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艘智慧电讯检疫示范船舶试运行

交通运输工具卫生检疫时间平均压缩80%

2024-10-29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李琳 王琳 报道
  本报青岛10月28日讯 今天,全国首艘“智慧电讯检疫示范船舶”——“新金桥5号”在青岛试运行。这是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智慧电讯检疫示范船舶”试点工作。
  青岛海关卫生检疫处处长卜宏磊介绍,针对传统检疫模式中存在的执法效果和检疫效率难以兼顾、通关成本高等问题,青岛海关首创交通运输工具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对布控且符合条件的进境交通运输工具,无需等待海关关员登临,只要进入口岸有通信信号的区域,关员在办公室即可立即开展卫生检疫远程执法,实现智慧检疫不登轮、便捷通关零等待。
  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基于远程测温流调设备、头戴式智能信息采集设备等现场终端和一个手持式监控终端,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进境交通运输工具实现远程互联,开展远程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以船舶为例,对智慧电讯检疫未发现问题的进境船舶无需等待、靠港即可作业,旅客能快速下船办理通关手续,所载货物也能即时卸货。
  据统计,该模式下,交通运输工具卫生检疫突破了传统“面对面”监管的空间限制,船舶检疫时长由70分钟左右缩短至15分钟左右,列车检疫时长由30分钟左右缩短至5分钟左右,货机检疫时长由30分钟左右缩短至15分钟左右,卫生检疫时间平均压缩大约80%。
  目前,“智慧电讯检疫”已覆盖全国31个水运口岸、6个空港口岸和3个陆路口岸,每年可缩短运输工具检疫时长11.2万小时,为航运企业大幅节约成本,同时有效提升港口、码头等周转效率。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李琳 王琳 报道
  本报青岛10月28日讯 今天,全国首艘“智慧电讯检疫示范船舶”——“新金桥5号”在青岛试运行。这是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智慧电讯检疫示范船舶”试点工作。
  青岛海关卫生检疫处处长卜宏磊介绍,针对传统检疫模式中存在的执法效果和检疫效率难以兼顾、通关成本高等问题,青岛海关首创交通运输工具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对布控且符合条件的进境交通运输工具,无需等待海关关员登临,只要进入口岸有通信信号的区域,关员在办公室即可立即开展卫生检疫远程执法,实现智慧检疫不登轮、便捷通关零等待。
  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基于远程测温流调设备、头戴式智能信息采集设备等现场终端和一个手持式监控终端,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进境交通运输工具实现远程互联,开展远程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以船舶为例,对智慧电讯检疫未发现问题的进境船舶无需等待、靠港即可作业,旅客能快速下船办理通关手续,所载货物也能即时卸货。
  据统计,该模式下,交通运输工具卫生检疫突破了传统“面对面”监管的空间限制,船舶检疫时长由70分钟左右缩短至15分钟左右,列车检疫时长由30分钟左右缩短至5分钟左右,货机检疫时长由30分钟左右缩短至15分钟左右,卫生检疫时间平均压缩大约80%。
  目前,“智慧电讯检疫”已覆盖全国31个水运口岸、6个空港口岸和3个陆路口岸,每年可缩短运输工具检疫时长11.2万小时,为航运企业大幅节约成本,同时有效提升港口、码头等周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