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与手足外科(显微修复重建专科)

持续追求卓越 永攀技术高峰

2024-1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侯训凯主任团队手术中
  2023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了48个专科为2023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确定了53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1个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本报推出巡礼栏目。今天聚焦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与手足外科(显微修复重建专科)。
  
  
  □曹坤 孙彩华
  
  一天平均六七台手术,一年2000台手术,病区55张床位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越到节假日,急症患者越多,科室医护人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这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以下简称“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的日常。近年来,科室在显微修复重建领域卓有建树,显微修复重建专科获评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随着专科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如今,科室收治的外埠患者占比50%以上,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及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作为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省立三院骨外科是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敬业奉献的专业团队。进入新发展阶段,骨外科学科发展进一步细化,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与运动医学外科、脊柱脊髓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足外科、小儿骨科及肢体矫形等亚专业,逐步构建起专业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向高精尖迈进的学科发展格局。
  “作为省立三院重点培养的院级精品特色专科,重点专科骨外科的特色专业,医院在专业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开发、科研推广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以及骨外科良好的学科发展土壤,让创伤与手足外科在显微修复重建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山东省优秀医师、创伤与手足外科主任、显微修复重建专科带头人侯训凯说。
把优势做大做强
硬核技术造福众多创伤患者
  9月初,因遭遇意外,小王的双侧睾丸离断。家属带上离断的器官及时转诊至省立三院。面对非常罕见的伤情,侯训凯带领团队与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连续奋战,凭借高超的显微技术、动静脉吻合技术、输精管吻合技术和精心的治疗护理,成功救治这位双侧睾丸离断患者,让这位年轻人重新拥有了健康光明的未来。
  以硬核技术,显微镜下“一针一线”实现“完璧归赵”。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一次次实现成功救治,为众多创伤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近年来,科室紧抓发展机遇,将“显微、修复、重建”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通过创伤外科与显微外科的完美结合,实现“诊疗微创、治疗精准、功能保全”的实际效果。
  科室注重学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优势,与时俱进开展各类手足创伤、断指(肢)再植、四肢骨折创伤修复等急症手术,将“断指(肢)保全”由梦想变为现实,帮助众多断指(肢)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近3年来,科室成功治愈2500余例四肢功能障碍及肢体损伤患者,保肢500余例,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重拾健康和信心,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理念比技术重要。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是一个基本技术,我们只是做得更精细,重建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发展的理念也从‘治伤’向‘治病’转变。”侯训凯介绍。
  科室不断将学科做精做细,通过与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等方式,各个亚专业快速发展。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组织器官缺损技术、骨牵张再生技术(Ilizarov技术)、小关节镜下微创诊疗技术、大肢体严重创伤保肢重建技术,发展成为科室的五大特色技术。
  在五大特色技术框架下,一系列国内、省内领先的特色技术不断开展,奠定和提升了省立三院和专科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可吻合口径<0.3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于国内及早开展了指骨延长术应用于D型短指畸形患者,极大提升了科室的影响力;在省内率先将Ilizarov技术应用于上肢畸形矫形的治疗,将lizarov技术大量应用于下肢畸形矫形的治疗,达到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要把优势做大做强,下一步,科室将通过微创关节镜技术,3D打印实现精细化重建;引进机器人,精准化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侯训凯说。以“医疗技术质量双提升”为发展理念,显微修复重建专科全力构建“山有高峰”的专科发展格局。
提升科研能力
打造拥有过硬本领的精锐团队
  10月29日7:00,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南院区住院二部十八楼创伤与手足外科病区,侯训凯带领团队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学习提升。
  周一到周五,早来40分钟全员学习,全员复盘前一天的手术,并就当天要实施的手术环节及细节展开研讨;每天一名医生讲课;紧盯一流,每周二、三、四与省内顶尖医疗机构相关学科一起早交班进行专业交流……
  “学科发展,必须要有科研创新的能力。我们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并在科研思维提升方面下苦功。”侯训凯说。
  在丰沃的土壤里,显微修复重建专科的人才团队得到滋养和成长。专科带头人率先垂范,不遗余力地扶持年轻医生成长;为了让青年医生练习血管吻合术,科室出资购买了训练工具、学习资料,想方设法找到实验室让大家去给白鼠吻合鼠尾,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多次派遣医务人员到国内外医学高等学府、研究中心交流学习,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打开格局和视野,人才团队快速成长,撑起学科发展的脊梁。而今,科室拥有医护人员45人。其中医疗高级职称9人、中级5人;博士5人、博士后1人,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平均年龄35岁以下,让这支团队充满了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活力。
  这是有力佐证:2023年12月,省立三院显微修复重建专科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侯训凯获评2023“责任耀齐鲁”医疗健康盛典“责任医者”荣誉称号。
  肩负责任,必有担当。近3年,科室在全国及省内主持会议并讲课30余次,在省级媒体科普宣传100余次;近3年接收进修人员20余名,范围辐射全国,效果显著;举办3次省级学术会议,举办20余次学术沙龙;制定1项行业标准……科室以扎实的行动,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力量。
  多年来,科室一直致力于为肢体残疾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和自信。目前,科室已经完成了数百例肢体残疾儿童的矫治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得到了省残联等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攻坚克难,守护健康。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知名度的显微修复重建中心、临床培训基地、肢体损伤疑难危重病例转诊中心和新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中心,不断提升竞争力和诊疗服务水平,为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了48个专科为2023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确定了53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1个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本报推出巡礼栏目。今天聚焦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与手足外科(显微修复重建专科)。
  
