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打卡”考勤模式确保人员、岗位和工作时间一致
精准管理托稳群众公岗“饭碗”
2024-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杨文洁
12月10日10:30,肥城市边院镇官庄社区幸福食堂里锅铲碰撞,火苗跳动,热油裹着翻腾的食材“滋滋”作响。在蒸腾的烟火气里,64岁的梁兴香和两个同伴,切菜、炒菜、端菜……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他们三人各自分工,每天变着花样为社区老人准备好美味的午餐,撑起社区幸福食堂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三人应聘的都是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天到点来工作,结束就回家,工作也不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哩。”说起自己的工作,梁兴香掩饰不住地兴奋。
在官庄社区,目前有18人在公益性岗位(简称公岗)工作。他们每天定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钉钉拍照打卡,相关信息即时上传到边院镇公岗管理部门。
“每天上午上班后,我们首先对系统上传考勤情况进行照片比对、信息比对和考勤时间比对,对有疑虑的进行电话核实,确保人员、岗位和工作时间‘三个一致’。”在率先启用公益性岗位人员“钉钉打卡”考勤模式的边院镇,工作人员郭昕钰承担了这项监督工作。
公益性岗位队伍的不断壮大,带来的是如何精准管理的问题。如何将好事办成实事?肥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蹚出了新路子。
“坚持科学设岗、实名管理、动态管理,是我们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一套组合拳。”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刚介绍,在岗位开发方面,肥城市立足提升岗位开发质量,全面梳理现有岗位、空余岗位、人员实际需求,确保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并指导镇街、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开发岗位,实现人岗相符。在人员录用方面,肥城市不断提升人员审核力度,在现有市县、镇街、村居三级人员资格审核的前提下,联合多部门进行联审,确保人员身份符合安置条件。在人员管理方面,肥城市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完善更新村级人员考勤使用细则等。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切实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兜底线、稳就业、增收入、强基层、优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决做到‘有岗有人、有事有责’,坚决杜绝‘政策养懒汉’现象发生。”朱刚说。
精准化管理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边院镇徐庙村就尝到了制度制约带来的甜头。“我们村一共有22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是整个边院镇公岗人数最多的村。”徐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琪给记者算了笔账。作为占地500亩的一个村庄,原来徐庙村仅绿植修护一项每年就支出3万元。自从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以来,4个人的绿化队完全承担起了全村的绿植修剪、移植和补植等工作,大大节省了村里的开支。
城乡公益性岗位事关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共同富裕。自2022年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展以来,泰安市累计安置上岗7.4万人,目前在岗6.2万人。
“面对在岗人员多、管理压力大的现状,我市建立健全市县各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日常管理,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指导各县(市、区)大胆探索,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发生。”泰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洪双表示。
本报通讯员 杨文洁
12月10日10:30,肥城市边院镇官庄社区幸福食堂里锅铲碰撞,火苗跳动,热油裹着翻腾的食材“滋滋”作响。在蒸腾的烟火气里,64岁的梁兴香和两个同伴,切菜、炒菜、端菜……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他们三人各自分工,每天变着花样为社区老人准备好美味的午餐,撑起社区幸福食堂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三人应聘的都是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天到点来工作,结束就回家,工作也不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哩。”说起自己的工作,梁兴香掩饰不住地兴奋。
在官庄社区,目前有18人在公益性岗位(简称公岗)工作。他们每天定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钉钉拍照打卡,相关信息即时上传到边院镇公岗管理部门。
“每天上午上班后,我们首先对系统上传考勤情况进行照片比对、信息比对和考勤时间比对,对有疑虑的进行电话核实,确保人员、岗位和工作时间‘三个一致’。”在率先启用公益性岗位人员“钉钉打卡”考勤模式的边院镇,工作人员郭昕钰承担了这项监督工作。
公益性岗位队伍的不断壮大,带来的是如何精准管理的问题。如何将好事办成实事?肥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蹚出了新路子。
“坚持科学设岗、实名管理、动态管理,是我们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一套组合拳。”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刚介绍,在岗位开发方面,肥城市立足提升岗位开发质量,全面梳理现有岗位、空余岗位、人员实际需求,确保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并指导镇街、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开发岗位,实现人岗相符。在人员录用方面,肥城市不断提升人员审核力度,在现有市县、镇街、村居三级人员资格审核的前提下,联合多部门进行联审,确保人员身份符合安置条件。在人员管理方面,肥城市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完善更新村级人员考勤使用细则等。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切实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兜底线、稳就业、增收入、强基层、优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决做到‘有岗有人、有事有责’,坚决杜绝‘政策养懒汉’现象发生。”朱刚说。
精准化管理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边院镇徐庙村就尝到了制度制约带来的甜头。“我们村一共有22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是整个边院镇公岗人数最多的村。”徐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琪给记者算了笔账。作为占地500亩的一个村庄,原来徐庙村仅绿植修护一项每年就支出3万元。自从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以来,4个人的绿化队完全承担起了全村的绿植修剪、移植和补植等工作,大大节省了村里的开支。
城乡公益性岗位事关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共同富裕。自2022年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展以来,泰安市累计安置上岗7.4万人,目前在岗6.2万人。
“面对在岗人员多、管理压力大的现状,我市建立健全市县各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日常管理,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指导各县(市、区)大胆探索,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发生。”泰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洪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