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实现国家层面自贸制度创新成果类别全覆盖

2024年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

2025-01-01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白晓 报道
  本报青岛讯 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情况。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隋斌介绍,片区2024年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实现国家级复制推广类别全覆盖,在今年新增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和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模式这两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后,实现国家层面自贸制度创新成果类别全覆盖。二是领域呈现“多样化”,涵盖口岸便利化、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现代海洋等多领域。三是实效作用突出,均由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出发,破除了一批政策障碍,推动贸易、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创新通关服务方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大通道,持续提升、拓展贸易功能,加快打造国际化贸易流通体系,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片区开展企业自有罐式集装箱通关模式改革,每票节省报关费用约200元,每年节省保证金占用4000余万元。协同开展鲁豫联动跨关区通关改革,将青岛港口集货、配载等码头前沿功能延伸至郑州内陆港,出口货物每标箱节省约400元,境内运输成本下降近20%。创新试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关税保证保险担保备案等模式,缴税由七八个小时压缩至不到1分钟,货物通关凭保单即“先放行后缴税”。探索“数据联动”进口退税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海关与税务部门电子数据自动对碰、实时反馈,增值税抵扣信息查询时长由1个月缩减至10秒内,退税时间从33.9天降至7天以内。构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带动青岛自贸片区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量占全省80%以上。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市场准入、要素供给、企业服务等各环节,实施全流程创新,以服务型理念,打造有温度、有力度的优质营商环境,投资服务更加精准高效。片区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模式,将原先复杂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流程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单件业务审核时限压缩75%以上。创新打造集交易、融资、风险管理于一体的港口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最短融资周期从两三天降低至4个小时,融资300笔、融资额超89亿元。开展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首创“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5000余家企业对特色经营项目进行自主标识和公示,其中40%为“四新经济”。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聚焦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领域,开展系统性、集成性探索,差异化特色更加鲜明。片区全国率先开展“碳足迹”评价机制创新,探索橡胶轮胎、智能家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提前做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对。全国首创银税互动绿色融资模式,将至少三四周的授信审批时间压缩至15分钟,为百余家企业发放绿色贷款近108亿元。全省率先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由环评报告书降级为报告表的项目,审批时限由60天缩短至30天,单个项目环评编制费用平均降低约6万元。创新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航运企业全流程筹办平均缩减30天以上,每年可为青岛市现有规模水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高质量制度创新带来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青岛自贸片区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限上批发业销售额超6000亿元、约占全市25%,新增就业3.1万人、约占全市8%,有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
  □记者 白晓 报道
  本报青岛讯 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情况。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隋斌介绍,片区2024年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实现国家级复制推广类别全覆盖,在今年新增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和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模式这两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后,实现国家层面自贸制度创新成果类别全覆盖。二是领域呈现“多样化”,涵盖口岸便利化、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现代海洋等多领域。三是实效作用突出,均由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出发,破除了一批政策障碍,推动贸易、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创新通关服务方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大通道,持续提升、拓展贸易功能,加快打造国际化贸易流通体系,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片区开展企业自有罐式集装箱通关模式改革,每票节省报关费用约200元,每年节省保证金占用4000余万元。协同开展鲁豫联动跨关区通关改革,将青岛港口集货、配载等码头前沿功能延伸至郑州内陆港,出口货物每标箱节省约400元,境内运输成本下降近20%。创新试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关税保证保险担保备案等模式,缴税由七八个小时压缩至不到1分钟,货物通关凭保单即“先放行后缴税”。探索“数据联动”进口退税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海关与税务部门电子数据自动对碰、实时反馈,增值税抵扣信息查询时长由1个月缩减至10秒内,退税时间从33.9天降至7天以内。构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带动青岛自贸片区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量占全省80%以上。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市场准入、要素供给、企业服务等各环节,实施全流程创新,以服务型理念,打造有温度、有力度的优质营商环境,投资服务更加精准高效。片区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模式,将原先复杂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流程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单件业务审核时限压缩75%以上。创新打造集交易、融资、风险管理于一体的港口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最短融资周期从两三天降低至4个小时,融资300笔、融资额超89亿元。开展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首创“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5000余家企业对特色经营项目进行自主标识和公示,其中40%为“四新经济”。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聚焦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领域,开展系统性、集成性探索,差异化特色更加鲜明。片区全国率先开展“碳足迹”评价机制创新,探索橡胶轮胎、智能家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提前做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对。全国首创银税互动绿色融资模式,将至少三四周的授信审批时间压缩至15分钟,为百余家企业发放绿色贷款近108亿元。全省率先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由环评报告书降级为报告表的项目,审批时限由60天缩短至30天,单个项目环评编制费用平均降低约6万元。创新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航运企业全流程筹办平均缩减30天以上,每年可为青岛市现有规模水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高质量制度创新带来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青岛自贸片区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限上批发业销售额超6000亿元、约占全市25%,新增就业3.1万人、约占全市8%,有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