰铸魂”根本点
党建引领昂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思想共识更加凝聚。深化“理响市中”建设,开展宣讲活动600余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开展“三比三看三争”活动,选派50名干部到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一线挂职锻炼。持续推进“一街一品”党建品牌建设,打造“红色物业 金牌管家”、“玉符泉源”泉韵乡居等优秀党建品牌。以山东数字产业大厦为龙头,优化楼宇党建工作矩阵,助力楼宇“破圈”发展。纪律规矩更加严明。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醒教育帮助和处理263人次,第一种形态占60.5%。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新特点,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起39人。全面落实“2+6+1”行业整治“小切口”和市级21个行业整治重点,推动解决、整改问题368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锚定“创新引领”着力点
在战略实施中展现改革新风貌

  “惟实”强调尊重事实、依据实际的求真务实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励新”强调求新求变、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发展向前进步。市中区让创新火花在这里激发,创业活力在这里迸发,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中央活力区,济中智立方等总投资37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海寰宇时代、市中国岳城等11.6万平方米住宅建成交付,宜业宜居的活力品质新城正强势崛起;中央商埠区,济南宾馆、开埠博物馆加快建设,经四小纬二项目基本完成征收,中山公园、万紫巷等项目有序推进,策划推出济南开埠120周年、2024消费季等活动,底蕴厚重的老商埠加快蝶变;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累计集聚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235家,建成能源类产业创新平台25个,全国首个电力战新产业集聚区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健全完善“2+3”项目推进建设调度机制,新增谋划储备项目331个、总投资1626.5亿元,新开工纳统项目51个、总投资59.1亿元。127个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4.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6亿元、增长4%。双招双引持续发力。抓牢用好“1+20+17+N”一体化招商联动机制,累计引进电力战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473个,30个项目成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揭榜挂帅”项目,1—10月实际到账外资总量1.76亿美元、居全市第二。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山大校友泉城行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累计集聚海内外院士2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9名、省市区级重点人才500余名,青年人才数量平均增速达到30%以上。营商环境优质高效。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效能化、个性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66项,64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来市中·事事中”品牌更加响亮。
把握“二次创业”关键点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当前,全区正处于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期,市中区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活力品质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二次创业”实现励新破题。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释放传统产业活力。发挥金融业区域性总部集聚带动作用,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9家,新增金融类区域总部5家,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268.3亿元、增速11%,上拉全区GDP2.4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居全市第2。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统筹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促进现代商贸提速发展。激发新兴产业动能。加强信息通信网、能源互联网“两张网”建设,谋划落地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和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相关领域企业39家,中能建新型储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揭牌落地,智能电网获批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39家数字企业新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4.7%。拓宽未来产业赛道。以望岳智谷为载体,集聚商汤科技、伯宇珅航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2家,人工智能与未来信息产业加速集聚。以未来网络研究院和未来集团为支撑,累计建成确定性网络1.28万公里,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未来网络产业加速起势。以中能数科华东区域总部为支撑,抢占华东地区能源领域全产业市场,未来储能产业加速布局。以思极科技空天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港华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为支撑,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未来空间产业加速培育。以恒鲁生物、山东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为支撑,一体化推进“医、药、健、养”,未来健康产业加速成型。
  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紧紧围绕“一环、一轴、多点”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外部空间拓展、老城老旧片区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目前,策划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可开发用地7585亩、总建设量1385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外部空间拓展工程。坚定不移落实“优化二环南、转战二环西”的发展思路。聚焦二环南沿线,加紧开发剩余地块、完善功能配套、引入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立一院、省妇幼保健院、区医院等新院区建设,全面修建二环南、党东路等主干道路,持续优化升级南部新城产业、配套和生态环境,打造宜业宜居的“一生之城”。聚焦“二环西”沿线,抓好西南红庙和腊山片区的土地开发、中央活力区项目的续建。全力推进老城老旧片区更新。抓好三大街区复兴。即上新时代街区、老商埠核心片区和英雄山文化街区的复兴,打造市中文化复兴、文化产业复兴的高地。抓好南北大轴线。加快推动经四小纬二、万紫巷等项目片区开发,高标策划项目,加快落地项目。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深入研究城中村工作,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冒进,“成熟一个突破一个”,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
站稳“人民至上”落脚点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治国有常民为本。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回望2024年,市中区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高质量加快推进24件民生实事,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保障兜牢兜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升级打造精品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示范型“长者助餐”食堂34处,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华美颐养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全省认知症领域高端养老机构服务空白,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公共服务提标提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创新打造全市首个K15+教育联盟品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建设稳步开局,获评教育部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试点区。创新实施“点餐外卖式”医养服务工程,惠及群众14万人次,获国家卫健委宣传推广。难题化解有力有效。坚决扛牢“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历时7年之久的大涧沟问题圆满完成分房交付,历时15年之久的山大新苑问题顺利拆除清运,经九路三号院、兴隆安置房等均已取得实质进展,持续在法治框架下以硬招实招加快化解。生态环境秀美宜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11月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23天、占比68%,新建古树公园、口袋公园7处,绿道6.6公里,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社会环境和谐有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一站式”矛调中心,开展纠纷调解1410起、调处成功率99.92%。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审计式”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政治安全、财政金融、信访稳定、食品药品等“一排底线”持续守牢。
  新征程再出发,走在前才能更好挑大梁。“二次创业”的市中、惟实励新的市中、追赶跨越的市中,正在向“新”而行、向“新”而生。作为“中优”与“西兴”的重要承载地,市中区将深刻领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持之以恒以中央活力区战略引领发展空间拓展、以中央商埠区战略引领城市有机更新、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中优”、起势“西兴”,在全市竞相发展的背景中敢于争先、敢于进位,为强省会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市中力量”。

①社区文化丰富多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②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兜底民生
③打造国际友城花园
④创新服务,满足群众更好的生活需求
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玉符河景色优美
城市有机更新,“二次创业”向新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