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到市场,高价值专利要闯几道关
2024-12-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王鹤颖
“它的‘光’能‘透视’到人们眼球底部,生成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图像,推动青光眼等眼病及早干预、可防可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前不久,2024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以下简称“新高赛”)决赛在济南举行。赛场上,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宋维业介绍由他带头研发的眼科OCT医疗设备;台下,数位国家级专利审查员与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同时进行评估与打分……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今年新高赛评出的各类奖项,共获得了总价值170万元的知识产权服务。目前,这些高价值专利项目收到了多个创投机构抛来的橄榄枝,实现从赛场到市场的“无缝衔接”。
第一关:培育难
专利如何合理布局
“一个新产品出现后,业内难免会出现模仿者、打技术‘擦边球’,这对前期研发和后期销售都会造成冲击。”宋维业向记者坦言,“目前,我们研发的这台OCT设备在国内还没有投产,未来,该如何保护核心技术、防止被侵权,希望专家多支支招。”
宋维业的心声,也是科研界较为普遍的困扰。当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创新技术的产品难以具备优势。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研发。倘若这些成果没有构建起严密的专利保护网、进行合理的专利布局,就无法保护自己、限制对手、提高市场竞争力,甚至最终替“山寨品”作了嫁衣。
高价值专利的保护与布局迫在眉睫,面对创新主体这一诉求,新高赛搭建起沟通桥梁,让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精准免费辅导,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利布局是一项‘技术活’。它并非简单地追求专利数量和落地速度,而是要构建数量适宜、分布合理、层级分明、功效齐备的专利组合。”针对宋维业的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主任、二级专利审查员尹昕建议,“下一步,要着重拓展OCT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同时开展PCT国际专利申请,减少技术风险。”
科学合理的专利布局,不仅可以为创新主体建造“护城河”,还能轻松变现,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路介绍,我省已经连续5年举办新高赛,截至目前,获奖项目实施率超90%,融资规模达90亿元,有效释放了高价值专利的发展潜力。
第二关:转化难
专利如何从纸上走入市场
不久前,“阳澄湖大闸蟹”蟹扣造假事件引发了大量关注。防伪标识制假售假如何从根源上杜绝?怎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筑起“防火墙”?去年新高赛的获奖项目——新型防伪溯源技术,能给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这个塑料片(防伪标签)的下面部分是我们研发的防伪墨水组合物,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没有颜色,无法被拿去仿制和重复利用,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记者看到,撕开包装后的8分钟内,防伪标签下方的字迹神奇地变浅、直至消失。“去年以来,在大赛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对核心技术实现知识产权矩阵化保护,累计取得5项发明专利,获得欧盟、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山东履信思源防伪技术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刘晨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5.7%;中国申请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我国仍有大量专利正在“沉睡”。如何推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提高专利实际应用率?这是全国面临的难题,也曾是摆在履信思源面前的一道关卡。而经过新高赛组委会的“撮合”,目前,将有一笔1000万元的意向资金投向履信思源。
“这项防伪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专利保护也很到位,我们对它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北京高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一说。据了解,该项目在新高赛获奖后,已逐步应用于乳山牡蛎、烟台甘薯、莱阳梨等山东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帮助相关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第三关:提升难
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成长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品牌建设门槛越来越高,人才、资金、资源等愈发短缺,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本届新高赛适当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获奖比例,66个进入复赛的项目中,超五成来自中小企业。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让他们享受更多专业指导,防止他们‘闭门造车’式科研,帮助提高专利的实际价值。”刘路介绍,近年来,围绕新高赛获奖项目,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持续举办投资对接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效能。
“市面上高端的鞋材、跑道、静音垫等,许多都采用了我们在全球首创的脂肪族发泡TPU产品。目前,我们与安踏、特步、PUMA等品牌建立了稳定合作,核心专利已进入欧美日韩等9个国家和地区。”地处烟台的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参加了本届新高赛。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大赛,我们提高了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后续,将在汽车内饰、航空航天、塑胶跑道、免充气轮胎等领域进行市场拓展。”
今年5月,《山东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其中重点提出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省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开展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同时,聚焦全省企业专利转化等多元化发展需求,帮助企业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开展存量专利盘活活动。
截至9月底,我省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推荐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对象594家、预入库企业380家;全省累计备案专利产品6699件、销售产值9477.38亿元,已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115件、销售产值404.55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在国家专利综合服务平台注册高校院所170家,累计盘点专利7万余件。
