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累计为沿黄九市18.5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64亿元

“金融活水”助盐碱地喜获丰收

2024-10-30 作者: 王新蕾 来源: 大众日报
  博兴县千乘文旅投资的博兴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项目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孙江燕 于凯迪 王超

  金秋时节,稻熟虾肥、果园飘香,处处是秋收秋种忙碌“丰”光。除了广袤的肥沃良田外,省内大量经过改良治理的盐碱地也喜获丰收。
  “我这季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均收入1400元,比往年增收300元,收益很可观。”东营市垦利区小张村种植大户袁训国对记者说。
  从盐碱地到丰产田,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作为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山东农担依托各地优势特色产业,与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助力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在滨州支持了博兴对虾、阳信肉牛、无棣渔网、沾化海产品等若干个产业集群,为特色产业累计授信额度近24亿元;在东营围绕滩羊、黄河口大闸蟹和滩区粮食种植等,授信20亿元。截至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为沿黄九市18.5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64亿元。
助盐碱地变“新粮仓”
  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提质、增效、扩容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是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针对东营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中资金配套、技术支撑、良种攻关、农机适配等方面的短板,山东农担立足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实际,紧密贴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资金需求,研究制订了《农耕贷-大豆种植担保服务方案》,深入各县区一线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开展进行多轮次、广覆盖的宣传指导。
  “合作社第一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了3000亩,购买了专门用于复合种植的播种机、喷药机等新农机,导致资金紧张。我们的项目前景十分可观,唯一问题就是缺钱。”受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袁训国一直没有筹集到资金。关键时刻,山东农担东营管理中心及时联系到他,与合作银行一起前往对接。在农担业务经理的指导下,袁训国仅用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200万元额度申请。
  “多亏农担给作担保。有了资金支持,合作社及时更新设备,解决了规模化经营的难题。”袁训国说,2023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超过2000万元。但是,由于发展较快、链条拉长,资金又出现了缺口,今年5月,袁训国再次向山东农担申请了300万元额度的农耕贷。据他估算,今年合作社收益较往年将提高15%。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近年来,山东农担坚持勇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责,以推进东营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切入点,支持沿黄25县粮食规模化种植,引导进行土地集中流转,配套差异化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加大大田种植成功案例复制、推广和应用力度。截至目前,山东农担累计担保支持盐碱地大豆玉米专项扶持贷款1.75亿元,累计为东营10251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支持69.46亿元,累计为沿黄九市粮食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32.5亿元。
促盐碱地打造特色产业链
  博兴县乔庄镇万亩虾池又一次迎来丰收季。“我们村从2015年开始养虾,去年,我们村集体纯收入大概在11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乔庄镇辛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波表示,村里的虾销往全国各地。
  和东营一样,滨州地处黄河沿岸的退海之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为了改变沿黄乡镇盐碱多、产量少等问题,当地积极探索“以渔降盐治碱”技术,培育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作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性工具,山东农担积极支持博兴县对虾产业发展,累计提供1.67亿元担保贷款支持,其中,通过制订《博兴县南美对虾养殖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支持对虾产业1503万元,通过制订《博兴县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担保服务方案》支持对虾产业4800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多亏了农担支持,我们镇这片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乔庄镇谭家村合作社法人何廷辉高兴地算着致富账,“今年,镇里又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依托国企平台建设了渔业产业园,农担又给开发了共富贷,现在我们的对虾经营更加科学高效。”
  2023年,博兴县与山东农担、商业银行等联合打造了滨州市首支村级增收专项金融产品——“兴博强村共富贷”,为村级增收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着力加速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博兴县千乘文旅作为投资主体及运营方的博兴县千乘文旅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项目启动,规划利用乔庄地方特色优势,在对虾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瞄准“全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乔庄对虾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整合乔庄镇部分土地资源,遴选29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山东农担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政策性功能,撬动资金8400万元,预计带动29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3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孙江燕 于凯迪 王超

  金秋时节,稻熟虾肥、果园飘香,处处是秋收秋种忙碌“丰”光。除了广袤的肥沃良田外,省内大量经过改良治理的盐碱地也喜获丰收。
  “我这季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均收入1400元,比往年增收300元,收益很可观。”东营市垦利区小张村种植大户袁训国对记者说。
  从盐碱地到丰产田,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作为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山东农担依托各地优势特色产业,与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助力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在滨州支持了博兴对虾、阳信肉牛、无棣渔网、沾化海产品等若干个产业集群,为特色产业累计授信额度近24亿元;在东营围绕滩羊、黄河口大闸蟹和滩区粮食种植等,授信20亿元。截至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为沿黄九市18.5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64亿元。
助盐碱地变“新粮仓”
  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提质、增效、扩容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是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针对东营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中资金配套、技术支撑、良种攻关、农机适配等方面的短板,山东农担立足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实际,紧密贴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资金需求,研究制订了《农耕贷-大豆种植担保服务方案》,深入各县区一线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开展进行多轮次、广覆盖的宣传指导。
  “合作社第一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了3000亩,购买了专门用于复合种植的播种机、喷药机等新农机,导致资金紧张。我们的项目前景十分可观,唯一问题就是缺钱。”受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袁训国一直没有筹集到资金。关键时刻,山东农担东营管理中心及时联系到他,与合作银行一起前往对接。在农担业务经理的指导下,袁训国仅用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200万元额度申请。
  “多亏农担给作担保。有了资金支持,合作社及时更新设备,解决了规模化经营的难题。”袁训国说,2023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超过2000万元。但是,由于发展较快、链条拉长,资金又出现了缺口,今年5月,袁训国再次向山东农担申请了300万元额度的农耕贷。据他估算,今年合作社收益较往年将提高15%。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近年来,山东农担坚持勇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责,以推进东营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切入点,支持沿黄25县粮食规模化种植,引导进行土地集中流转,配套差异化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加大大田种植成功案例复制、推广和应用力度。截至目前,山东农担累计担保支持盐碱地大豆玉米专项扶持贷款1.75亿元,累计为东营10251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支持69.46亿元,累计为沿黄九市粮食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32.5亿元。
促盐碱地打造特色产业链
  博兴县乔庄镇万亩虾池又一次迎来丰收季。“我们村从2015年开始养虾,去年,我们村集体纯收入大概在11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乔庄镇辛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波表示,村里的虾销往全国各地。
  和东营一样,滨州地处黄河沿岸的退海之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为了改变沿黄乡镇盐碱多、产量少等问题,当地积极探索“以渔降盐治碱”技术,培育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作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性工具,山东农担积极支持博兴县对虾产业发展,累计提供1.67亿元担保贷款支持,其中,通过制订《博兴县南美对虾养殖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支持对虾产业1503万元,通过制订《博兴县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担保服务方案》支持对虾产业4800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多亏了农担支持,我们镇这片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乔庄镇谭家村合作社法人何廷辉高兴地算着致富账,“今年,镇里又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依托国企平台建设了渔业产业园,农担又给开发了共富贷,现在我们的对虾经营更加科学高效。”
  2023年,博兴县与山东农担、商业银行等联合打造了滨州市首支村级增收专项金融产品——“兴博强村共富贷”,为村级增收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着力加速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博兴县千乘文旅作为投资主体及运营方的博兴县千乘文旅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项目启动,规划利用乔庄地方特色优势,在对虾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瞄准“全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乔庄对虾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整合乔庄镇部分土地资源,遴选29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山东农担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政策性功能,撬动资金8400万元,预计带动29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3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