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明理胡同”宣讲品牌
淄川区: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2024-12-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刘 磊 通讯员 燕强强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要想把村里的群众凝聚在一起,就得从大家最关心、最期盼的小事做起。”12月26日,在“岭上夜话”政务宣讲直播间内,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小王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怀波围绕“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村级事务侃侃而谈。
直播间里王怀波讲得仔细,屏幕前村民听得起劲,还不时通过留言互动。这种双向互动的宣讲模式,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大家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党的理论宣讲从以往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奔赴”。
“村书记宣讲时,都会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作为重点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知晓。”岭子镇副镇长孙鑫介绍。
今年以来,淄川区深耕“明理胡同”宣讲品牌,在传统理论宣讲的基础上,培育宣讲人才、优化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推动理论宣讲更加暖民心、润民心、聚民心。
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关键在人。为此,淄川区通过“广泛覆盖+重点培养”、“以赛促训+以练代展”等方式,发掘宣讲能手。同时,发挥“百姓名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群体作用,构建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为提升宣讲效果,淄川区还创新实施校村“送学研助”工作融合机制,为13个镇(街)各选派一名理论宣讲辅导员,借助培训班、座谈会、“送课入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持续为宣讲员“充电赋能”。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员培训24场次,参训人员1500余人次。
“知敬畏,存戒惧,守住底线走正道。幸福生活靠奋斗,馅饼不会天上掉。”在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综合文化站,淄川区幸福乐坊艺术团精心编排的节目《说说美德健康60道》正在上演。节目通过音乐快板表演,讲述了淄川区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新变化,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是淄川区拓展“理论宣讲+文艺”形式的生动实践。
通过文艺的独特魅力,淄川区让党的理论、政策“活”起来、“动”起来,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已创作出聊斋俚曲《铸魂马鞍山》、现代京剧《叮咚小院》和《山梦》等作品,结合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走村居、到小巷开展宣讲活动20多场。
此外,淄川区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顺应群众的认知特点与接受习惯,全力推动理论宣讲“触网”前行。借助短视频的强大流量优势,匠心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喇叭”微视频宣讲这一IP,以亲切自然、如拉家常般的方式与群众“线上相见”。截至目前,“大喇叭”微视频宣讲已成功推出30期,累计观看量突破1200万人次,成为理论传播的“网红爆款”。
本报淄博讯 “要想把村里的群众凝聚在一起,就得从大家最关心、最期盼的小事做起。”12月26日,在“岭上夜话”政务宣讲直播间内,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小王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怀波围绕“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村级事务侃侃而谈。
直播间里王怀波讲得仔细,屏幕前村民听得起劲,还不时通过留言互动。这种双向互动的宣讲模式,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大家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党的理论宣讲从以往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奔赴”。
“村书记宣讲时,都会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作为重点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知晓。”岭子镇副镇长孙鑫介绍。
今年以来,淄川区深耕“明理胡同”宣讲品牌,在传统理论宣讲的基础上,培育宣讲人才、优化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推动理论宣讲更加暖民心、润民心、聚民心。
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关键在人。为此,淄川区通过“广泛覆盖+重点培养”、“以赛促训+以练代展”等方式,发掘宣讲能手。同时,发挥“百姓名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群体作用,构建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为提升宣讲效果,淄川区还创新实施校村“送学研助”工作融合机制,为13个镇(街)各选派一名理论宣讲辅导员,借助培训班、座谈会、“送课入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持续为宣讲员“充电赋能”。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员培训24场次,参训人员1500余人次。
“知敬畏,存戒惧,守住底线走正道。幸福生活靠奋斗,馅饼不会天上掉。”在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综合文化站,淄川区幸福乐坊艺术团精心编排的节目《说说美德健康60道》正在上演。节目通过音乐快板表演,讲述了淄川区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新变化,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是淄川区拓展“理论宣讲+文艺”形式的生动实践。
通过文艺的独特魅力,淄川区让党的理论、政策“活”起来、“动”起来,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已创作出聊斋俚曲《铸魂马鞍山》、现代京剧《叮咚小院》和《山梦》等作品,结合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走村居、到小巷开展宣讲活动20多场。
此外,淄川区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顺应群众的认知特点与接受习惯,全力推动理论宣讲“触网”前行。借助短视频的强大流量优势,匠心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喇叭”微视频宣讲这一IP,以亲切自然、如拉家常般的方式与群众“线上相见”。截至目前,“大喇叭”微视频宣讲已成功推出30期,累计观看量突破1200万人次,成为理论传播的“网红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