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4-12-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在书中,开启美的旅程
据光明日报,书籍装帧,是一种将内容、形式和功能融为一体的艺术。从主题提炼到风格确立,从材料制备到工艺选择,从封面设计到版式布局……一本书的诞生,倾注了书籍装帧艺术家的心血与巧思,是一次对技术、美学和文化的深刻探索之旅。
在数字化阅读深入生活的当下,纸质书籍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体现了一种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在彰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追求的同时,以其独有的物质性为人们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阅读体验。
日前,第三届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浙江省海宁市举办,由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师生及艺术家创作的百余件书籍装帧艺术作品,在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徐邦达艺术馆集中亮相。创作者们力求以多元的视角和多样的设计手段拓展纸质书籍的内涵与外延,生动展现出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
故宫“玉”见5000年
据北京日报,日前,故宫博物院文华殿“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对观众开放,良渚范儿的玉璜、红山牛河梁遗址玉人的“胞兄胞弟”,还有三星堆风格的神树形玉饰等399件展品亮相。它们是5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不同文化蓬勃发展、交流互鉴最好的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的玉勺、2022年刚出土的“玉钺王”等超九成文物是首次展出。
“这处聚落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5800年至5300年,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策展人徐琳说,它以发达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开放的交流共生,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
即使很多展品用途待考、花纹内涵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匠人钟情于动物造型。一件玉鹰,双翅张开,翅端部各为一猪首形象,腹刻八角星纹。“这种纹饰见于凌家滩刻图长方形玉版以及新石器时代众多陶器上,学术界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是太阳,有的认为是远古的洛书、原始的八卦等。”徐琳说,“距今5000多年前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庙底沟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争奇斗艳,各自蓬勃发展,又彼此交流互鉴。”
六百年古腔传新声
据中国青年网,鼓板轻敲,铙钹颤鸣……日前,弋阳县朱坑镇西童村古戏台上,三名弋阳腔演员正在演绎一出《游园惊梦》。古老的弋阳腔,滚唱直白,非一字一音,却字字清晰,余声未落,帮腔和之,锣鼓追之,一展其戏曲“活化石”、高腔鼻祖的古韵质朴。
弋阳腔,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南戏传入弋阳县后产生的戏曲声腔、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其声腔“本无宫调”,还可以“错用乡语”,根据演出地域变化,使用各地方言,有着极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乐平就形成了乐平腔,至安徽就形成了青阳腔,去湖北就形成了清戏,全国大约有13个省市有弋阳腔的传播足迹,40多个剧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弋阳腔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历经浮沉。20世纪80年代末,弋阳腔剧团解散,许多优秀剧目和唱腔曲牌濒临失传,陷入了几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弋阳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这一年,剧团重建。
古腔要有“新声”,需要与时俱进,把那些立得住、传得久的经典传承好,同时也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弋阳腔这个古老剧种,正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启动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在北京隆福寺启动。本次活动以“拾城记”文化生活节为主题,举办为期3天的文化市集,并发布《北京拾趣·城市文化漫游集》,为市民带来一场充满创意、活力与趣味的文化大餐。
作为本届文化消费季的亮点之一,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依托隆福寺这一文化与时尚交织的地标,打造集文创、演艺、潮玩与美食于一体的多元化文化市集。琳琅满目的市集上,有来自大年Big·Year、河一样、怪可爱事务所等原创设计品牌的商品,也有北京市珐琅厂等带来的非遗文创产品,市民可以在品尝网红小吃的同时,享受别具一格的文化购物体验。
隆福大厦南侧广场,10余场互动演出涵盖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CUCA阿卡贝拉人声清唱社的《暖冬歌会》,以及爱乐汇-青兰赋国乐团带来的国风雅韵演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此外,活动还携手保利剧院推出室内电影放映活动,包括《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等热门佳作。
活动推出了“京城16+1城市观察”活动,发布《北京拾趣·城市文化漫游集》,整合北京“16+1”区文化消费圈,串联218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形成70条个性化文化体验路线,涵盖从古代建筑到现代艺术的多元内容。
