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重烟台,干出来的城市品牌

2025-01-10 作者: 董卿 邢金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卿 邢金钰

  奋进万亿新征程,“品重烟台”深入人心,熠熠生辉。
  “一年来,我们繁荣城市惠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1月8日上午,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深入人心。”
  “品重烟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700多万烟台人拼出来、干出来的,真实地体现在这一年烟台的每一步坚实足迹之中。
  2024年,烟台的高光时刻更为亮眼,获评“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奥运冠军之城”、“中国白兰地之都”、“2024海上丝绸之路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2024年度活力之城”……
  2024年,烟台的精彩瞬间目不暇接:在“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上,烟台代表32个国内外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潍烟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
  “品重烟台”影响越来越大,这是700多万烟台人干出来的。
  “品重”是烟台专属的品格、鲜亮的底色。“品”是由烟台的产品、品质、品牌构成“品行”,也是基于“品行”得来的“口口相传”。2024年,“品重烟台”的体量更大、质量更强、声量更广,都源自700多万烟台人的实干。
  先用“望远镜”观察,纵览2024年烟台的“品行”在实干中的更新。2024年,烟台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实干得来的数据,记录着烟台蹄疾步稳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充实着烟台“品行”的家底。
  2024年,躬身投入项目建设,实现从大规模投入到批量化投产的重要跨越。总投资1168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3个月营收突破130亿元;东方航天港累计发射14次、79颗卫星成功入轨;蓝色药谷生命岛落户企业100家,31种一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实体经济根基愈发稳固,让烟台的“品行”看得见、摸得着、有分量。
  2024年,烟台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传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新增省支柱型雁阵集群5个、特色产业集群3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530家。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烟台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活力更足、后劲更强。
  再用“显微镜”分析,细观2024年烟台产品、品质、品牌的变化。2024年公布的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中,烟台12家企业、13个产品入围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烟台的一项项创新举措同样是“烟台好品”。2024年,烟台推出营商环境创新举措120项;获批实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全省首推“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取消基层常态化数据报表。实干,让烟台的好品不断丰盈、日新月异。
  实干,让烟台的城市品质赚得好口碑。“这是一座近乎完美的城市!”第22届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上,竞赛答辩评委团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城市生活方式与产业部原主任阿拉伯·浩巴拉博士“点赞”烟台。烟台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最高级别组金奖,并拿下全场唯一的“艺术、文化和遗产”单项奖,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
  实干,让烟台的品牌更深入人心、熠熠生辉。2024年,26个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列入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和国家总局重点项目库;4个区市进入全国质量强县建设培育库,数量全省最多。得益于城市品牌建设,2024年,烟台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人;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63场,引进10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6个,全省规模最大QFLP落地芝罘区。
  干,实干,科学地干,“品重烟台”这个城市品牌才能走得持久、越来越亮。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烟台将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在2024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以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更大决心,明确方向,把握政策,实干创新,争取更好成绩,让“品重烟台”城市品牌越来越亮。
  干,就要对既定的重要任务迅速着手、全力以赴。2025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烟台要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树标杆”;要扛牢万亿级城市的担当,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挑大梁”。面对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烟台需要提高“手速”,把握好政策,集中精力于重点任务,怀揣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力求尽早尽快行动、尽多尽量付出,以实干开辟实实在在的业绩,擦亮“品重烟台”这块招牌。
  干,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抓落实。在城市发展中,唯有依据地方特色,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切实行动、科学地干出成绩。2024年,全国掀起“以旧换新”热潮,烟台也借此“大焕新”机遇,激发了市场新热点、消费新潜力。前三季度,烟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92.84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这就是烟台创造性抓落实的优秀答卷。
  干,就要争一流、当先进,追求新突破。实干兴城,高标准铸就城市“品行”与地位。烟台在干事创业中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烟台荣获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入选首批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烟台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建成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
  这些“首”与“第一”,透露着烟台的争先决心,每份荣耀皆源于实干。成功等不来,精彩靠实干。2025年,烟台将紧握“实干”这一关键,清晰把握前行方向,脚踏实地践行科学实干之道,必将推动这座万亿之城“品行”持续提升,“分量”持续加强。
  □ 本报记者 董卿 邢金钰

