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绿水青山间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4-11-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
|
![]() |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有企业必须肩负起的责任担当。自2022年成立以来,山东黄河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生态集团”)聚焦绿色矿山开发、延伸产业链和以矿山修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为主的生态环保两大主业,点燃党建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发展动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将高质量发展答卷书写在绿水青山间,以卓有成效和富有特色的企业实践,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强根铸魂抓党建
践行国企初心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自成立以来,黄河生态集团坚持“党建统领推动业务、业务丰富强化作风、作风建设树立形象”核心理念,聚焦绿色矿山开发、生态治理修复及产业链延伸等领域,不断书写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新篇章。
在黄河生态集团,通过不断创新方式载体,党员群众参与理论学习的便利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依托党纪学习教育、灯塔书屋、“我们的节日”、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综合运用专题学习、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集团不断创新理论武装方式载体,补足企业职工的“红色钙质”,引导党员同志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行、所用。
如何将党建与业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黄河生态集团从“融”字上下功夫,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共促。一方面,以政治引领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科学设置“三张清单”,完善公司“三会一层”管理决策机制,突出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建设这个重中之重,以党的建设凝聚班子智慧和全员力量,塑造企业发展第一驱动力。另一方面,以党建引领公司基层基础建设,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重点工作、党建深入一线、党员教育管理等内容,细化72条工作内容,重点针对混改企业党的建设建立专门机制,形成“一企一策”工作方案,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黄河生态集团,班子带头,上下一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使用等各个方面规范审批管理,全面实行台账管理和登记制度,强化公司全员勤俭办企意识;常态化开展考勤检查,做到从小事规范党员行为,从细节营造创业气氛;组织开展合规建设、风险防控、法规学习等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公司运营稳定有序。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企业一线汇聚起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常态化开展“榜样人物”“土地工匠”选树工作,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围绕主业板块,精心打造“基础建材 品质为先”“安全绘安澜”“掌上课堂”线上专栏,营造学习、互动、警示提醒全面融合的浓厚氛围,激发员工积极性,赋能业务发展。针对开拓主业等难点问题和关键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担当在业务攻坚最前沿。
如今,黄河生态集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赋能的全新格局。一手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手积极开创发展新局面,确保党建成效真正转化为经营发展的实效。自公司创立以来,共计实施项目60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利润达到3.85亿元,纳税总额4.19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创造了1200余人次的就业机会。人均创利和人均生产效率均稳居省属同类国企前列,充分彰显了公司党建引领发展的成效。
矿山变绿林
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袅袅秋风拂九顶,盈盈酒香入梦来。俯瞰莱西市院上镇徐家屯村北,层层植被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青岛市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现场。然而谁能想到,在几年前,这里全是裸露的岩石和矿坑,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治理带来巨大难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黄河生态集团以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承接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项目实施规模290亩,自实施以来,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标准,严把工程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完成土地平整、石方破碎、覆土回填等各项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了地方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防治山体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作用明显,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废弃矿山的华丽蜕变是黄河生态集团深入开展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的缩影。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治理与修复并重”的原则,黄河生态集团全力打造以矿山全产业链发展为依托,以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循环、可持续为标准的具有鲜明山东土地特色的绿色矿山开发及修复模式。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已实施矿山开采类项目6个,其中,饰面用花岗岩矿山1座,资源储量为597.7万m³,荒料量154.93万m³,年生产规模为15万m³;建筑用灰岩矿山5座,剩余可利用资源量约1亿吨,年开采规模为1300万吨,经营范围基本覆盖鲁中、鲁南、鲁东等地区。
黄河生态集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从开采、运输、保护各个环节逐一对标,通过主道路两侧设置防风抑尘板、裸露区域喷洒环保抑尘剂、高陡处锚杆挂网喷浆等综合手段,实现了“采石不落地、碎石不闻声、运石不见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省级绿色矿山3座。
除了矿山开发与修复,黄河生态集团还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莱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莱阳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3亿元,涉及谭格庄镇、大夼镇、城厢街道、古柳街道和柏林庄街道5个镇街,实施后可新增耕地约4000亩。项目通过灌溉、道路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建设,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区域内生态潜力持续提高,生态资源环境稳步提升。
