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以科技园区为产业载体,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园区强磁场 激活创新主引擎

2024-12-05 作者: 杨学莹 赵国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赵国陆

  未来云谷布局数字产业,望岳·智谷聚焦人工智能,中央活力区打造都市工业园……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济南市市中区,以科技园区为产业载体,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正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脊梁”。
  在未来云谷产业园,市中区产发集团副总经理赵城介绍,目前已落地科大讯飞济南公司、山东人才集团、山东未来集团、泰维能源、腾讯云计算济南分公司等企业,将来以高性能算力和确定性网络为支撑,依托二环南路沿线丰富的院校资源和国内相关科创资源,培育多元未来关联产业,形成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未来云谷产业园是市中区实施搬倒井村城市更新项目之后,腾笼换鸟打造的数字经济园区,一期产业中心占地113亩,总投资超过13亿元。
  智能机器狗不仅能打招呼、自由活动,还能手动“比心”,在望岳·智谷,伯宇珅航公司的四足机器人格外“吸睛”。在这里,携程·问道全智能酒店、“三体”动态体验空间等全新应用场景正在落地,让人感受数字技术改变未来生活。山东中鑫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邦平介绍,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研发,聚焦大模型、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创新招商策略,让进驻企业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生态圈”,以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市中区数字经济发展。
  走进位于党家片区的中央活力区,中博领创时代作为首个产业项目,目前已经引入中国海外集团华北区域总部等14家企业,并配套打造15分钟生活圈,预计明年6月竣工投用。济中城发集团弘成公司总经理宋亚轩表示,项目聚焦市中区五大主导产业,围绕总部经济、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等,构建百亿产业集群。
  不远处,9栋工业定制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市中区利用144亩工业用地,发展都市工业,引入航空航天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在“招大引强”的同时,更注重招小招早招硬科技,瞄准细分领域的“小龙头”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中区将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作为两大抓手,实现产城融合,提出“优化二环南,转战二环西”,立足自身优势,强调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注重入园企业的属性和质量,不断提升对企业的赋能价值,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市中区的经济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以1078.9亿元位列全市第三,增速超过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率居全市首位;其中“压舱石”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6%(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均列全市第二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招商引资也取得近年来阶段性最好成绩,呈现出效速兼具、量质齐升的良好运行态势。实际使用外资到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二;高技术产业外资到位8225万美元,到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当前,市中区正处在“二次创业”的黄金期、关键期、攻坚期,以现代金融示范引领、以都市工业智造赋能、以数字经济集聚先锋、以能源互联战略先行、以文化商贸融合共生,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蓄势提能,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赵国陆

  未来云谷布局数字产业,望岳·智谷聚焦人工智能,中央活力区打造都市工业园……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济南市市中区,以科技园区为产业载体,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正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脊梁”。
  在未来云谷产业园,市中区产发集团副总经理赵城介绍,目前已落地科大讯飞济南公司、山东人才集团、山东未来集团、泰维能源、腾讯云计算济南分公司等企业,将来以高性能算力和确定性网络为支撑,依托二环南路沿线丰富的院校资源和国内相关科创资源,培育多元未来关联产业,形成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未来云谷产业园是市中区实施搬倒井村城市更新项目之后,腾笼换鸟打造的数字经济园区,一期产业中心占地113亩,总投资超过13亿元。
  智能机器狗不仅能打招呼、自由活动,还能手动“比心”,在望岳·智谷,伯宇珅航公司的四足机器人格外“吸睛”。在这里,携程·问道全智能酒店、“三体”动态体验空间等全新应用场景正在落地,让人感受数字技术改变未来生活。山东中鑫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邦平介绍,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研发,聚焦大模型、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创新招商策略,让进驻企业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生态圈”,以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市中区数字经济发展。
  走进位于党家片区的中央活力区,中博领创时代作为首个产业项目,目前已经引入中国海外集团华北区域总部等14家企业,并配套打造15分钟生活圈,预计明年6月竣工投用。济中城发集团弘成公司总经理宋亚轩表示,项目聚焦市中区五大主导产业,围绕总部经济、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等,构建百亿产业集群。
  不远处,9栋工业定制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市中区利用144亩工业用地,发展都市工业,引入航空航天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在“招大引强”的同时,更注重招小招早招硬科技,瞄准细分领域的“小龙头”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中区将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作为两大抓手,实现产城融合,提出“优化二环南,转战二环西”,立足自身优势,强调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注重入园企业的属性和质量,不断提升对企业的赋能价值,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市中区的经济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以1078.9亿元位列全市第三,增速超过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率居全市首位;其中“压舱石”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6%(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均列全市第二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招商引资也取得近年来阶段性最好成绩,呈现出效速兼具、量质齐升的良好运行态势。实际使用外资到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二;高技术产业外资到位8225万美元,到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当前,市中区正处在“二次创业”的黄金期、关键期、攻坚期,以现代金融示范引领、以都市工业智造赋能、以数字经济集聚先锋、以能源互联战略先行、以文化商贸融合共生,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蓄势提能,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