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出创新举措 聘任督导委员

2024-12-04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白晓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3D机器人视觉研发,自2019年落户青岛自贸片区以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创业小公司,成长为目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估值上涨5倍多。
  在11月26日青岛自贸片区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暨企业家督导委员会聘任活动现场,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栋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的优良成长“土壤”。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动为我们对接政策,帮助企业推广新职业标准并输出到海外,创造合作机遇。”陈栋说,“今年,在青岛自贸片区的指导下,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在珍惜荣誉的同时,也将为客户和行业创造更多价值,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从初创公司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蝶变,是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为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在此次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和《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同时发布。
  《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18条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提升企业审批、服务成效方面,深化工程审批、经营主体登记、航运贸易数字化“三项试点”;建设招商引资与项目服务“一张图”、服务型执法“一张网”、企业出海“一站式”、涉税诉求“一码通”的“四个系统”;聚焦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创新激励、风险补偿、平台合作、品牌培育、产教联盟的“五项组合”;围绕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提出了强企业金融支持、强企业人才服务、强知识产权保护、优企业航运成本、优企业运营成本、优政企联动机制的“六项措施”。
  《举措》则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提出12项措施,把风险防控、靶向执法、回访帮扶同跟踪服务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行政执法全流程柔性、有效。
  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探索创新执法方式和服务模式,成功落地3项全国性试点,形成1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荣获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为充分发挥企业家参与决策、业务督查、协商建议、成员共建等作用,青岛自贸片区组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督导委员会,聘任来自片区8个组别的85位企业家担任督导委员,发挥“参商督建”作用,政企连心、一体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政企交流畅通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保障。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部负责人唐华介绍,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360度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共接收办理企业诉求10410件次,办理满意度9.8分(满分10分),汇总宣贯政策19484条,发布项目申报与政策兑现办事指南605项,助企兑现政策奖补1.8722亿元。“片区将进一步畅通反映渠道,通过‘一站归集、一网通办’提高办理质效,严格责任监督,对企业评价反馈‘有呼必应’,办理结果‘满不满意企业说了算’。”唐华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青岛自贸片区获批5年来,探索形成326项具有青岛自贸特色的创新举措,其中79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占比51%。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共集聚经营主体约4.5万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58个。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高善武表示,将始终秉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获得更多“意外之喜”,让投资更放心、经营更安心、办事更顺心、生活更舒心。
    □ 本报记者 白晓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3D机器人视觉研发,自2019年落户青岛自贸片区以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创业小公司,成长为目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估值上涨5倍多。
  在11月26日青岛自贸片区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暨企业家督导委员会聘任活动现场,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栋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的优良成长“土壤”。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动为我们对接政策,帮助企业推广新职业标准并输出到海外,创造合作机遇。”陈栋说,“今年,在青岛自贸片区的指导下,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在珍惜荣誉的同时,也将为客户和行业创造更多价值,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从初创公司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蝶变,是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为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在此次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和《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同时发布。
  《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18条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提升企业审批、服务成效方面,深化工程审批、经营主体登记、航运贸易数字化“三项试点”;建设招商引资与项目服务“一张图”、服务型执法“一张网”、企业出海“一站式”、涉税诉求“一码通”的“四个系统”;聚焦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创新激励、风险补偿、平台合作、品牌培育、产教联盟的“五项组合”;围绕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提出了强企业金融支持、强企业人才服务、强知识产权保护、优企业航运成本、优企业运营成本、优政企联动机制的“六项措施”。
  《举措》则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提出12项措施,把风险防控、靶向执法、回访帮扶同跟踪服务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行政执法全流程柔性、有效。
  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探索创新执法方式和服务模式,成功落地3项全国性试点,形成1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荣获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为充分发挥企业家参与决策、业务督查、协商建议、成员共建等作用,青岛自贸片区组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督导委员会,聘任来自片区8个组别的85位企业家担任督导委员,发挥“参商督建”作用,政企连心、一体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政企交流畅通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保障。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部负责人唐华介绍,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360度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共接收办理企业诉求10410件次,办理满意度9.8分(满分10分),汇总宣贯政策19484条,发布项目申报与政策兑现办事指南605项,助企兑现政策奖补1.8722亿元。“片区将进一步畅通反映渠道,通过‘一站归集、一网通办’提高办理质效,严格责任监督,对企业评价反馈‘有呼必应’,办理结果‘满不满意企业说了算’。”唐华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青岛自贸片区获批5年来,探索形成326项具有青岛自贸特色的创新举措,其中79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占比51%。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共集聚经营主体约4.5万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58个。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高善武表示,将始终秉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获得更多“意外之喜”,让投资更放心、经营更安心、办事更顺心、生活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