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河生态集团以权属公司生态环境公司为主体,发挥公司在环保咨询、水保咨询等业务领域的优质客户储备和人才技术优势,着力培育集项目投资、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技术支持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建设、托管运营、链式服务”长效模式,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精准适用的环保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黄河生态集团多项环境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正在实施的生态环保板块项目18个,生态环境公司在实施项目14个。其中,莱阳市沐浴店镇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合同签订;满庄镇管道工程及智慧管网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进场施工;青岛市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莱阳市吕格庄镇矿山修复项目已完成工程施工;莱阳市谭格庄镇和大夼镇2024年度土地整治工程EPC项目等6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中……随着各地一个个环境工程相继实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越来越足,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组合拳”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初冬时节的黄河三角洲,万亩芦苇摇荡,连天碱蓬似火。
盐碱地是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粮仓”。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近700万亩,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近年来,黄河生态集团积极服务“国之大者”,积极构建“科技创新赋能+高效开发治理+现代农业示范+一体融合发展”体系,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组合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眼下,黄河生态集团与东营市垦利区政府正携手打造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深入挖掘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通过探索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努力打造省级重点项目和全国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盐碱地整治是实现综合利用的第一步。垦东水库片区6200亩未改造盐碱地,是项目实施规模盐碱地整治及改良的主战场。通过平整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完善灌排体系等工程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有机肥、菌剂等生物措施,预计可新增耕地4665亩,并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黄河生态集团引入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良种选育等科创活动。计划选取200亩不同梯度盐碱地,与知名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节水高效灌排技术、全梯度盐碱地利用等实验。打造黄河口大米展示科创中心,与合作科研单位共建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开展耐盐碱水稻育苗育种以及大豆、藜麦、苜蓿、甜高粱等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
“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后,将盐碱地变为良田,从原来的‘颗粒无收’到‘粮食丰收’,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能够有效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使原来荒草丛生的地貌转变为整齐划一的农田,整体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培育水稻“种植、烘干、加工、仓储、销售”产业链,推广“黄河口大米”,将有效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和附加值。未来,项目将串联周边区域20万亩规模盐碱耕地形成辐射带动区,发展农事服务、订单农业和粮食贸易等,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紧握生态之笔,才能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黄河生态集团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战略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党建统领推动业务、业务丰富提升党建”为目标,向着“建设全国一流的矿产地开发和修复投资运营服务商”目标砥砺前行。
①施工现场TRK测量
②集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③枣庄市玉子山矿山项目
④黄河口镇农业科创中心
⑤枣庄市依山口绿色建材园区
⑥莱州市孙家黄花矿区
⑦青岛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
强根铸魂抓党建
践行国企初心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自成立以来,黄河生态集团坚持“党建统领推动业务、业务丰富强化作风、作风建设树立形象”核心理念,聚焦绿色矿山开发、生态治理修复及产业链延伸等领域,不断书写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新篇章。
在黄河生态集团,通过不断创新方式载体,党员群众参与理论学习的便利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依托党纪学习教育、灯塔书屋、“我们的节日”、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综合运用专题学习、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集团不断创新理论武装方式载体,补足企业职工的“红色钙质”,引导党员同志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行、所用。
如何将党建与业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黄河生态集团从“融”字上下功夫,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共促。一方面,以政治引领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科学设置“三张清单”,完善公司“三会一层”管理决策机制,突出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建设这个重中之重,以党的建设凝聚班子智慧和全员力量,塑造企业发展第一驱动力。另一方面,以党建引领公司基层基础建设,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重点工作、党建深入一线、党员教育管理等内容,细化72条工作内容,重点针对混改企业党的建设建立专门机制,形成“一企一策”工作方案,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黄河生态集团,班子带头,上下一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使用等各个方面规范审批管理,全面实行台账管理和登记制度,强化公司全员勤俭办企意识;常态化开展考勤检查,做到从小事规范党员行为,从细节营造创业气氛;组织开展合规建设、风险防控、法规学习等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公司运营稳定有序。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企业一线汇聚起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常态化开展“榜样人物”“土地工匠”选树工作,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围绕主业板块,精心打造“基础建材 品质为先”“安全绘安澜”“掌上课堂”线上专栏,营造学习、互动、警示提醒全面融合的浓厚氛围,激发员工积极性,赋能业务发展。针对开拓主业等难点问题和关键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担当在业务攻坚最前沿。
如今,黄河生态集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赋能的全新格局。一手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手积极开创发展新局面,确保党建成效真正转化为经营发展的实效。自公司创立以来,共计实施项目60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利润达到3.85亿元,纳税总额4.19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创造了1200余人次的就业机会。人均创利和人均生产效率均稳居省属同类国企前列,充分彰显了公司党建引领发展的成效。
矿山变绿林
