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记者观察

在田间地头,新技术新业态开花结果

2024-12-26 作者: 毛鑫鑫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这一年,随着四季更迭、节令轮换,我在田间地头用笔和镜头记录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采访过程中,我有一些新发现:不少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大量农人用上了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装备,增收致富也有了更多的门路……齐鲁沃野上,新技术、新业态正开花结果,新动能、新优势正加快塑造。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山东全年粮食总产达1142.04亿斤,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丰收成绩来之不易,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的。今年夏天,一些地方遭遇干旱,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我曾到潍坊等地蹲点采访,看到农民、干部、专家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抗旱保丰收的景象。而在这场“战役”中,听到农民感慨最多的是,多亏现在农田设施都配套齐全了,才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地平整、田成方、土肥沃……越来越多的农田变“良田”,农业生产也大变样。我在巨野县龙堌镇一处高标准农田采访时发现,当地设置的物联网“四情”监测站能全天候监测墒情、虫情、苗情、气象,而农田管理者可以从手机上实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
  同样“科技范儿”十足的,还有设施大棚。全省60%的蔬菜来自设施农业,但也因为设施农业起步早,老旧设施比例高,亟待改造提升。莘县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之首,该县从去年开始推动老旧大棚改造提升,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人工作业环境、利于机械化作业,且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安装了自动卷帘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放风设备等,带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蔬菜瓜果品质也大幅提高,农户也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据初步统计估算,换新大棚亩均收入增加2.5万—3万元,增幅达40%以上。
  增收致富,渠道不只是“一产”。在广袤的乡村,小小“土特产”被做成了富民“大产业”。以枣庄石榴为例,当地创新研发了石榴饮品、药品、化妆品、养生保健品等产品,还积极开发农业休闲、医药康养、文化旅游等体验性项目,让农民在石榴“种赏加销”产业链更有干头、更有赚头。在山东,乡村特色产业正在拔节生长,农民在种养殖、深加工、旅游服务等各链条环节上就业增收,“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一年间,我在山东的田间地头看到了太多的变化,遇到了太多的惊喜。未来,我还将继续行走齐鲁大地,记录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更多新变化,我坚信“全国农业看山东”这块金字招牌定会越擦越亮。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这一年,随着四季更迭、节令轮换,我在田间地头用笔和镜头记录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采访过程中,我有一些新发现:不少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大量农人用上了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装备,增收致富也有了更多的门路……齐鲁沃野上,新技术、新业态正开花结果,新动能、新优势正加快塑造。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山东全年粮食总产达1142.04亿斤,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丰收成绩来之不易,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的。今年夏天,一些地方遭遇干旱,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我曾到潍坊等地蹲点采访,看到农民、干部、专家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抗旱保丰收的景象。而在这场“战役”中,听到农民感慨最多的是,多亏现在农田设施都配套齐全了,才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地平整、田成方、土肥沃……越来越多的农田变“良田”,农业生产也大变样。我在巨野县龙堌镇一处高标准农田采访时发现,当地设置的物联网“四情”监测站能全天候监测墒情、虫情、苗情、气象,而农田管理者可以从手机上实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
  同样“科技范儿”十足的,还有设施大棚。全省60%的蔬菜来自设施农业,但也因为设施农业起步早,老旧设施比例高,亟待改造提升。莘县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之首,该县从去年开始推动老旧大棚改造提升,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人工作业环境、利于机械化作业,且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安装了自动卷帘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放风设备等,带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蔬菜瓜果品质也大幅提高,农户也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据初步统计估算,换新大棚亩均收入增加2.5万—3万元,增幅达40%以上。
  增收致富,渠道不只是“一产”。在广袤的乡村,小小“土特产”被做成了富民“大产业”。以枣庄石榴为例,当地创新研发了石榴饮品、药品、化妆品、养生保健品等产品,还积极开发农业休闲、医药康养、文化旅游等体验性项目,让农民在石榴“种赏加销”产业链更有干头、更有赚头。在山东,乡村特色产业正在拔节生长,农民在种养殖、深加工、旅游服务等各链条环节上就业增收,“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一年间,我在山东的田间地头看到了太多的变化,遇到了太多的惊喜。未来,我还将继续行走齐鲁大地,记录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更多新变化,我坚信“全国农业看山东”这块金字招牌定会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