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各方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社区牵手合伙人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2024-12-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皓若 陈文娇
近日,家住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小白峪村的尚玉桐老人走进离家不过百米的一座小楼,与老伙计们打牌、听戏、唠嗑。临近中午,他们相伴走进“幸福食堂”,在这里共享幸福滋味。
这座小楼就是小白峪村的“社区合伙人”——弘康颐养中心,这里不仅能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疾病诊疗等服务,还有书画室、棋牌室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并且“幸福食堂”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饭菜。
“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我们依托社区阵地,以空间换资源,与弘康颐养中心、珍爱宝贝幼儿园等形成合伙人机制,按照社区提供场地、经营企业让利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对企业等机构来说,与社区合伙可以打响知名度;对居民来说,则能就近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幼儿托管等服务。”小白峪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菊说。
做买卖、开公司需要合伙人,而基层治理也需要好帮手。在徐家楼街道,“社区合伙人”制度的推行,把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爱心个人等多元力量团结在一起,解锁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密码”。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各项事务千头万绪,群众利益诉求多元,针对社区治理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我们从‘共建’入手,在‘共治’发力,探索实施了多元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治理机制。”徐家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凯告诉记者,“社区合伙人”模式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合伙人的“入伙”,能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居民提供服务,不仅能合力破解治理难题,还能促进自身发展。
联合社会力量惠民生,徐家楼街道鼓励社区(村)与企业、商户、高校、辖区单位等开展利益互补型的合伙,通过在新峪、小白峪、大白峪等社区成立颐养中心、医养超市,设立健康服务站点等方式,发挥“社区合伙人”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实现了商家与社区的共赢。
“社区合伙人”可以是商户企业,也可以是志愿者、爱心人士,只要有能力、有热心,都可以加入“社区合伙人”队伍。
“居民不是旁观者,而是‘社区合伙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新峪社区党委书记石法祯说,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热心骨干和公益组织作用,成立了由社区居民、民警、律师组成的“石大姐”说事拉理志愿服务队,由金手杖志愿者联合会、老园丁爱心接力志愿者协会、热心居民和医务人员组成的“温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向阳花”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等各类队伍,并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社情民意收集等活动。
徐家楼街道引导社区组建“平安合伙人”队伍,号召社区党员、律师、退役军人、热心居民等投身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深入楼宇和网格开展“有问有答”“网格法治知识小课堂”“我当一天网格长”“敲门行动”等活动,以网格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此外,街道将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合伙人”队伍,督促物业公司开展公共设施维护、绿化带补植、楼道卫生清扫等精细工程,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依托“小板凳议事会”“邻里纳凉会”等协商平台,邀请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业委会委员等“社区治理协商队”成员参与进来,通过共商共议,解决出行、供水、占道经营、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儿上。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社区合伙人’扩大了基层治理‘朋友圈’,我们期待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合伙人’各显其能,为居民提供贴心暖心服务,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尹凯表示。
本报通讯员 李皓若 陈文娇
近日,家住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小白峪村的尚玉桐老人走进离家不过百米的一座小楼,与老伙计们打牌、听戏、唠嗑。临近中午,他们相伴走进“幸福食堂”,在这里共享幸福滋味。
这座小楼就是小白峪村的“社区合伙人”——弘康颐养中心,这里不仅能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疾病诊疗等服务,还有书画室、棋牌室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并且“幸福食堂”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饭菜。
“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我们依托社区阵地,以空间换资源,与弘康颐养中心、珍爱宝贝幼儿园等形成合伙人机制,按照社区提供场地、经营企业让利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对企业等机构来说,与社区合伙可以打响知名度;对居民来说,则能就近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幼儿托管等服务。”小白峪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菊说。
做买卖、开公司需要合伙人,而基层治理也需要好帮手。在徐家楼街道,“社区合伙人”制度的推行,把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爱心个人等多元力量团结在一起,解锁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密码”。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各项事务千头万绪,群众利益诉求多元,针对社区治理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我们从‘共建’入手,在‘共治’发力,探索实施了多元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治理机制。”徐家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凯告诉记者,“社区合伙人”模式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合伙人的“入伙”,能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居民提供服务,不仅能合力破解治理难题,还能促进自身发展。
联合社会力量惠民生,徐家楼街道鼓励社区(村)与企业、商户、高校、辖区单位等开展利益互补型的合伙,通过在新峪、小白峪、大白峪等社区成立颐养中心、医养超市,设立健康服务站点等方式,发挥“社区合伙人”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实现了商家与社区的共赢。
“社区合伙人”可以是商户企业,也可以是志愿者、爱心人士,只要有能力、有热心,都可以加入“社区合伙人”队伍。
“居民不是旁观者,而是‘社区合伙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新峪社区党委书记石法祯说,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热心骨干和公益组织作用,成立了由社区居民、民警、律师组成的“石大姐”说事拉理志愿服务队,由金手杖志愿者联合会、老园丁爱心接力志愿者协会、热心居民和医务人员组成的“温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向阳花”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等各类队伍,并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社情民意收集等活动。
徐家楼街道引导社区组建“平安合伙人”队伍,号召社区党员、律师、退役军人、热心居民等投身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深入楼宇和网格开展“有问有答”“网格法治知识小课堂”“我当一天网格长”“敲门行动”等活动,以网格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此外,街道将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合伙人”队伍,督促物业公司开展公共设施维护、绿化带补植、楼道卫生清扫等精细工程,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依托“小板凳议事会”“邻里纳凉会”等协商平台,邀请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业委会委员等“社区治理协商队”成员参与进来,通过共商共议,解决出行、供水、占道经营、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儿上。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社区合伙人’扩大了基层治理‘朋友圈’,我们期待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合伙人’各显其能,为居民提供贴心暖心服务,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尹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