  
  □曹坤 孙彩华
  
  一天平均六七台手术,一年2000台手术,病区55张床位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越到节假日,急症患者越多,科室医护人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这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以下简称“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的日常。近年来,科室在显微修复重建领域卓有建树,显微修复重建专科获评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随着专科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如今,科室收治的外埠患者占比50%以上,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及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作为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省立三院骨外科是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敬业奉献的专业团队。进入新发展阶段,骨外科学科发展进一步细化,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与运动医学外科、脊柱脊髓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足外科、小儿骨科及肢体矫形等亚专业,逐步构建起专业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向高精尖迈进的学科发展格局。
  “作为省立三院重点培养的院级精品特色专科,重点专科骨外科的特色专业,医院在专业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开发、科研推广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以及骨外科良好的学科发展土壤,让创伤与手足外科在显微修复重建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山东省优秀医师、创伤与手足外科主任、显微修复重建专科带头人侯训凯说。
把优势做大做强
硬核技术造福众多创伤患者
  9月初,因遭遇意外,小王的双侧睾丸离断。家属带上离断的器官及时转诊至省立三院。面对非常罕见的伤情,侯训凯带领团队与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连续奋战,凭借高超的显微技术、动静脉吻合技术、输精管吻合技术和精心的治疗护理,成功救治这位双侧睾丸离断患者,让这位年轻人重新拥有了健康光明的未来。
  以硬核技术,显微镜下“一针一线”实现“完璧归赵”。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一次次实现成功救治,为众多创伤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近年来,科室紧抓发展机遇,将“显微、修复、重建”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通过创伤外科与显微外科的完美结合,实现“诊疗微创、治疗精准、功能保全”的实际效果。
  科室注重学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优势,与时俱进开展各类手足创伤、断指(肢)再植、四肢骨折创伤修复等急症手术,将“断指(肢)保全”由梦想变为现实,帮助众多断指(肢)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近3年来,科室成功治愈2500余例四肢功能障碍及肢体损伤患者,保肢500余例,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重拾健康和信心,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理念比技术重要。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是一个基本技术,我们只是做得更精细,重建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发展的理念也从‘治伤’向‘治病’转变。”侯训凯介绍。
  科室不断将学科做精做细,通过与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等方式,各个亚专业快速发展。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组织器官缺损技术、骨牵张再生技术(Ilizarov技术)、小关节镜下微创诊疗技术、大肢体严重创伤保肢重建技术,发展成为科室的五大特色技术。
  在五大特色技术框架下,一系列国内、省内领先的特色技术不断开展,奠定和提升了省立三院和专科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可吻合口径<0.3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于国内及早开展了指骨延长术应用于D型短指畸形患者,极大提升了科室的影响力;在省内率先将Ilizarov技术应用于上肢畸形矫形的治疗,将lizarov技术大量应用于下肢畸形矫形的治疗,达到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要把优势做大做强,下一步,科室将通过微创关节镜技术,3D打印实现精细化重建;引进机器人,精准化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侯训凯说。以“医疗技术质量双提升”为发展理念,显微修复重建专科全力构建“山有高峰”的专科发展格局。
提升科研能力
打造拥有过硬本领的精锐团队
  10月29日7:00,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南院区住院二部十八楼创伤与手足外科病区,侯训凯带领团队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学习提升。
  周一到周五,早来40分钟全员学习,全员复盘前一天的手术,并就当天要实施的手术环节及细节展开研讨;每天一名医生讲课;紧盯一流,每周二、三、四与省内顶尖医疗机构相关学科一起早交班进行专业交流……
  “学科发展,必须要有科研创新的能力。我们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并在科研思维提升方面下苦功。”侯训凯说。
  在丰沃的土壤里,显微修复重建专科的人才团队得到滋养和成长。专科带头人率先垂范,不遗余力地扶持年轻医生成长;为了让青年医生练习血管吻合术,科室出资购买了训练工具、学习资料,想方设法找到实验室让大家去给白鼠吻合鼠尾,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多次派遣医务人员到国内外医学高等学府、研究中心交流学习,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打开格局和视野,人才团队快速成长,撑起学科发展的脊梁。而今,科室拥有医护人员45人。其中医疗高级职称9人、中级5人;博士5人、博士后1人,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平均年龄35岁以下,让这支团队充满了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活力。
  这是有力佐证:2023年12月,省立三院显微修复重建专科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侯训凯获评2023“责任耀齐鲁”医疗健康盛典“责任医者”荣誉称号。
  肩负责任,必有担当。近3年,科室在全国及省内主持会议并讲课30余次,在省级媒体科普宣传100余次;近3年接收进修人员20余名,范围辐射全国,效果显著;举办3次省级学术会议,举办20余次学术沙龙;制定1项行业标准……科室以扎实的行动,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力量。
  多年来,科室一直致力于为肢体残疾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和自信。目前,科室已经完成了数百例肢体残疾儿童的矫治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得到了省残联等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攻坚克难,守护健康。省立三院创伤与手足外科团队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知名度的显微修复重建中心、临床培训基地、肢体损伤疑难危重病例转诊中心和新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中心,不断提升竞争力和诊疗服务水平,为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