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需求 做好惠民文章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着力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2024-11-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附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让人民群众拥有更丰富、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医院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医疗改革,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攻坚行动,多措并举改善就医条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力探索构建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为百姓送去更坚实温暖的“医靠”。
□马珍珍 葛均辉
高质量党建引领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9月6日—7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华东赛区决赛中,滨医附院选送的《优化急诊平台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获评华东赛区优秀案例,其选送的另外两个案例《腭住命运的咽喉,托起吞咽的明天》《超级好爸爸训练营——创新服务,让爱传递,展现母婴护理新亮点》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该院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案例,源于滨医附院人不懈探索创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实践,也是医院开展“就医体验提升年”攻坚行动的缩影。
多年来,滨医附院一直以优质服务铸强医院品牌。去年以来,新一届医院党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科学谋划和加快推进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区域百姓。
奋进新征程,新一届党委为医院确立新思路——
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换位思考、持续改进”的总体要求下,创新“1+3”工作思路,即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内涵建设(人才队伍更全、学科建设更强、质量提升更快、安全保障更实、服务流程更优、管理效能更高、绩效评价更前),推进重点工作,切实守牢底线,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大格局。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医院党委明确了奋进的新要求——
围绕“干什么”,聚力抓满意度、抓服务、抓流程;围绕“怎么干”,聚力“把心用到位、把事干到位、把话说到位”;围绕“干得好”,聚力“做到病人点头、站到病人床头、想到病人心头”,要求全院坚持患者至上,理性而思、自觉而谋、主动而为,努力开拓发展新局面。
顶层设计上的高起点和布局上的高标准,为滨医附院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激发起干事创业的新活力,凝聚起奋勇争先的强大力量。
且看滨医附院新潮涌。在“日常工作争第一、特色工作干唯一、总体工作奔一流”的目标指引下,全院职工勠力同心,揭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大兴调查研究,围绕支部建设、科室管理等进行调研,为医院党委提供决策依据。每周一雷打不动召开院领导碰头会,每两周召开中层干部周会,每月召开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等,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医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深入临床一线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全面了解患者就医的直接感受。
支部设在科室,小组设在病区,每个病区组成一个党小组,建设了自己的党建园地。党员亮身份,率先垂范,党群互动交流,为患者服务冲锋在前。
“让病人来到医院放心,住在医院安心,走出医院称心。”今年3月,医院启动“就医体验提升年”攻坚行动,推出36条工作措施,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力助推百姓就医体验提升……
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中,滨医附院人以改善医疗服务的扎实行动,赢得了肯定和赞誉。
医院党委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
“作为公立医院,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解民忧、惠民生、办实事,以改革创新的新成效,有效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滨医附院党委书记王东说。
创新整合资源
持续夯实医疗质量基础
如今,在滨医附院,致力于把患者的“东张西望”变成职工的“东张西望”,主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从有利于服务患者、有利于服务临床、有利于服务发展出发,主动作为、守正创新。一个更加自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开启了技术创新、服务改善的“加速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滨医附院秉承“数字化医务管理”理念,形成医疗质量管理闭环,建立了《医务简报》,将会诊质量、运行病历质量、病案首页质量等纳入简报范畴,组织医务处、门诊部、信息管理处等成立专班,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的形式进行客观呈现和通报,建立起检查、反馈、整改、提高的闭环管理机制。
“我们的日报表已形成制度,由电子化生成,一项一项清晰明了,自己看,院领导看,督促我们一点点改进提高。”一位临床科室负责人表示。
