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师资库建优课程库建好阵地库
滨州市多举措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2024-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王剑 王丽芳 报道
本报滨州讯 11月25日,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2024年度村“两委”班子能力提升班开班,作为博兴县“名师好课”下基层活动走进陈户镇委党校的第3课,这种“基层点单·组织派单”的工作模式正是滨州市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推进基层党员培训提质增效的实践之一。
滨州市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党员教育“在哪教”“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四个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党员教育师资库、课程库、阵地库,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最大效能。
建好乡镇党校基层党员培训主阵地,解决党员教育“在哪教”的问题。滨州市已在全市范围内打造90所乡镇党校,按照分类管理、示范先行的原则,重点打造省级重点校6所、市级重点校8所,以点带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党员教育阵地品牌矩阵。发挥乡镇党校宣传政策理论、凝聚思想共识、服务党员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等功能,打造开放式、共享式党员教育综合阵地。深挖本地党员教育优势资源,依托红色资源、沿黄资源、沿海资源、生态文明实践以及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红、黄、蓝、绿、古“五色”现场教学基地,丰富党员教育培训课堂内容。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把先进经验讲出来的师资队伍,把课堂建成生动教学现场。滨州市坚持选、训、练、评四位一体,大力培育本土师资,注重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实用技术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人员中遴选优秀人员纳入师资库管理,通过专题培训、名师带徒、授课比武等方式,持续提升本土师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智力支持,聚焦党校教师、驻滨高校教授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开展专业领域专题授课。同步抓好师资库日常管理,完善受训学员、邀约单位、组织部门三方量化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党员教育师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设计,精心打造,构建系统、完整课程体系。滨州市坚持将课程库建设与师资库建设同步部署推进,立足基层党员需求设计基层党员培训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同时,结合全省案例课程开发,挖掘本地优秀党员教育资源、工作案例,通过选题研讨、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环节,精心打造《三十年如一日产业兴村铺就“共富路”》等课程40余节。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本土化资源,今年以来已先后制作《亲历·讲述: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兴福现象》等精品课件20余部,定期开展优质课件专题展播活动,不断扩大课件资源的受众面、覆盖面。
今年以来,滨州市不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形式,组织策划了“高质量发展强担当”系列党员教育活动,集中选树在基层一线担当实干、成绩显著的党员典型120余人,用鲜活的案例故事讲好基层党支部落实“品质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开发“移动党课”“田间党课”“书记夜校”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借助“灯塔—党建在线”等载体平台,开设网上培训班,方便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深化共产党员“淬火工程”,在全市农村、城市社区党员中开展“铸魂赋能·基层党员轮训工程”,已集中培训党员10.29万人,切实为基层党员“充电”“赋能”。
通讯员 王剑 王丽芳 报道
本报滨州讯 11月25日,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2024年度村“两委”班子能力提升班开班,作为博兴县“名师好课”下基层活动走进陈户镇委党校的第3课,这种“基层点单·组织派单”的工作模式正是滨州市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推进基层党员培训提质增效的实践之一。
滨州市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党员教育“在哪教”“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四个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党员教育师资库、课程库、阵地库,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最大效能。
建好乡镇党校基层党员培训主阵地,解决党员教育“在哪教”的问题。滨州市已在全市范围内打造90所乡镇党校,按照分类管理、示范先行的原则,重点打造省级重点校6所、市级重点校8所,以点带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党员教育阵地品牌矩阵。发挥乡镇党校宣传政策理论、凝聚思想共识、服务党员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等功能,打造开放式、共享式党员教育综合阵地。深挖本地党员教育优势资源,依托红色资源、沿黄资源、沿海资源、生态文明实践以及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红、黄、蓝、绿、古“五色”现场教学基地,丰富党员教育培训课堂内容。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把先进经验讲出来的师资队伍,把课堂建成生动教学现场。滨州市坚持选、训、练、评四位一体,大力培育本土师资,注重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实用技术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人员中遴选优秀人员纳入师资库管理,通过专题培训、名师带徒、授课比武等方式,持续提升本土师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智力支持,聚焦党校教师、驻滨高校教授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开展专业领域专题授课。同步抓好师资库日常管理,完善受训学员、邀约单位、组织部门三方量化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党员教育师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设计,精心打造,构建系统、完整课程体系。滨州市坚持将课程库建设与师资库建设同步部署推进,立足基层党员需求设计基层党员培训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同时,结合全省案例课程开发,挖掘本地优秀党员教育资源、工作案例,通过选题研讨、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环节,精心打造《三十年如一日产业兴村铺就“共富路”》等课程40余节。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本土化资源,今年以来已先后制作《亲历·讲述: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兴福现象》等精品课件20余部,定期开展优质课件专题展播活动,不断扩大课件资源的受众面、覆盖面。
今年以来,滨州市不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形式,组织策划了“高质量发展强担当”系列党员教育活动,集中选树在基层一线担当实干、成绩显著的党员典型120余人,用鲜活的案例故事讲好基层党支部落实“品质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开发“移动党课”“田间党课”“书记夜校”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借助“灯塔—党建在线”等载体平台,开设网上培训班,方便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深化共产党员“淬火工程”,在全市农村、城市社区党员中开展“铸魂赋能·基层党员轮训工程”,已集中培训党员10.29万人,切实为基层党员“充电”“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