  奋进万亿新征程,“品重烟台”深入人心,熠熠生辉。
  “一年来,我们繁荣城市惠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1月8日上午,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深入人心。”
  “品重烟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700多万烟台人拼出来、干出来的,真实地体现在这一年烟台的每一步坚实足迹之中。
  2024年,烟台的高光时刻更为亮眼,获评“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奥运冠军之城”、“中国白兰地之都”、“2024海上丝绸之路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2024年度活力之城”……
  2024年,烟台的精彩瞬间目不暇接:在“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上,烟台代表32个国内外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潍烟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
  “品重烟台”影响越来越大,这是700多万烟台人干出来的。
  “品重”是烟台专属的品格、鲜亮的底色。“品”是由烟台的产品、品质、品牌构成“品行”,也是基于“品行”得来的“口口相传”。2024年,“品重烟台”的体量更大、质量更强、声量更广,都源自700多万烟台人的实干。
  先用“望远镜”观察,纵览2024年烟台的“品行”在实干中的更新。2024年,烟台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实干得来的数据,记录着烟台蹄疾步稳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充实着烟台“品行”的家底。
  2024年,躬身投入项目建设,实现从大规模投入到批量化投产的重要跨越。总投资1168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3个月营收突破130亿元;东方航天港累计发射14次、79颗卫星成功入轨;蓝色药谷生命岛落户企业100家,31种一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实体经济根基愈发稳固,让烟台的“品行”看得见、摸得着、有分量。
  2024年,烟台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传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新增省支柱型雁阵集群5个、特色产业集群3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530家。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烟台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活力更足、后劲更强。
  再用“显微镜”分析,细观2024年烟台产品、品质、品牌的变化。2024年公布的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中,烟台12家企业、13个产品入围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烟台的一项项创新举措同样是“烟台好品”。2024年,烟台推出营商环境创新举措120项;获批实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全省首推“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取消基层常态化数据报表。实干,让烟台的好品不断丰盈、日新月异。
  实干,让烟台的城市品质赚得好口碑。“这是一座近乎完美的城市!”第22届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上,竞赛答辩评委团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城市生活方式与产业部原主任阿拉伯·浩巴拉博士“点赞”烟台。烟台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最高级别组金奖,并拿下全场唯一的“艺术、文化和遗产”单项奖,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
  实干,让烟台的品牌更深入人心、熠熠生辉。2024年,26个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列入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和国家总局重点项目库;4个区市进入全国质量强县建设培育库,数量全省最多。得益于城市品牌建设,2024年,烟台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人;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63场,引进10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6个,全省规模最大QFLP落地芝罘区。
  干,实干,科学地干,“品重烟台”这个城市品牌才能走得持久、越来越亮。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烟台将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在2024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以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更大决心,明确方向,把握政策,实干创新,争取更好成绩,让“品重烟台”城市品牌越来越亮。
  干,就要对既定的重要任务迅速着手、全力以赴。2025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烟台要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树标杆”;要扛牢万亿级城市的担当,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挑大梁”。面对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烟台需要提高“手速”,把握好政策,集中精力于重点任务,怀揣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力求尽早尽快行动、尽多尽量付出,以实干开辟实实在在的业绩,擦亮“品重烟台”这块招牌。
  干,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抓落实。在城市发展中,唯有依据地方特色,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切实行动、科学地干出成绩。2024年,全国掀起“以旧换新”热潮,烟台也借此“大焕新”机遇,激发了市场新热点、消费新潜力。前三季度,烟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92.84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这就是烟台创造性抓落实的优秀答卷。
  干,就要争一流、当先进,追求新突破。实干兴城,高标准铸就城市“品行”与地位。烟台在干事创业中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烟台荣获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入选首批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烟台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建成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
  这些“首”与“第一”,透露着烟台的争先决心,每份荣耀皆源于实干。成功等不来,精彩靠实干。2025年,烟台将紧握“实干”这一关键,清晰把握前行方向,脚踏实地践行科学实干之道,必将推动这座万亿之城“品行”持续提升,“分量”持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