(□ 文景 整理)
据光明日报,书籍装帧,是一种将内容、形式和功能融为一体的艺术。从主题提炼到风格确立,从材料制备到工艺选择,从封面设计到版式布局……一本书的诞生,倾注了书籍装帧艺术家的心血与巧思,是一次对技术、美学和文化的深刻探索之旅。
在数字化阅读深入生活的当下,纸质书籍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体现了一种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在彰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追求的同时,以其独有的物质性为人们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阅读体验。
日前,第三届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浙江省海宁市举办,由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师生及艺术家创作的百余件书籍装帧艺术作品,在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徐邦达艺术馆集中亮相。创作者们力求以多元的视角和多样的设计手段拓展纸质书籍的内涵与外延,生动展现出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
故宫“玉”见5000年
据北京日报,日前,故宫博物院文华殿“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对观众开放,良渚范儿的玉璜、红山牛河梁遗址玉人的“胞兄胞弟”,还有三星堆风格的神树形玉饰等399件展品亮相。它们是5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不同文化蓬勃发展、交流互鉴最好的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的玉勺、2022年刚出土的“玉钺王”等超九成文物是首次展出。
“这处聚落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5800年至5300年,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策展人徐琳说,它以发达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开放的交流共生,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
即使很多展品用途待考、花纹内涵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匠人钟情于动物造型。一件玉鹰,双翅张开,翅端部各为一猪首形象,腹刻八角星纹。“这种纹饰见于凌家滩刻图长方形玉版以及新石器时代众多陶器上,学术界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是太阳,有的认为是远古的洛书、原始的八卦等。”徐琳说,“距今5000多年前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庙底沟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争奇斗艳,各自蓬勃发展,又彼此交流互鉴。”
六百年古腔传新声
据中国青年网,鼓板轻敲,铙钹颤鸣……日前,弋阳县朱坑镇西童村古戏台上,三名弋阳腔演员正在演绎一出《游园惊梦》。古老的弋阳腔,滚唱直白,非一字一音,却字字清晰,余声未落,帮腔和之,锣鼓追之,一展其戏曲“活化石”、高腔鼻祖的古韵质朴。
弋阳腔,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南戏传入弋阳县后产生的戏曲声腔、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其声腔“本无宫调”,还可以“错用乡语”,根据演出地域变化,使用各地方言,有着极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乐平就形成了乐平腔,至安徽就形成了青阳腔,去湖北就形成了清戏,全国大约有13个省市有弋阳腔的传播足迹,40多个剧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弋阳腔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历经浮沉。20世纪80年代末,弋阳腔剧团解散,许多优秀剧目和唱腔曲牌濒临失传,陷入了几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弋阳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这一年,剧团重建。
古腔要有“新声”,需要与时俱进,把那些立得住、传得久的经典传承好,同时也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弋阳腔这个古老剧种,正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启动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在北京隆福寺启动。本次活动以“拾城记”文化生活节为主题,举办为期3天的文化市集,并发布《北京拾趣·城市文化漫游集》,为市民带来一场充满创意、活力与趣味的文化大餐。
作为本届文化消费季的亮点之一,京彩文化消费嘉年华依托隆福寺这一文化与时尚交织的地标,打造集文创、演艺、潮玩与美食于一体的多元化文化市集。琳琅满目的市集上,有来自大年Big·Year、河一样、怪可爱事务所等原创设计品牌的商品,也有北京市珐琅厂等带来的非遗文创产品,市民可以在品尝网红小吃的同时,享受别具一格的文化购物体验。
隆福大厦南侧广场,10余场互动演出涵盖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CUCA阿卡贝拉人声清唱社的《暖冬歌会》,以及爱乐汇-青兰赋国乐团带来的国风雅韵演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此外,活动还携手保利剧院推出室内电影放映活动,包括《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等热门佳作。
活动推出了“京城16+1城市观察”活动,发布《北京拾趣·城市文化漫游集》,整合北京“16+1”区文化消费圈,串联218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形成70条个性化文化体验路线,涵盖从古代建筑到现代艺术的多元内容。
(□ 文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