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取得突破
海陆空齐发力,提速“国际枢纽”建设
2025-01-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于天洋
冬日暖阳下,一组高速动车组列车风驰电掣般驶来,宛如一条白色“巨龙”,在山海间画出一抹壮丽的风景线。这是烟台人民曾期待了百年的潍烟高铁。
2024年10月21日9时28分,潍烟高铁首发列车从莱州站驶出,以最高350公里的时速飞驰奔向目的地。
潍烟高铁全长237公里,全线设9站,其中烟台境内共7站。线路开通后,不仅改写了胶东半岛北部地区无高铁的历史,实现烟台境内县县通高铁,还助力打造胶东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3小时高质量“交通圈”。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0日开通满月,潍烟高铁全线累计发送旅客47万余人次。
不仅是高铁通车,2024年,烟台也在着力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优化拓展交通民生服务,向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梦想阔步迈进。
“GDP迈上万亿台阶之后,烟台将新目标确定为环渤海地区中心。一个地区中心城市,必然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烟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于交通先行官的作用,从2022年开始,烟台便提出“要树立交通优先理念,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体系,下气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
2024年6月28日零时,烟台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自此敞开怀抱。T2航站楼新增33个近机位,6个值机岛,72个值机柜台,32条安检通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可满足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
T2航站楼启用后,极大提升了烟台机场客货保障能力和旅客出行体验,东北亚航空枢纽进一步巩固,从烟台飞向世界的梦想成真。
2024年,烟台港也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前不久,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韦立世界”货轮卸下18.3万吨几内亚铝土矿,利用返程空舱搭载3.4万吨工程车辆及建材重返非洲。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年发运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创2015年航线开通以来历史新高。
高铁动脉、空中航线、海上通道……2024年,烟台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取得突破,在拉近烟台与世界距离的同时,也带给市民满满的幸福感:青年南路——红旗路下沉立交通车,青年南路与红旗路交会处的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芝罘区“城心”最为拥堵的南北向主干路——海港路在历经3个多月的拓宽改造后开放通行……
2024年,更多农村公路为烟台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该市坚持农村公路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150公里,打造了一批旅游公路示范路段,莱阳莱高线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本报通讯员 于天洋
冬日暖阳下,一组高速动车组列车风驰电掣般驶来,宛如一条白色“巨龙”,在山海间画出一抹壮丽的风景线。这是烟台人民曾期待了百年的潍烟高铁。
2024年10月21日9时28分,潍烟高铁首发列车从莱州站驶出,以最高350公里的时速飞驰奔向目的地。
潍烟高铁全长237公里,全线设9站,其中烟台境内共7站。线路开通后,不仅改写了胶东半岛北部地区无高铁的历史,实现烟台境内县县通高铁,还助力打造胶东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3小时高质量“交通圈”。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0日开通满月,潍烟高铁全线累计发送旅客47万余人次。
不仅是高铁通车,2024年,烟台也在着力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优化拓展交通民生服务,向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梦想阔步迈进。
“GDP迈上万亿台阶之后,烟台将新目标确定为环渤海地区中心。一个地区中心城市,必然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烟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于交通先行官的作用,从2022年开始,烟台便提出“要树立交通优先理念,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体系,下气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
2024年6月28日零时,烟台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自此敞开怀抱。T2航站楼新增33个近机位,6个值机岛,72个值机柜台,32条安检通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可满足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
T2航站楼启用后,极大提升了烟台机场客货保障能力和旅客出行体验,东北亚航空枢纽进一步巩固,从烟台飞向世界的梦想成真。
2024年,烟台港也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前不久,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韦立世界”货轮卸下18.3万吨几内亚铝土矿,利用返程空舱搭载3.4万吨工程车辆及建材重返非洲。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年发运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创2015年航线开通以来历史新高。
高铁动脉、空中航线、海上通道……2024年,烟台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取得突破,在拉近烟台与世界距离的同时,也带给市民满满的幸福感:青年南路——红旗路下沉立交通车,青年南路与红旗路交会处的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芝罘区“城心”最为拥堵的南北向主干路——海港路在历经3个多月的拓宽改造后开放通行……
2024年,更多农村公路为烟台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该市坚持农村公路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150公里,打造了一批旅游公路示范路段,莱阳莱高线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