而以麻醉师为主导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策略,将手术前需要重点关注、质控的环节内容,做成麻醉质控表格,嵌入到麻醉工作站;麻醉医师从“术前访视时、术前接患者时、患者入手术室后”3个环节对安全进行质控,并针对缺陷内容,召集手术医师及相关人员即刻解决。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滨医附院全力整合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医院构建起一个大急诊急救体系——急性心梗患者从进院到开通病变血管最快10分钟,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院到开始溶栓最快4分钟,取栓患者从进院到穿刺成功最快28分钟,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医疗质量的提升,最终离不开人才和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化。
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引才育才,打造人才工作品牌,优化人事人才管理体系,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医院人事人才工作实践连续3年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典型(优秀)案例。
同时,聚焦百姓健康需求,医院学科建设成果喜人——
头晕/眩晕门诊开诊,解决了患者挂号科室选择困难、多科室就诊繁琐的困境,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成立疑难罕见病门诊,为众多辗转多地、病因不明患者找准病因,直击“顽疾”。
医院获批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滨州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在人才和学科建设的不断突破中,技术创新更是水到渠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积极推动微创无痕、医学机器人、人工智能、基因与精准医疗、纳米医学等新技术开展。大血管疾病诊疗全国领先,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腔镜下乳腺癌切除加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全内镜下经鼻颅底肿瘤手术等10余项国内领先的高风险、高精尖手术。吲哚菁绿全荧光内镜在经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eyeMax应用于复杂胆胰疾病的超级微创手术(SMIS)等一批新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让百姓不出滨州就能看好病,让医院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滨医附院院长王玉玖说。
滨医附院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新征程上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推动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
向最难处攻坚
提升就医体验在行动
9月25日,在滨医附院门诊综合楼一楼的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来自东营的李女士正在为父亲办理相关档案。今年5月底运行的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已纳入相关疾病患者1300余例。
该中心为患者提供涵盖院前管理、院内诊断、连续性治疗、院后追踪随访的全方位、系统化、全流程管理,实现患者持续规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让患者从门诊到入院再到出院,“医”路无忧。
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加快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又一重要举措。
像这样的举措,不胜枚举。
聚焦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医院从改进就医流程、优化设施布局、全面推进预约诊疗、注重人文关怀等环节入手,将“以患者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过程,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融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优质,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36条举措的落地实施中,从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个服务环节的细致入微中,我们感受到这所医院的初心和情怀——
探索“潮汐式”门诊管理模式,打造“5+2”门诊服务,延时门诊增至7个,高峰时段动态增加专家门诊号源月均300余个,周末门诊值班专家增至165人、知名专家增至15人;构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肺结节、糖尿病一日诊、不孕不育症等20余个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成立入院准备中心,推行预住院模式,开展“全院一张床”工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无押金入院”,方便了广大患者及家庭……
“走新”更“走心”,医疗服务更有力度和温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滨医附院始终在医疗服务环境与流程塑造中彰显人文关怀。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开展导医导诊志愿服务。每天,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医院,换上“红马甲”,分布在医院的每个角落,指引患者挂号取药,答疑解惑,耐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就医者的心。
延伸护理服务,医院建立了72个延伸护理服务基地,组织专科护士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送到基层、社区甚至患者家中。
在最难处攻坚,在最关键处挺进。针对群众就医头疼的停车难、检查检验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滨医附院是这样做的——
实施全院职工车辆“腾挪计划”,开放职工立体车库,医疗区内不再停放职工车辆;成立交通服务调度中心,优化医院内部交通路线及停车场,设置多个就诊患者即停即走下车区,创建方便舒适的停车环境,多措并举为就诊群众提供车位1921个。
“三缩短”工程再发力:患者就诊前等候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采血等候时间缩短至4分钟内,CT、MR报告等候时间控制在100分钟内;影像检查做到“当日清”!