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袅袅秋风拂九顶,盈盈酒香入梦来。俯瞰莱西市院上镇徐家屯村北,层层植被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青岛市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现场。然而谁能想到,在几年前,这里全是裸露的岩石和矿坑,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治理带来巨大难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黄河生态集团以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承接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项目实施规模290亩,自实施以来,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标准,严把工程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完成土地平整、石方破碎、覆土回填等各项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了地方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防治山体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作用明显,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废弃矿山的华丽蜕变是黄河生态集团深入开展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的缩影。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治理与修复并重”的原则,黄河生态集团全力打造以矿山全产业链发展为依托,以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循环、可持续为标准的具有鲜明山东土地特色的绿色矿山开发及修复模式。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已实施矿山开采类项目6个,其中,饰面用花岗岩矿山1座,资源储量为597.7万m³,荒料量154.93万m³,年生产规模为15万m³;建筑用灰岩矿山5座,剩余可利用资源量约1亿吨,年开采规模为1300万吨,经营范围基本覆盖鲁中、鲁南、鲁东等地区。
黄河生态集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从开采、运输、保护各个环节逐一对标,通过主道路两侧设置防风抑尘板、裸露区域喷洒环保抑尘剂、高陡处锚杆挂网喷浆等综合手段,实现了“采石不落地、碎石不闻声、运石不见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省级绿色矿山3座。
除了矿山开发与修复,黄河生态集团还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莱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莱阳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3亿元,涉及谭格庄镇、大夼镇、城厢街道、古柳街道和柏林庄街道5个镇街,实施后可新增耕地约4000亩。项目通过灌溉、道路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建设,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区域内生态潜力持续提高,生态资源环境稳步提升。
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河生态集团以权属公司生态环境公司为主体,发挥公司在环保咨询、水保咨询等业务领域的优质客户储备和人才技术优势,着力培育集项目投资、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技术支持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建设、托管运营、链式服务”长效模式,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精准适用的环保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黄河生态集团多项环境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正在实施的生态环保板块项目18个,生态环境公司在实施项目14个。其中,莱阳市沐浴店镇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合同签订;满庄镇管道工程及智慧管网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进场施工;青岛市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莱阳市吕格庄镇矿山修复项目已完成工程施工;莱阳市谭格庄镇和大夼镇2024年度土地整治工程EPC项目等6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中……随着各地一个个环境工程相继实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越来越足,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组合拳”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初冬时节的黄河三角洲,万亩芦苇摇荡,连天碱蓬似火。
盐碱地是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粮仓”。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近700万亩,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近年来,黄河生态集团积极服务“国之大者”,积极构建“科技创新赋能+高效开发治理+现代农业示范+一体融合发展”体系,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组合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眼下,黄河生态集团与东营市垦利区政府正携手打造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深入挖掘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通过探索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努力打造省级重点项目和全国规模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盐碱地整治是实现综合利用的第一步。垦东水库片区6200亩未改造盐碱地,是项目实施规模盐碱地整治及改良的主战场。通过平整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完善灌排体系等工程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有机肥、菌剂等生物措施,预计可新增耕地4665亩,并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黄河生态集团引入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良种选育等科创活动。计划选取200亩不同梯度盐碱地,与知名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节水高效灌排技术、全梯度盐碱地利用等实验。打造黄河口大米展示科创中心,与合作科研单位共建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开展耐盐碱水稻育苗育种以及大豆、藜麦、苜蓿、甜高粱等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
“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后,将盐碱地变为良田,从原来的‘颗粒无收’到‘粮食丰收’,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能够有效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使原来荒草丛生的地貌转变为整齐划一的农田,整体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培育水稻“种植、烘干、加工、仓储、销售”产业链,推广“黄河口大米”,将有效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和附加值。未来,项目将串联周边区域20万亩规模盐碱耕地形成辐射带动区,发展农事服务、订单农业和粮食贸易等,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紧握生态之笔,才能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黄河生态集团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战略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党建统领推动业务、业务丰富提升党建”为目标,向着“建设全国一流的矿产地开发和修复投资运营服务商”目标砥砺前行。
①施工现场TRK测量
②集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③枣庄市玉子山矿山项目
④黄河口镇农业科创中心
⑤枣庄市依山口绿色建材园区
⑥莱州市孙家黄花矿区
⑦青岛莱西市九顶庄园矿山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