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多天后,超4.6万人丧生近11万人受伤,人道主义危机空前严重
加沙停火终达成,前景仍不明朗
2025-01-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拼版照片:左图为1月15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街头,人们拥抱庆祝协议达成;右图为人们在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庆祝停火协议达成。
|
![]() |
2024年12月31日,一名男孩在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的海滩写下“2025”字样。
|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月15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员达成协议。分析人士指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460多天后,达成停火协议有助于缓解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是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但由于协议的复杂性,其未来实施面临挑战,且巴以冲突的根源性问题并未解决,“两国方案”才是根本出路。
协议有何内容
埃及、卡塔尔和美国15日晚发表联合声明说,哈马斯与以色列当天达成的停火协议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期42天,包括实现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所有人口稠密地区,交换双方在押人员、交换双方遇难者遗骸,推动加沙地带流离失所者重返家园,协助伤病者离开加沙地带接受治疗,同时大幅增加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但联合声明并未提及第二、第三阶段的具体内容。
穆罕默德指出,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将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人员。斡旋方将与哈马斯和以色列合作,推动停火协议的落实。
另据报道,在协议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从而换取更多巴勒斯坦在押者获释,以军将全面撤出加沙地带。哈马斯强调,在以军全面撤出加沙地带前,他们不会释放被扣押人员。在第三阶段,他们还会移交剩余已死亡被扣押人员的遗骸。作为交换,加沙地带将在国际监督下实施为期三至五年的重建计划。
双方核心关切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方面没能通过军事行动解救被扣押人员,内塔尼亚胡政府因此遭到国内舆论指摘;而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伤亡人数持续上升,哈马斯迫切需要停火喘息。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通过协议解救被扣押人员,实现其核心关切,而巴方可获得人道援助实现“休养生息”,这是此次协议的要点。
此外,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5日晚发表声明说,在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要求下,哈马斯放弃了最后一刻提出的改变以军在加沙地带与埃及之间的“费城走廊”部署的要求。
协议意义何在
自2023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超过4.6万人丧生、近11万人受伤,人道主义危机空前严重,国际社会停火止战呼声日益高涨。
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15日晚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是“巴勒斯坦人民斗争中的历史性时刻”。哈亚还说,加沙地带将进入重建和消除战争影响的新阶段,“相信巴勒斯坦人民有能力重建加沙地带”。
斡旋方表示,将推动协议三个阶段得到全面执行。随着停火协议生效和人道主义救援进入,加沙地带人道危机有望得到缓解。
落实前景不明朗
尽管国际斡旋方持续努力,当前中东乱局已发展为地区多国间的冲突,加之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在根本矛盾,停火协议能否全面落实,进而推动巴以实现长久和平仍面临诸多挑战。
有分析说,协议中涉及的“缓冲区”等表述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停火实际操作出现争议。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的边境地区历来是冲突高发地,任何摩擦都可能引发停火破裂。以色列总理府16日发表声明说,以安全内阁暂时不会召开会议表决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据以色列媒体16日报道,造成推迟表决的原因是,执政联盟内部出现“危机”。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主席、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反对停火协议。他说,对以色列安全而言,这是一份“危险协议”。
而在巴勒斯坦内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说,停火协议的第三阶段将至关重要,因为它将讨论未来加沙地带的战后治理问题,但巴各派别若不能形成共识,也将给协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说,停火协议能推动缓解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但巴以冲突的根源性顽疾并未消除,如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问题、难民问题以及彼此的不信任等。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认为,停火协议的达成并未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为了中东地区的长期和平,必须推动落实“两国方案”,“而这在当前以色列政府的强硬立场下很难实现”。
(□图、文均据新华社)
协议有何内容
埃及、卡塔尔和美国15日晚发表联合声明说,哈马斯与以色列当天达成的停火协议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期42天,包括实现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所有人口稠密地区,交换双方在押人员、交换双方遇难者遗骸,推动加沙地带流离失所者重返家园,协助伤病者离开加沙地带接受治疗,同时大幅增加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但联合声明并未提及第二、第三阶段的具体内容。
穆罕默德指出,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将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人员。斡旋方将与哈马斯和以色列合作,推动停火协议的落实。
另据报道,在协议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从而换取更多巴勒斯坦在押者获释,以军将全面撤出加沙地带。哈马斯强调,在以军全面撤出加沙地带前,他们不会释放被扣押人员。在第三阶段,他们还会移交剩余已死亡被扣押人员的遗骸。作为交换,加沙地带将在国际监督下实施为期三至五年的重建计划。
双方核心关切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方面没能通过军事行动解救被扣押人员,内塔尼亚胡政府因此遭到国内舆论指摘;而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伤亡人数持续上升,哈马斯迫切需要停火喘息。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通过协议解救被扣押人员,实现其核心关切,而巴方可获得人道援助实现“休养生息”,这是此次协议的要点。
此外,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5日晚发表声明说,在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要求下,哈马斯放弃了最后一刻提出的改变以军在加沙地带与埃及之间的“费城走廊”部署的要求。
协议意义何在
自2023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超过4.6万人丧生、近11万人受伤,人道主义危机空前严重,国际社会停火止战呼声日益高涨。
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15日晚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是“巴勒斯坦人民斗争中的历史性时刻”。哈亚还说,加沙地带将进入重建和消除战争影响的新阶段,“相信巴勒斯坦人民有能力重建加沙地带”。
斡旋方表示,将推动协议三个阶段得到全面执行。随着停火协议生效和人道主义救援进入,加沙地带人道危机有望得到缓解。
落实前景不明朗
尽管国际斡旋方持续努力,当前中东乱局已发展为地区多国间的冲突,加之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在根本矛盾,停火协议能否全面落实,进而推动巴以实现长久和平仍面临诸多挑战。
有分析说,协议中涉及的“缓冲区”等表述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停火实际操作出现争议。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的边境地区历来是冲突高发地,任何摩擦都可能引发停火破裂。以色列总理府16日发表声明说,以安全内阁暂时不会召开会议表决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据以色列媒体16日报道,造成推迟表决的原因是,执政联盟内部出现“危机”。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主席、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反对停火协议。他说,对以色列安全而言,这是一份“危险协议”。
而在巴勒斯坦内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说,停火协议的第三阶段将至关重要,因为它将讨论未来加沙地带的战后治理问题,但巴各派别若不能形成共识,也将给协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说,停火协议能推动缓解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但巴以冲突的根源性顽疾并未消除,如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问题、难民问题以及彼此的不信任等。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认为,停火协议的达成并未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为了中东地区的长期和平,必须推动落实“两国方案”,“而这在当前以色列政府的强硬立场下很难实现”。
(□图、文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