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5-01-09 作者: 姜斌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张琪

  2024年,长清区深入落实“项目深化年”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惠民生等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
  调结构、促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聚焦“2+2”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崛起,高标准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和鲁澳大健康科技园三大园区,全年签约引进重点项目15个。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加速换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中油济柴储能项目即将落地实施,沃德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1%、30%。网络视听产业势头强劲,创新谷已进驻相关企业350余家。
  促改革、强创新,经济发展动能显效成势。数字力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2826个,成功入选“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个,打造“晨星工厂”18家,国舜“5G低碳智慧工厂”、沃德“5G数字化工厂应用管理升级”入选济南市5G全连接工厂项目。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百家大关,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72家。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申报“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2人,全区新增人才资源5000余人。
  强谋划、重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质效成果显著。项目建设持续推进,14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5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2.6%。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全年谋划储备项目422个,总投资995亿元。
  拓空间、重管理,现代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四大片区加速成形,高铁片区,清河坊商业街项目竣工验收,中川街道路工程、黄河城市广场等项目加速推进,汉云谷绿色金融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农批市场片区,济清江楠国际水果交易中心正式运营,签约进驻品牌客商150余家;中川湾片区,凤凰山路北段道路、大学城实验学校(西校区)项目加快推进,第四代高端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即将开工;大学园片区,双创产业平台基地交付使用,御邸仕林府、蓝城清平乐入选山东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园博园未来之城成功签约铂尔曼五星级品牌酒店。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强县”称号。
  抓特色、促三农,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更大进展。稳产保供基础更加牢固,全年粮食总产量27.3万吨,蔬菜60万吨,肉蛋奶13.4万吨。土地规模经营化率达77.6%,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1个。
  增福祉、惠民生,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8%,18件民生实事按时保质完成。社会保障全面加强,35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引进青年人才4190人,新增城镇就业3756人。围绕“一老一小一弱”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服务2.8万人次,保障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困儿童等救助对象2.3万余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165所中小学、幼儿园纳入“四级巡防”网格,“一键报警”实现全覆盖安装。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张琪

  2024年,长清区深入落实“项目深化年”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惠民生等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
  调结构、促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聚焦“2+2”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崛起,高标准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和鲁澳大健康科技园三大园区,全年签约引进重点项目15个。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加速换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中油济柴储能项目即将落地实施,沃德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1%、30%。网络视听产业势头强劲,创新谷已进驻相关企业350余家。
  促改革、强创新,经济发展动能显效成势。数字力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2826个,成功入选“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个,打造“晨星工厂”18家,国舜“5G低碳智慧工厂”、沃德“5G数字化工厂应用管理升级”入选济南市5G全连接工厂项目。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百家大关,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72家。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申报“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2人,全区新增人才资源5000余人。
  强谋划、重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质效成果显著。项目建设持续推进,14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5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2.6%。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全年谋划储备项目422个,总投资995亿元。
  拓空间、重管理,现代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四大片区加速成形,高铁片区,清河坊商业街项目竣工验收,中川街道路工程、黄河城市广场等项目加速推进,汉云谷绿色金融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农批市场片区,济清江楠国际水果交易中心正式运营,签约进驻品牌客商150余家;中川湾片区,凤凰山路北段道路、大学城实验学校(西校区)项目加快推进,第四代高端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即将开工;大学园片区,双创产业平台基地交付使用,御邸仕林府、蓝城清平乐入选山东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园博园未来之城成功签约铂尔曼五星级品牌酒店。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强县”称号。
  抓特色、促三农,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更大进展。稳产保供基础更加牢固,全年粮食总产量27.3万吨,蔬菜60万吨,肉蛋奶13.4万吨。土地规模经营化率达77.6%,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1个。
  增福祉、惠民生,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8%,18件民生实事按时保质完成。社会保障全面加强,35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引进青年人才4190人,新增城镇就业3756人。围绕“一老一小一弱”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服务2.8万人次,保障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困儿童等救助对象2.3万余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165所中小学、幼儿园纳入“四级巡防”网格,“一键报警”实现全覆盖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