“我们就是抓细节服务,关键环节用分、用秒卡。”一位职工自豪地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医院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这样的导向下,滨医附院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百姓享受到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滨医附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把准发展方向,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在近百次的重大事件救助任务和医疗保障中,滨医附院人冲锋在前;天使救心工程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希望小屋”儿童身心健康关爱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与4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联合构建医联体,牵头成立了35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专科联盟并覆盖区域300余家医疗单位,免费培训乡村医生8000余名;承办“滨州市医保党建联盟”周年活动,组织广饶县中医院、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张店区妇幼保健院、邹平市卫生健康局等干部管理培训班,培训学员231人,进一步提升区域影响力。
通过志愿服务、科普直播等累计服务群众130余万人次,提升了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
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先后援助坦桑尼亚、塞舌尔、基里巴斯等19人次,援助新疆、青海等90人次,1人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援助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卫健委通报表扬。
在公益情怀和担当奉献中,这所三甲大院的包容胸怀、开放姿态、专业技术、优良作风得到充分彰显。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滨医附院将持续聚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健康需求,着力用改革创新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①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检查
②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成立
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④“乡村振兴健康行”爱心义诊活动
⑤医院全景
□马珍珍 葛均辉
高质量党建引领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9月6日—7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华东赛区决赛中,滨医附院选送的《优化急诊平台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获评华东赛区优秀案例,其选送的另外两个案例《腭住命运的咽喉,托起吞咽的明天》《超级好爸爸训练营——创新服务,让爱传递,展现母婴护理新亮点》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该院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案例,源于滨医附院人不懈探索创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实践,也是医院开展“就医体验提升年”攻坚行动的缩影。
多年来,滨医附院一直以优质服务铸强医院品牌。去年以来,新一届医院党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科学谋划和加快推进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区域百姓。
奋进新征程,新一届党委为医院确立新思路——
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换位思考、持续改进”的总体要求下,创新“1+3”工作思路,即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内涵建设(人才队伍更全、学科建设更强、质量提升更快、安全保障更实、服务流程更优、管理效能更高、绩效评价更前),推进重点工作,切实守牢底线,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大格局。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医院党委明确了奋进的新要求——
围绕“干什么”,聚力抓满意度、抓服务、抓流程;围绕“怎么干”,聚力“把心用到位、把事干到位、把话说到位”;围绕“干得好”,聚力“做到病人点头、站到病人床头、想到病人心头”,要求全院坚持患者至上,理性而思、自觉而谋、主动而为,努力开拓发展新局面。
顶层设计上的高起点和布局上的高标准,为滨医附院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激发起干事创业的新活力,凝聚起奋勇争先的强大力量。
且看滨医附院新潮涌。在“日常工作争第一、特色工作干唯一、总体工作奔一流”的目标指引下,全院职工勠力同心,揭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大兴调查研究,围绕支部建设、科室管理等进行调研,为医院党委提供决策依据。每周一雷打不动召开院领导碰头会,每两周召开中层干部周会,每月召开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等,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医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深入临床一线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全面了解患者就医的直接感受。
支部设在科室,小组设在病区,每个病区组成一个党小组,建设了自己的党建园地。党员亮身份,率先垂范,党群互动交流,为患者服务冲锋在前。
“让病人来到医院放心,住在医院安心,走出医院称心。”今年3月,医院启动“就医体验提升年”攻坚行动,推出36条工作措施,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力助推百姓就医体验提升……
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中,滨医附院人以改善医疗服务的扎实行动,赢得了肯定和赞誉。
医院党委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
“作为公立医院,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解民忧、惠民生、办实事,以改革创新的新成效,有效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滨医附院党委书记王东说。
创新整合资源
持续夯实医疗质量基础
如今,在滨医附院,致力于把患者的“东张西望”变成职工的“东张西望”,主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从有利于服务患者、有利于服务临床、有利于服务发展出发,主动作为、守正创新。一个更加自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开启了技术创新、服务改善的“加速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滨医附院秉承“数字化医务管理”理念,形成医疗质量管理闭环,建立了《医务简报》,将会诊质量、运行病历质量、病案首页质量等纳入简报范畴,组织医务处、门诊部、信息管理处等成立专班,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的形式进行客观呈现和通报,建立起检查、反馈、整改、提高的闭环管理机制。
“我们的日报表已形成制度,由电子化生成,一项一项清晰明了,自己看,院领导看,督促我们一点点改进提高。”一位临床科室负责人表示。
而以麻醉师为主导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策略,将手术前需要重点关注、质控的环节内容,做成麻醉质控表格,嵌入到麻醉工作站;麻醉医师从“术前访视时、术前接患者时、患者入手术室后”3个环节对安全进行质控,并针对缺陷内容,召集手术医师及相关人员即刻解决。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滨医附院全力整合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医院构建起一个大急诊急救体系——急性心梗患者从进院到开通病变血管最快10分钟,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院到开始溶栓最快4分钟,取栓患者从进院到穿刺成功最快28分钟,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医疗质量的提升,最终离不开人才和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化。
