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上“打头阵、当先锋”

青岛自贸片区:有为自成新高地

2025-01-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一年时光,春华秋实;自贸热土,硕果累累。2024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制度型开放,勇挑大梁,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上“打头阵、当先锋”并努力“领跑”全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作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国家、省级层面推广;预计外贸进出口占全市19.3%,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2.2%;限上批发销售额约占全市26%;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稳增提质,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2%;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新增就业3.29万人,约占全市比重8.8%;新增企业5219户,增幅全市第一。       
制度创新催生开放新动力
  针对转关货物申报等待时间长等痛点,青岛自贸片区会同海关实施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实现转关单提前申报,每标箱节约物流成本约百元,口岸作业时间压缩60%以上;针对离岸贸易普遍存在的真实性核验难,青岛自贸片区联合外汇等部门全面构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带动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量占全省80%以上。针对企业经营项目登记和公示特色化、个性化不足等限制,青岛自贸片区会同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开展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首创“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5000余家企业自主标识和公示特色经营项目,其中40%为“四新经济”……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覆盖口岸便利化、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现代海洋等多个领域。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
  徜徉青岛自贸片区,明显感受到这里处处活跃着制度创新催生的新动力,聚拢了蓬勃高昂的发展士气,折射出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带动片区对外开放扩展新空间、展现新担当。航运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服务支撑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口岸新增开国际集装箱航线15条,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国际船舶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山东港口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系统建成上线,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航空物流超级货站正式运营。东北亚冷鲜食材加工交易基地新竣工5.8万平方米,进一步夯实全市冷链板块基础。金融服务赋能产业发展。新设亿元“自贸助贷”资金池,新引进财务共享、汽车租赁保险等金融类项目17个,发行专项债券22亿元、同比提升46.7%。新业态新模式潜力释放。全省首单新型易货贸易“先进后出”“一进多出”业务落地,乌干达业务落地,新型离岸贸易核验额稳居全省首位,易货、离岸贸易合作国家扩展至11个。国际交流合作深度拓展。新注册德资(德语区)企业4家,德国、日本3位国际友人获聘2024年青岛市经济顾问。
  2024年是青岛自贸片区设立5周年。5年深化改革探索,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已从初步探索到成熟定型。“运行5年来,青岛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整体来看,青岛片区有效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典范和榜样。”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所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5周年建设发展情况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试点任务实施率、完成率、优质率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了国家赋予青岛片区的任务使命。
  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度创新从初步探索逐步成熟定型,领域上实现了由“聚焦贸易”到“综合试验”的拓展,路径上实现了由“单点突破”到“集成创新”的转变,功能上实现了由“极化赋能”到“扩散带动”的进化,效果上实现了由“试验之田”到“高产之地”的提升。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合生北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细胞治疗药物早期研发CRO及科研服务业务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在青岛自贸片区建设了近300平方米的研发服务中心,吸引了20余名医药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团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该公司首席科学家谢震表示:“片区提供了优厚的固投研发补贴、高端人才吸引政策,以及高效、主动、便捷、顾问式政务服务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国内外贸易和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构建了新生态,迸发出新活力。
  青岛自贸片区推动内外贸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带动新增内外贸易额382亿元。金融机构“看融资主体资信、不看货”企业授信风控体系首次突破,授信额10亿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线国际环保材料供应链平台,现货交易额突破2700亿元。“区块链+贸易金融”国家试点获17部委联合验收(全国八家之一)。
  智能制造优势产业释放潜能。总投资2亿美元的施特劳斯净水设备实现纳统,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水生态互联工厂、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日本智能控制系统等项目竣工。万洋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集普威新能源等总投资10亿级、30亿级项目落户、投产。智能家电产业亩均产值约1800万元、税收约50万元,分别是全省家电产业均值的4倍、2.7倍。
  集成电路新兴产业扩能提质。链主项目一期投产运营,二期通线试生产。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北方华创山东区域总部等5个项目新投产,累计集聚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达到1793亿元。总规模105亿元的山东省鲁资发展股权专项基金、青岛集成电路与数字基建基金先后组建。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190%。
  生命健康未来产业持续壮大。华大健康医疗产业园竣工验收,华大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完成310种,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项目加快施工,总投资50亿元的重组人白蛋白项目报批用地,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成功入列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前不久,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荏原环境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当天就顺利拿到不动产权登记证,实现“竣工即投产,完工即使用”。
  荏原环境项目占地面积111.95亩,投资总额约1.2亿美元,是日本独资制造业实体项目。荏原环境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书营表示:“前期我们拿到土地证的当天,就同步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建设。后期在验收阶段验收部门实现联合验收,现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当天就拿到了不动产权登记证,政府高效的服务模式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投资信心。”
  外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后,再实现“竣工即投产,完工即使用”,是青岛自贸片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也是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缩影。
  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指标之一。青岛自贸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了新优化,厚植了新优势。
  服务保障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新机制”等投资便利化举措获批国家试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等4项规划修编,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小证办结率88%、全市第一。高端航运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海事法律域外查明中心揭牌运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认定“专精特新”“雏鹰”“瞪羚”类企业9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才企”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人才池突破3.2万人。国际人才社区、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功能作用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低碳准入新机制,指导企业注册登记自主公示1371项。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园区等4个案例入选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闯创驿城市更新项目获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金奖。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织密筑牢。实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各领域专项检查1127次(个),全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在日前举行的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青岛自贸片区获评“2024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这是片区连续4年获得该称号,展现了青岛自贸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努力在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中再闯新路、再谱新篇,向着国际一流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不懈奋进。
             (□本版摄影 孙进涛)
①集装箱车辆进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卡口
②青岛自贸片区一瞥
③遇见自贸之美
④闯创驿园区
⑤月湾路公园
⑥中德生态园一瞥
