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全链条”赋能推动党外人士展现更大作为
2024-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李晓伟 报道
本报邹平讯 近年来,邹平市高度重视党外干部成长成才,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使用管理、发挥作用上“全链条”赋能,形成了“惠乐丹心·同心荟”“科技创新·同心荟”“双飞汇智 聚能创新·同心荟”系列阵地平台,全面激活党外人士作用发挥“一池春水”,推动党外人士展现更大作为。
把发现储备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长之基”,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纳入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党外人士联系沟通、组织推荐和人才调研等机制,及时将更多政治素质硬、专业素养高、培养潜力大的优秀党外人士纳入视野,涵养党外代表人士“蓄水池”。建立完善无党派人士、党外科级干部、青年干部信息库等9大信息库,储备无党派人士18名、党外科级干部28名,并实行动态化管理。
把培养锻炼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发展之需”,在思想淬炼、一线历练、工作锻炼3个层面磨砺干部。在思想淬炼上,精心设置政治理论、红色教育、业务技能、廉政建设等7项主体课程,探索“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举办全市统战系统思维能力提升班、党外干部素质赋能培训班等5个班次,累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一线历练上,积极搭建“岗位练兵”实战平台,把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干部放到工作一线,26名党外干部被推介参加各类重点工作专班,5名党外干部选派省市有关单位历练;在工作锻炼上,引导党外人士聚焦聚力建言献策、创新创造、壮大民企、“双招双引”、共同富裕“五大行动”,叫响“五大品牌”。
把使用管理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动力之源”,加强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健全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群众拥护和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大胆推荐使用。2023年以来,新提拔9名党外干部任政府工作部门正副职,交流使用党外科级干部6名。同时,抓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监督管理,探索“职评考用”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德、能、勤、绩、廉状况,抓好结果运用。
把作用发挥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使命之要”,引导党外人士聚焦聚力“五大行动”“三大战役”,擦亮“四聚四融”工作品牌。支持党外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截至目前,组织党外干部开展调研监督14次,提出意见建议210余条,4篇意见建议落地转化。激发党外人士“双创”活力,完成科创成果转化形成发明型专利6项。发挥党外人士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组织爱心帮扶、义诊下乡、温暖工程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人次。
通讯员 李晓伟 报道
本报邹平讯 近年来,邹平市高度重视党外干部成长成才,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使用管理、发挥作用上“全链条”赋能,形成了“惠乐丹心·同心荟”“科技创新·同心荟”“双飞汇智 聚能创新·同心荟”系列阵地平台,全面激活党外人士作用发挥“一池春水”,推动党外人士展现更大作为。
把发现储备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长之基”,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纳入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党外人士联系沟通、组织推荐和人才调研等机制,及时将更多政治素质硬、专业素养高、培养潜力大的优秀党外人士纳入视野,涵养党外代表人士“蓄水池”。建立完善无党派人士、党外科级干部、青年干部信息库等9大信息库,储备无党派人士18名、党外科级干部28名,并实行动态化管理。
把培养锻炼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发展之需”,在思想淬炼、一线历练、工作锻炼3个层面磨砺干部。在思想淬炼上,精心设置政治理论、红色教育、业务技能、廉政建设等7项主体课程,探索“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举办全市统战系统思维能力提升班、党外干部素质赋能培训班等5个班次,累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一线历练上,积极搭建“岗位练兵”实战平台,把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干部放到工作一线,26名党外干部被推介参加各类重点工作专班,5名党外干部选派省市有关单位历练;在工作锻炼上,引导党外人士聚焦聚力建言献策、创新创造、壮大民企、“双招双引”、共同富裕“五大行动”,叫响“五大品牌”。
把使用管理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动力之源”,加强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健全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群众拥护和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大胆推荐使用。2023年以来,新提拔9名党外干部任政府工作部门正副职,交流使用党外科级干部6名。同时,抓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监督管理,探索“职评考用”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德、能、勤、绩、廉状况,抓好结果运用。
把作用发挥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使命之要”,引导党外人士聚焦聚力“五大行动”“三大战役”,擦亮“四聚四融”工作品牌。支持党外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截至目前,组织党外干部开展调研监督14次,提出意见建议210余条,4篇意见建议落地转化。激发党外人士“双创”活力,完成科创成果转化形成发明型专利6项。发挥党外人士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组织爱心帮扶、义诊下乡、温暖工程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