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5个“无废细胞”试点
泰安上演“绿色进化论”
2024-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巩永卿
近日,记者踏入泰山石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石膏)的厂区,一股浓厚的绿色转型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无废理念如同细流般渗透至企业生产的每一寸空间,编织出一幅工业固废向绿色建材华丽转身的生动图景。
在这里,一场关于工业固废管理的革命正悄然上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司精心构建的数字化管理体系。ERP系统如同企业的智慧大脑,对工业固废进行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每一块固废的来源、流转、处置均在系统的掌控之中,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可追溯。
走在生产线旁,循环经济的脉动清晰可见。泰山石膏不仅将废旧石膏板视为“放错位置的资源”,更将其巧妙地融入绿色建材的生产循环之中。每年约有20万吨的废板和边角料在这里重获新生,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它们再次成为生产绿色建材的宝贵原料,真正实现了从废弃到重生的蜕变。前不久,工信部公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泰山石膏“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为全省唯一。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近年来,泰安牢牢抓住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加速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无废城市”的“泰安样板”。
“无废细胞”建设涉及各行业多部门,且行业之间差异大,如何找寻突出特点、凝聚合力是首要问题。泰安市无废办先后制定印发《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的通知》文件,确定以“试点先行、系统推进、分类施策、广泛参与”为原则,成功建设泰山景区、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开元中学、泰安市中心医院等215个“无废细胞”试点。
在泰山景区,当地创新推出“泰山旅游一件事”平台,构建“一平台、一码、N个服务场景”框架,为游客提供无纸化的“一站式”服务,以泰山为中心,实现集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文化演出、酒店餐饮、商业会展等于一体的“无废”文旅产业新链条。如今,泰山脚下“无废酒店”“无废饭店”随处可见,成功打造了“无废泰安”旅游品牌。
在农村,泰安将“无废乡村”建设同乡村振兴、农业废弃物管理、美丽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2023年全市完成118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实现了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的巨大转变。其中,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全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积极打造“泰山人家·春天里峪”乡村旅游品牌,把生态优势变为民生福祉。
在机关,“勤俭办一切事业”已成为习惯和常态。全市各级机关食堂食材成本下降10%以上,厨余垃圾产生量减少50%以上;各学校积极开发开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在身边等校本课程,将“无废”文化融入“首课思政负责制”,实现了“无废”生活习惯养成“从娃娃抓起”。
同时,该市利用社区、医院、学校、工厂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无废”标语,将“无废城市”建设广而告之,并依托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开展“无废+赛事”宣传活动,连续两年开展“中华泰山 无废泰安”登山节,发放“无废”文创产品1600余件,让“无废城市”从一个看似庞大的目标,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真切上演了一场“绿色进化论”。
本报通讯员 巩永卿
近日,记者踏入泰山石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石膏)的厂区,一股浓厚的绿色转型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无废理念如同细流般渗透至企业生产的每一寸空间,编织出一幅工业固废向绿色建材华丽转身的生动图景。
在这里,一场关于工业固废管理的革命正悄然上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司精心构建的数字化管理体系。ERP系统如同企业的智慧大脑,对工业固废进行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每一块固废的来源、流转、处置均在系统的掌控之中,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可追溯。
走在生产线旁,循环经济的脉动清晰可见。泰山石膏不仅将废旧石膏板视为“放错位置的资源”,更将其巧妙地融入绿色建材的生产循环之中。每年约有20万吨的废板和边角料在这里重获新生,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它们再次成为生产绿色建材的宝贵原料,真正实现了从废弃到重生的蜕变。前不久,工信部公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泰山石膏“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为全省唯一。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近年来,泰安牢牢抓住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加速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无废城市”的“泰安样板”。
“无废细胞”建设涉及各行业多部门,且行业之间差异大,如何找寻突出特点、凝聚合力是首要问题。泰安市无废办先后制定印发《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的通知》文件,确定以“试点先行、系统推进、分类施策、广泛参与”为原则,成功建设泰山景区、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开元中学、泰安市中心医院等215个“无废细胞”试点。
在泰山景区,当地创新推出“泰山旅游一件事”平台,构建“一平台、一码、N个服务场景”框架,为游客提供无纸化的“一站式”服务,以泰山为中心,实现集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文化演出、酒店餐饮、商业会展等于一体的“无废”文旅产业新链条。如今,泰山脚下“无废酒店”“无废饭店”随处可见,成功打造了“无废泰安”旅游品牌。
在农村,泰安将“无废乡村”建设同乡村振兴、农业废弃物管理、美丽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2023年全市完成118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实现了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的巨大转变。其中,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全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积极打造“泰山人家·春天里峪”乡村旅游品牌,把生态优势变为民生福祉。
在机关,“勤俭办一切事业”已成为习惯和常态。全市各级机关食堂食材成本下降10%以上,厨余垃圾产生量减少50%以上;各学校积极开发开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在身边等校本课程,将“无废”文化融入“首课思政负责制”,实现了“无废”生活习惯养成“从娃娃抓起”。
同时,该市利用社区、医院、学校、工厂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无废”标语,将“无废城市”建设广而告之,并依托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开展“无废+赛事”宣传活动,连续两年开展“中华泰山 无废泰安”登山节,发放“无废”文创产品1600余件,让“无废城市”从一个看似庞大的目标,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真切上演了一场“绿色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