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峰会,展望“下一个十年”

AI领航下,互联网驶向何方

2024-11-25 作者: 刘童 来源: 大众日报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的峰会上,从论坛议题设置到“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人工智能”都是参会人员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人工智能将带领行业驶向何方?又将如何影响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这场峰会带给我们更清晰的答案。
  □ 本报记者 刘童

更多行业用上了定制大模型
  “过去30年,互联网给中国打下了非常好的数字化基础,中国在人工智能上有一些先发的数据、算法和应用场景的优势。”刚刚当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新突破,其中,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居全球首位。尽管在算力芯片、数据上还面临一定限制,但大模型与具体产业相结合,向着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道路前景广阔。
  制造、粮食仓储、城市服务、矿山、建筑、能源、医药……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浪潮集团带来了今年新发布的海岳大模型2.0,展示了在更多行业和工业应用环节赋能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成果。
  “海岳大模型2.0新研发的Agent智能体架构,具备了客户定制化的智能应用场景开发能力。”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市场推广经理王磊表示,而海岳大模型3.0研发还将打造超过200个智能场景,构建大模型、大平台、大生态的智能应用发展新蓝图。
  当前,数字经济在经济全局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今年,我省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
  工业领域“千行千面”,数字经济压力与机遇共存。数字技术想要真正融入实体经济、赋能千行百业,还需要大模型与行业数据的深度磨合。在11月22日举行的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上,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的“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获工业互联网赛道特等奖。为了让模型更“懂”工业,该模型已在汽车、化工、模具等9大行业45个高价值场景化解决方案,沉淀出4700余个机理模型和200余个专家模型,助力企业实现工业生产的高精度与高效率。
  去年,我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7.6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国产大模型超200个的同时,垂直于细分场景的小模型正迎风而起,一场模型应用场景的“聚变”正在重塑更多行业的发展。
AI指导种辣椒,AI融入生活
  早上从零重力的智能电动床上醒来,搭乘可智能识别路况的自动驾驶巴士抵达公司,让机器人给你一杯标准品质的现磨咖啡,再借助AI办公软件高效完成工作……进入“AI应用元年”,今年会场内外处处可见的“黑科技”,让人工智能融入每个人生活的场景变得真实可感。
  “比如你今天要制作一条新闻,检索、处理文本或生成视频、提交作品并发布等步骤,不需要切换很多窗口就能一站式智能解决。”博览会上,开创云计算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正龙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新发布的“乘风引擎2.0”版本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点击式交互到自然语言式交互,新产品中,人工智能逐渐融入营销的各个环节。
  移动时代,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向着无处不在、人人能用的方向发展。“相比于当前市面上大多数基于桌面的三维建模平台,CrownCAD无须安装,用户在任何地点和终端打开浏览器登录即可开始设计和协同分享。”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软件应用工程师王旭在展台上向记者演示,只是简单输入几组参数,一台游艇的部分架构就已自主建模成型。
  “农户通过上传红椒作物、农资等图像,就能收获智能化的长势判断、病虫害情况、农资应用等方向的推荐和指导。”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关玲倩介绍知业农业大模型小程序中搭载的“红椒百事通”如何为农户提供全面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本届峰会上,浪潮云洲“知业大模型”获“新光”产品奖。其中,数字化转型服务大模型上线了数字化转型问答助手、数字化水平测评报告生成助手、“看样学样”案例匹配助手、供需资源推荐助手以及政策咨询服务助手等智慧应用,并面向公众开放使用。目前,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平均实现了10%至20%的成本节约和15%至30%的收入增长。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速。随着5G网络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万物互联”正向“万物互动”发展,均衡普惠、全民共享的数字红利不再遥远。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的峰会上,从论坛议题设置到“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人工智能”都是参会人员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人工智能将带领行业驶向何方?又将如何影响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这场峰会带给我们更清晰的答案。
  □ 本报记者 刘童

更多行业用上了定制大模型
  “过去30年,互联网给中国打下了非常好的数字化基础,中国在人工智能上有一些先发的数据、算法和应用场景的优势。”刚刚当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新突破,其中,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居全球首位。尽管在算力芯片、数据上还面临一定限制,但大模型与具体产业相结合,向着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道路前景广阔。
  制造、粮食仓储、城市服务、矿山、建筑、能源、医药……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浪潮集团带来了今年新发布的海岳大模型2.0,展示了在更多行业和工业应用环节赋能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成果。
  “海岳大模型2.0新研发的Agent智能体架构,具备了客户定制化的智能应用场景开发能力。”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市场推广经理王磊表示,而海岳大模型3.0研发还将打造超过200个智能场景,构建大模型、大平台、大生态的智能应用发展新蓝图。
  当前,数字经济在经济全局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今年,我省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
  工业领域“千行千面”,数字经济压力与机遇共存。数字技术想要真正融入实体经济、赋能千行百业,还需要大模型与行业数据的深度磨合。在11月22日举行的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上,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的“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获工业互联网赛道特等奖。为了让模型更“懂”工业,该模型已在汽车、化工、模具等9大行业45个高价值场景化解决方案,沉淀出4700余个机理模型和200余个专家模型,助力企业实现工业生产的高精度与高效率。
  去年,我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7.6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国产大模型超200个的同时,垂直于细分场景的小模型正迎风而起,一场模型应用场景的“聚变”正在重塑更多行业的发展。
AI指导种辣椒,AI融入生活
  早上从零重力的智能电动床上醒来,搭乘可智能识别路况的自动驾驶巴士抵达公司,让机器人给你一杯标准品质的现磨咖啡,再借助AI办公软件高效完成工作……进入“AI应用元年”,今年会场内外处处可见的“黑科技”,让人工智能融入每个人生活的场景变得真实可感。
  “比如你今天要制作一条新闻,检索、处理文本或生成视频、提交作品并发布等步骤,不需要切换很多窗口就能一站式智能解决。”博览会上,开创云计算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正龙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新发布的“乘风引擎2.0”版本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点击式交互到自然语言式交互,新产品中,人工智能逐渐融入营销的各个环节。
  移动时代,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向着无处不在、人人能用的方向发展。“相比于当前市面上大多数基于桌面的三维建模平台,CrownCAD无须安装,用户在任何地点和终端打开浏览器登录即可开始设计和协同分享。”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软件应用工程师王旭在展台上向记者演示,只是简单输入几组参数,一台游艇的部分架构就已自主建模成型。
  “农户通过上传红椒作物、农资等图像,就能收获智能化的长势判断、病虫害情况、农资应用等方向的推荐和指导。”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关玲倩介绍知业农业大模型小程序中搭载的“红椒百事通”如何为农户提供全面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本届峰会上,浪潮云洲“知业大模型”获“新光”产品奖。其中,数字化转型服务大模型上线了数字化转型问答助手、数字化水平测评报告生成助手、“看样学样”案例匹配助手、供需资源推荐助手以及政策咨询服务助手等智慧应用,并面向公众开放使用。目前,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平均实现了10%至20%的成本节约和15%至30%的收入增长。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速。随着5G网络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万物互联”正向“万物互动”发展,均衡普惠、全民共享的数字红利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