“它的‘光’能‘透视’到人们眼球底部,生成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图像,推动青光眼等眼病及早干预、可防可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前不久,2024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以下简称“新高赛”)决赛在济南举行。赛场上,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宋维业介绍由他带头研发的眼科OCT医疗设备;台下,数位国家级专利审查员与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同时进行评估与打分……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今年新高赛评出的各类奖项,共获得了总价值170万元的知识产权服务。目前,这些高价值专利项目收到了多个创投机构抛来的橄榄枝,实现从赛场到市场的“无缝衔接”。
第一关:培育难
专利如何合理布局
“一个新产品出现后,业内难免会出现模仿者、打技术‘擦边球’,这对前期研发和后期销售都会造成冲击。”宋维业向记者坦言,“目前,我们研发的这台OCT设备在国内还没有投产,未来,该如何保护核心技术、防止被侵权,希望专家多支支招。”
宋维业的心声,也是科研界较为普遍的困扰。当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创新技术的产品难以具备优势。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研发。倘若这些成果没有构建起严密的专利保护网、进行合理的专利布局,就无法保护自己、限制对手、提高市场竞争力,甚至最终替“山寨品”作了嫁衣。
高价值专利的保护与布局迫在眉睫,面对创新主体这一诉求,新高赛搭建起沟通桥梁,让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精准免费辅导,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利布局是一项‘技术活’。它并非简单地追求专利数量和落地速度,而是要构建数量适宜、分布合理、层级分明、功效齐备的专利组合。”针对宋维业的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主任、二级专利审查员尹昕建议,“下一步,要着重拓展OCT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同时开展PCT国际专利申请,减少技术风险。”
科学合理的专利布局,不仅可以为创新主体建造“护城河”,还能轻松变现,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路介绍,我省已经连续5年举办新高赛,截至目前,获奖项目实施率超90%,融资规模达90亿元,有效释放了高价值专利的发展潜力。
第二关:转化难
专利如何从纸上走入市场
不久前,“阳澄湖大闸蟹”蟹扣造假事件引发了大量关注。防伪标识制假售假如何从根源上杜绝?怎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筑起“防火墙”?去年新高赛的获奖项目——新型防伪溯源技术,能给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这个塑料片(防伪标签)的下面部分是我们研发的防伪墨水组合物,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没有颜色,无法被拿去仿制和重复利用,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记者看到,撕开包装后的8分钟内,防伪标签下方的字迹神奇地变浅、直至消失。“去年以来,在大赛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对核心技术实现知识产权矩阵化保护,累计取得5项发明专利,获得欧盟、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山东履信思源防伪技术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刘晨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5.7%;中国申请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我国仍有大量专利正在“沉睡”。如何推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提高专利实际应用率?这是全国面临的难题,也曾是摆在履信思源面前的一道关卡。而经过新高赛组委会的“撮合”,目前,将有一笔1000万元的意向资金投向履信思源。
“这项防伪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专利保护也很到位,我们对它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北京高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一说。据了解,该项目在新高赛获奖后,已逐步应用于乳山牡蛎、烟台甘薯、莱阳梨等山东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帮助相关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第三关:提升难
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成长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品牌建设门槛越来越高,人才、资金、资源等愈发短缺,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本届新高赛适当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获奖比例,66个进入复赛的项目中,超五成来自中小企业。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让他们享受更多专业指导,防止他们‘闭门造车’式科研,帮助提高专利的实际价值。”刘路介绍,近年来,围绕新高赛获奖项目,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持续举办投资对接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效能。
“市面上高端的鞋材、跑道、静音垫等,许多都采用了我们在全球首创的脂肪族发泡TPU产品。目前,我们与安踏、特步、PUMA等品牌建立了稳定合作,核心专利已进入欧美日韩等9个国家和地区。”地处烟台的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参加了本届新高赛。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大赛,我们提高了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后续,将在汽车内饰、航空航天、塑胶跑道、免充气轮胎等领域进行市场拓展。”
今年5月,《山东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其中重点提出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省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开展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同时,聚焦全省企业专利转化等多元化发展需求,帮助企业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开展存量专利盘活活动。
截至9月底,我省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推荐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对象594家、预入库企业380家;全省累计备案专利产品6699件、销售产值9477.38亿元,已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115件、销售产值404.55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在国家专利综合服务平台注册高校院所170家,累计盘点专利7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