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引才育才,打造人才工作品牌,优化人事人才管理体系,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医院人事人才工作实践连续3年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典型(优秀)案例。
同时,聚焦百姓健康需求,医院学科建设成果喜人——
头晕/眩晕门诊开诊,解决了患者挂号科室选择困难、多科室就诊繁琐的困境,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成立疑难罕见病门诊,为众多辗转多地、病因不明患者找准病因,直击“顽疾”。
医院获批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滨州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在人才和学科建设的不断突破中,技术创新更是水到渠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积极推动微创无痕、医学机器人、人工智能、基因与精准医疗、纳米医学等新技术开展。大血管疾病诊疗全国领先,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腔镜下乳腺癌切除加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全内镜下经鼻颅底肿瘤手术等10余项国内领先的高风险、高精尖手术。吲哚菁绿全荧光内镜在经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eyeMax应用于复杂胆胰疾病的超级微创手术(SMIS)等一批新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让百姓不出滨州就能看好病,让医院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滨医附院院长王玉玖说。
滨医附院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新征程上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推动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
向最难处攻坚
提升就医体验在行动
9月25日,在滨医附院门诊综合楼一楼的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来自东营的李女士正在为父亲办理相关档案。今年5月底运行的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已纳入相关疾病患者1300余例。
该中心为患者提供涵盖院前管理、院内诊断、连续性治疗、院后追踪随访的全方位、系统化、全流程管理,实现患者持续规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让患者从门诊到入院再到出院,“医”路无忧。
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加快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又一重要举措。
像这样的举措,不胜枚举。
聚焦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医院从改进就医流程、优化设施布局、全面推进预约诊疗、注重人文关怀等环节入手,将“以患者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过程,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融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优质,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36条举措的落地实施中,从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个服务环节的细致入微中,我们感受到这所医院的初心和情怀——
探索“潮汐式”门诊管理模式,打造“5+2”门诊服务,延时门诊增至7个,高峰时段动态增加专家门诊号源月均300余个,周末门诊值班专家增至165人、知名专家增至15人;构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肺结节、糖尿病一日诊、不孕不育症等20余个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成立入院准备中心,推行预住院模式,开展“全院一张床”工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无押金入院”,方便了广大患者及家庭……
“走新”更“走心”,医疗服务更有力度和温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滨医附院始终在医疗服务环境与流程塑造中彰显人文关怀。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开展导医导诊志愿服务。每天,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医院,换上“红马甲”,分布在医院的每个角落,指引患者挂号取药,答疑解惑,耐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就医者的心。
延伸护理服务,医院建立了72个延伸护理服务基地,组织专科护士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送到基层、社区甚至患者家中。
在最难处攻坚,在最关键处挺进。针对群众就医头疼的停车难、检查检验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滨医附院是这样做的——
实施全院职工车辆“腾挪计划”,开放职工立体车库,医疗区内不再停放职工车辆;成立交通服务调度中心,优化医院内部交通路线及停车场,设置多个就诊患者即停即走下车区,创建方便舒适的停车环境,多措并举为就诊群众提供车位1921个。
“三缩短”工程再发力:患者就诊前等候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采血等候时间缩短至4分钟内,CT、MR报告等候时间控制在100分钟内;影像检查做到“当日清”!
“我们就是抓细节服务,关键环节用分、用秒卡。”一位职工自豪地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医院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这样的导向下,滨医附院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百姓享受到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滨医附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把准发展方向,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在近百次的重大事件救助任务和医疗保障中,滨医附院人冲锋在前;天使救心工程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希望小屋”儿童身心健康关爱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与4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联合构建医联体,牵头成立了35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专科联盟并覆盖区域300余家医疗单位,免费培训乡村医生8000余名;承办“滨州市医保党建联盟”周年活动,组织广饶县中医院、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张店区妇幼保健院、邹平市卫生健康局等干部管理培训班,培训学员231人,进一步提升区域影响力。
通过志愿服务、科普直播等累计服务群众130余万人次,提升了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
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先后援助坦桑尼亚、塞舌尔、基里巴斯等19人次,援助新疆、青海等90人次,1人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援助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卫健委通报表扬。
在公益情怀和担当奉献中,这所三甲大院的包容胸怀、开放姿态、专业技术、优良作风得到充分彰显。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滨医附院将持续聚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健康需求,着力用改革创新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①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检查
②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成立
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④“乡村振兴健康行”爱心义诊活动
⑤医院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