⑦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港前湾港区
  一年时光,春华秋实;自贸热土,硕果累累。2024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制度型开放,勇挑大梁,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上“打头阵、当先锋”并努力“领跑”全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作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国家、省级层面推广;预计外贸进出口占全市19.3%,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2.2%;限上批发销售额约占全市26%;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稳增提质,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2%;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新增就业3.29万人,约占全市比重8.8%;新增企业5219户,增幅全市第一。       
制度创新催生开放新动力
  针对转关货物申报等待时间长等痛点,青岛自贸片区会同海关实施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实现转关单提前申报,每标箱节约物流成本约百元,口岸作业时间压缩60%以上;针对离岸贸易普遍存在的真实性核验难,青岛自贸片区联合外汇等部门全面构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带动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量占全省80%以上。针对企业经营项目登记和公示特色化、个性化不足等限制,青岛自贸片区会同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开展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首创“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5000余家企业自主标识和公示特色经营项目,其中40%为“四新经济”……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覆盖口岸便利化、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现代海洋等多个领域。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
  徜徉青岛自贸片区,明显感受到这里处处活跃着制度创新催生的新动力,聚拢了蓬勃高昂的发展士气,折射出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带动片区对外开放扩展新空间、展现新担当。航运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服务支撑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口岸新增开国际集装箱航线15条,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国际船舶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山东港口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系统建成上线,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航空物流超级货站正式运营。东北亚冷鲜食材加工交易基地新竣工5.8万平方米,进一步夯实全市冷链板块基础。金融服务赋能产业发展。新设亿元“自贸助贷”资金池,新引进财务共享、汽车租赁保险等金融类项目17个,发行专项债券22亿元、同比提升46.7%。新业态新模式潜力释放。全省首单新型易货贸易“先进后出”“一进多出”业务落地,乌干达业务落地,新型离岸贸易核验额稳居全省首位,易货、离岸贸易合作国家扩展至11个。国际交流合作深度拓展。新注册德资(德语区)企业4家,德国、日本3位国际友人获聘2024年青岛市经济顾问。
  2024年是青岛自贸片区设立5周年。5年深化改革探索,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已从初步探索到成熟定型。“运行5年来,青岛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整体来看,青岛片区有效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典范和榜样。”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所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5周年建设发展情况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试点任务实施率、完成率、优质率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了国家赋予青岛片区的任务使命。
  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度创新从初步探索逐步成熟定型,领域上实现了由“聚焦贸易”到“综合试验”的拓展,路径上实现了由“单点突破”到“集成创新”的转变,功能上实现了由“极化赋能”到“扩散带动”的进化,效果上实现了由“试验之田”到“高产之地”的提升。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合生北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细胞治疗药物早期研发CRO及科研服务业务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在青岛自贸片区建设了近300平方米的研发服务中心,吸引了20余名医药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团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该公司首席科学家谢震表示:“片区提供了优厚的固投研发补贴、高端人才吸引政策,以及高效、主动、便捷、顾问式政务服务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国内外贸易和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构建了新生态,迸发出新活力。
  青岛自贸片区推动内外贸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带动新增内外贸易额382亿元。金融机构“看融资主体资信、不看货”企业授信风控体系首次突破,授信额10亿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线国际环保材料供应链平台,现货交易额突破2700亿元。“区块链+贸易金融”国家试点获17部委联合验收(全国八家之一)。
  智能制造优势产业释放潜能。总投资2亿美元的施特劳斯净水设备实现纳统,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水生态互联工厂、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日本智能控制系统等项目竣工。万洋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集普威新能源等总投资10亿级、30亿级项目落户、投产。智能家电产业亩均产值约1800万元、税收约50万元,分别是全省家电产业均值的4倍、2.7倍。
  集成电路新兴产业扩能提质。链主项目一期投产运营,二期通线试生产。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北方华创山东区域总部等5个项目新投产,累计集聚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达到1793亿元。总规模105亿元的山东省鲁资发展股权专项基金、青岛集成电路与数字基建基金先后组建。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190%。
  生命健康未来产业持续壮大。华大健康医疗产业园竣工验收,华大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完成310种,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项目加快施工,总投资50亿元的重组人白蛋白项目报批用地,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成功入列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前不久,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荏原环境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当天就顺利拿到不动产权登记证,实现“竣工即投产,完工即使用”。
  荏原环境项目占地面积111.95亩,投资总额约1.2亿美元,是日本独资制造业实体项目。荏原环境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书营表示:“前期我们拿到土地证的当天,就同步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建设。后期在验收阶段验收部门实现联合验收,现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当天就拿到了不动产权登记证,政府高效的服务模式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投资信心。”
  外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后,再实现“竣工即投产,完工即使用”,是青岛自贸片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也是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缩影。
  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指标之一。青岛自贸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了新优化,厚植了新优势。
  服务保障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新机制”等投资便利化举措获批国家试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等4项规划修编,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小证办结率88%、全市第一。高端航运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海事法律域外查明中心揭牌运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认定“专精特新”“雏鹰”“瞪羚”类企业9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才企”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人才池突破3.2万人。国际人才社区、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功能作用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低碳准入新机制,指导企业注册登记自主公示1371项。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园区等4个案例入选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闯创驿城市更新项目获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金奖。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织密筑牢。实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各领域专项检查1127次(个),全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在日前举行的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青岛自贸片区获评“2024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这是片区连续4年获得该称号,展现了青岛自贸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努力在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中再闯新路、再谱新篇,向着国际一流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不懈奋进。
             (□本版摄影 孙进涛)
①集装箱车辆进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卡口
②青岛自贸片区一瞥
③遇见自贸之美
④闯创驿园区
⑤月湾路公园
⑥中德生态园一瞥
⑦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港前湾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