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资源兴产业

片区发展谋共富 老区人民日子甜

2024-11-29 作者: 王思晴 来源: 大众日报
“党群同心”新实践
  □ 本报记者 王思晴
  本报通讯员 陈秀焘 王芳

  11月25日,在临沭县玉山镇莫氏绒绣工作室里,李庄村村民李春排摸着已具雏形的《八仙过海图》羡慕不已,“这些复杂的针法我还没学会,只会绣一些针法简单的作品。”李春排说,但这对他来说已是一个突破,自20多年前因意外致残后,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了钱,“每个月挣两三百元,虽然不多,但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共富”成为群众需求的关键词,如何发展才能实现共富?“我们创新跨村联建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重点,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均衡,牵手共建‘好日子’共富片区,推动近100个村庄联振联兴、10余万农民共富共享。”临沭县委书记张雷说。临沭县以镇(街)为单位成立片区,根据各片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寻找发展路径,示范建设“一村带九村”“沂蒙好栗”“菌林菇乡”“薯香茶韵”4个片区,重点培育“花漾山里”“田园大兴”等5个片区,推动“一镇(街)一片区”建设。
  片区打破了村庄界限,将“共富”的摊子铺开,而如何让片区这个“巨人”高质量运转起来,成为共富与否的关键。临沭县采取成立片区联合党委的方式调动各方资源,各片区分别成立联合党委,统建组织体系,以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片区联合党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产业。”临沭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唐明波介绍,片区联合党委坚持以产业融合为发力点,用片区化思维集聚资金、政策、资源,推动各类要素在一个载体融通,让资源聚起来,载体撑起来,产业兴起来。
  聚资源兴产业,首先要摸清“家底”。片区联合党委拉出片区资源“有什么”和发展“要什么”两张清单,将分散在各村的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整合起来,村居定期上报“发展需求清单”,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调配、精准投放。“我们在调查片区资源时,发现莫氏绒绣这个资源,便琢磨着如何用活莫氏绒绣,带领大家一块赚钱。”玉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徐顺祗说,“我们首先扶持莫氏绒绣产业进一步发展,再采取‘公司+电商+农户’的形式,开办宗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为残疾人、困难群众、居家妇女免费发放绒绣工具,免费培训绒绣手艺,现在累计带动周边4000余名群众致富。”
  除此之外,围绕“一片区一产业”,临沭县综合考虑各片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2个优势产业,形成青云红薯、郑山土豆、曹庄文旅等主要产业12个,成立大兴蓝莓和青云红薯两个产业链党委,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其中,蛟龙镇“菌林菇乡”片区依托菌菇产业,把育菌方舱分散投放到村民家中,培育形成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特色产业。
  此外,紧盯市场化、联合化发展,临沭县实施共富主体培育工程,成立4家镇(街)“经纪人”公司、创办4家“村投”公司,建设郑山土豆农场等共富项目20个,建设4个乡村共富产业园,年内可带动80%的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
  自片区运行以来,临沭县各片区共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产业和民生项目45个,带动8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党群同心”新实践
  □ 本报记者 王思晴
  本报通讯员 陈秀焘 王芳

  11月25日,在临沭县玉山镇莫氏绒绣工作室里,李庄村村民李春排摸着已具雏形的《八仙过海图》羡慕不已,“这些复杂的针法我还没学会,只会绣一些针法简单的作品。”李春排说,但这对他来说已是一个突破,自20多年前因意外致残后,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了钱,“每个月挣两三百元,虽然不多,但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共富”成为群众需求的关键词,如何发展才能实现共富?“我们创新跨村联建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重点,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均衡,牵手共建‘好日子’共富片区,推动近100个村庄联振联兴、10余万农民共富共享。”临沭县委书记张雷说。临沭县以镇(街)为单位成立片区,根据各片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寻找发展路径,示范建设“一村带九村”“沂蒙好栗”“菌林菇乡”“薯香茶韵”4个片区,重点培育“花漾山里”“田园大兴”等5个片区,推动“一镇(街)一片区”建设。
  片区打破了村庄界限,将“共富”的摊子铺开,而如何让片区这个“巨人”高质量运转起来,成为共富与否的关键。临沭县采取成立片区联合党委的方式调动各方资源,各片区分别成立联合党委,统建组织体系,以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片区联合党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产业。”临沭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唐明波介绍,片区联合党委坚持以产业融合为发力点,用片区化思维集聚资金、政策、资源,推动各类要素在一个载体融通,让资源聚起来,载体撑起来,产业兴起来。
  聚资源兴产业,首先要摸清“家底”。片区联合党委拉出片区资源“有什么”和发展“要什么”两张清单,将分散在各村的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整合起来,村居定期上报“发展需求清单”,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调配、精准投放。“我们在调查片区资源时,发现莫氏绒绣这个资源,便琢磨着如何用活莫氏绒绣,带领大家一块赚钱。”玉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徐顺祗说,“我们首先扶持莫氏绒绣产业进一步发展,再采取‘公司+电商+农户’的形式,开办宗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为残疾人、困难群众、居家妇女免费发放绒绣工具,免费培训绒绣手艺,现在累计带动周边4000余名群众致富。”
  除此之外,围绕“一片区一产业”,临沭县综合考虑各片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2个优势产业,形成青云红薯、郑山土豆、曹庄文旅等主要产业12个,成立大兴蓝莓和青云红薯两个产业链党委,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其中,蛟龙镇“菌林菇乡”片区依托菌菇产业,把育菌方舱分散投放到村民家中,培育形成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特色产业。
  此外,紧盯市场化、联合化发展,临沭县实施共富主体培育工程,成立4家镇(街)“经纪人”公司、创办4家“村投”公司,建设郑山土豆农场等共富项目20个,建设4个乡村共富产业园,年内可带动80%的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
  自片区运行以来,临沭县各片区共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产业和民生项目45个,带动8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