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济南市技师学院

聚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4-11-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济南市技师学院“万豪酒店订单班”签约仪式
  学院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国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
  □张蓉 马海漫
  
  近年来,济南市技师学院锚定服务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搞教学、校企融合促发展,以人才链为导向,推动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积极破解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供需矛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对接产业 服务发展
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对接加快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工业强市、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人才需求,把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基石,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融入产业群。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无人机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近年来,新增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会展服务与管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康复保健、眼视光技术等12个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聚焦内涵发展,深耕细作夯实基础。学院建立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制度,各专业均成立了由二级院系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做好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调研、决策、指导工作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具体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模式,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汽车钣金与涂装、烹饪(中式烹调)和电子商务3个专业入选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参与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信号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并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网络技术职业体验基地产教融合项目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外引内培”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占比超80%,邀请技能大师进校园,进行技艺展示和事迹宣讲,充分发挥领军型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为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
  聚焦特色发展,提质培优打造品牌。学院服务全市数字产业化需求、对接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形成优势特色专业,“智能互联数字技能专业群”获批第一批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群建设项目,围绕济南市5G网络建设、物联网智能安防等相关产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目前与中移铁通、世纪开元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培养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产业链岗位群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助推区域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创建济南新能源汽车应用研发中心,搭建校企行多方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企业根据技术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出题”,研发中心通过联合技术攻关“答题”,在专家团队带领下,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课题研究,推动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目前研发中心自主开发的锂电池检测维护多功能综合仪和电动空调压缩机综合检测平台,已在十余家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推广使用,依托研发中心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立项省级课题3项。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构筑校企双向赋能生态

  学院将每年3月定为企业调研月,学院领导、各院系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现有专业与产业对接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建议,探讨校企、校行、校校合作前景和合作意向。每年调研企业90余家,其中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铁路集团、浪潮集团、海尔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大型优质企业。通过调研,为学校各专业对接企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校企双向奔赴,全面助推产业发展。近年来,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与省内外15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实习和就业安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今年,学院又与吉利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与理想汽车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理想汽车订单班;与济南章丘养老服务中心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共同促进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槿椿颐养中心等4家企业共建订单班,共同搭建康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助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教双链融合,靶向发力人才培养。多年来,学院始终突出技工教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每年为比亚迪、吉利等省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工保障近2000人,成为服务企业生产一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组织2361名学生赴吉利汽车、青岛海尔、博士伦福瑞达、喜来登酒店、南郊宾馆等49家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积极参加企业技能比武和技能提升活动。
以竞增技 以赛赋能
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学院携非遗传承作品、助农作品等参加了济南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承办了“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5名海右人才代表和“出彩型”干部代表走进济南市技师学院“现身说法”,生动讲述了在济建功立业的奋斗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驻济高校毕业生砥砺奋进、圆梦济南的热情。
  加强制度建设,“竞赛引领”激发活力。学院制定、完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和大赛管理办法等制度,发挥技能竞赛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引领作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技能竞赛管理制度,以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化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健全学院技能竞赛管理体系,特别是管理制度、竞赛选手培养选拔途径、“教、赛双循环”模式日趋完善。
  优化竞赛体系,“人人出彩”一展所长。采取多样化竞赛选手选拔途径,建立选拔、培育和备赛常态机制。发挥日常甄选功能,组建技能大赛特长班、兴趣班、工作室,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大赛储备人才。以校赛企赛为基础,以省市赛为主体,积极承办赛项和参加大赛,开展岗位练兵。今年5月,学院集合先进设备、对标世赛要求举办了“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校级选拔赛。学生参与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获得三等奖。目前学院正在准备承办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学院将每年的4月定为“技能竞赛月”,遵循“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的原则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今年共有7900余名师生参加。开设专业社团35个,去年联合济南市直机关工委举办了首届社团技能竞赛,421名社团成员获市级奖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良好氛围。
    
  □张蓉 马海漫
  
  近年来,济南市技师学院锚定服务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搞教学、校企融合促发展,以人才链为导向,推动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积极破解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供需矛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对接产业 服务发展
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对接加快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工业强市、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人才需求,把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基石,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融入产业群。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无人机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近年来,新增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会展服务与管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康复保健、眼视光技术等12个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聚焦内涵发展,深耕细作夯实基础。学院建立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制度,各专业均成立了由二级院系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做好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调研、决策、指导工作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具体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模式,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汽车钣金与涂装、烹饪(中式烹调)和电子商务3个专业入选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参与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信号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并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网络技术职业体验基地产教融合项目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外引内培”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占比超80%,邀请技能大师进校园,进行技艺展示和事迹宣讲,充分发挥领军型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为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
  聚焦特色发展,提质培优打造品牌。学院服务全市数字产业化需求、对接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形成优势特色专业,“智能互联数字技能专业群”获批第一批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群建设项目,围绕济南市5G网络建设、物联网智能安防等相关产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目前与中移铁通、世纪开元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培养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产业链岗位群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助推区域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创建济南新能源汽车应用研发中心,搭建校企行多方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企业根据技术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出题”,研发中心通过联合技术攻关“答题”,在专家团队带领下,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课题研究,推动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目前研发中心自主开发的锂电池检测维护多功能综合仪和电动空调压缩机综合检测平台,已在十余家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推广使用,依托研发中心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立项省级课题3项。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构筑校企双向赋能生态

  学院将每年3月定为企业调研月,学院领导、各院系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现有专业与产业对接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建议,探讨校企、校行、校校合作前景和合作意向。每年调研企业90余家,其中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铁路集团、浪潮集团、海尔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大型优质企业。通过调研,为学校各专业对接企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校企双向奔赴,全面助推产业发展。近年来,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与省内外15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实习和就业安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今年,学院又与吉利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与理想汽车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理想汽车订单班;与济南章丘养老服务中心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共同促进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槿椿颐养中心等4家企业共建订单班,共同搭建康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助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教双链融合,靶向发力人才培养。多年来,学院始终突出技工教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每年为比亚迪、吉利等省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工保障近2000人,成为服务企业生产一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组织2361名学生赴吉利汽车、青岛海尔、博士伦福瑞达、喜来登酒店、南郊宾馆等49家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积极参加企业技能比武和技能提升活动。
以竞增技 以赛赋能
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学院携非遗传承作品、助农作品等参加了济南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承办了“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5名海右人才代表和“出彩型”干部代表走进济南市技师学院“现身说法”,生动讲述了在济建功立业的奋斗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驻济高校毕业生砥砺奋进、圆梦济南的热情。
  加强制度建设,“竞赛引领”激发活力。学院制定、完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和大赛管理办法等制度,发挥技能竞赛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引领作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技能竞赛管理制度,以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化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健全学院技能竞赛管理体系,特别是管理制度、竞赛选手培养选拔途径、“教、赛双循环”模式日趋完善。
  优化竞赛体系,“人人出彩”一展所长。采取多样化竞赛选手选拔途径,建立选拔、培育和备赛常态机制。发挥日常甄选功能,组建技能大赛特长班、兴趣班、工作室,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大赛储备人才。以校赛企赛为基础,以省市赛为主体,积极承办赛项和参加大赛,开展岗位练兵。今年5月,学院集合先进设备、对标世赛要求举办了“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校级选拔赛。学生参与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获得三等奖。目前学院正在准备承办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学院将每年的4月定为“技能竞赛月”,遵循“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的原则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今年共有7900余名师生参加。开设专业社团35个,去年联合济南市直机关工委举办了首届社团技能竞赛,421名社团成员获市级奖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