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金牌折射聊城技能人才培育生态
2024-10-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胡磊 薛良诚
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学生杨绍辉一鸣惊人,摘得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在这个号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赛场上,实现了中国在该赛项金牌零的突破。10月17日,聊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表扬奖励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亲手将沉甸甸的50万元“大红包”递到杨绍辉手上,教练团队、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分获50万元、20万元奖励。
杨绍辉出生于聊城市茌平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迈入普通高中大门,是外出打工还是去读技校?杨绍辉选择了后者。2022年,他入选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技术项目大赛班。随着技能水平不断攀升,先后取得聊城市冠军、山东省冠军,并拿到了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决赛中,面对3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他打破国外传统优势项目垄断,最终如愿摘得金牌。
金牌的背后,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是团队努力的结果,更充分体现了聊城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与985、211甚至省内诸多知名高校相比,生源80%来自聊城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并不起眼。但这些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持续巩固拓展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地联动,深化政企校合作,先后有7名师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46名师生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学院已连续六届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也为聊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这次表扬奖励大会也是聊城市委、市政府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的表现。早在2022年,聊城市专门出台“人才新政35条”,其中一条内容:对获得世界级、国家一类和二类、省一类和二类、市一类技能大赛的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教练团队分别给予重奖,最高50万元。
技能人才是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能动主体。多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推动“人才兴聊”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密集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让人才“站C位”“唱主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尤其是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支撑制造业强市“根基工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77万人,截至9月底,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12.95万人。
“真金白银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就是要鲜明地树立重视人才的导向,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树立重视技能人才、重视技能教育、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以此激励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也从而形成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竞相涌现、聪明智慧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张百顺说。
这次表扬奖励大会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必须建好技能学校“主阵地”。以市场化为方向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紧盯12条产业链等,开设急需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实现教育与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教育为发展提供支撑,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这种相得益彰的局面。
必须练就广大学生“真本领”。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培育高技能人才是主责主业。职业教育要注重教学筑基,注重实习实训,注重赛教融合,发掘培育人才,力争让更多“杨绍辉”脱颖而出。
必须开创产教集团“新局面”。贴近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这是技工教育办学的目的,更是技工教育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贴近企业需求,技能人才培育才能精准发力。加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才能打开局面。突出企业作用,技能人才建设才能稳健前行。要持续推进校校联动、校企联动、校地联动,让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办学决策,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
必须打造社会服务“全链条”。技能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齐抓共管,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要拿出真金白银,舍得投入;要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出台政策回应技能人才关切,让蓝领更有地位,让技工更有前途;要加大选树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技工教育、人人热爱技工教育,鼓励一大批人参与到技工教育的办学中。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有“百年树人”的耐心,坚持不懈长期抓下去,才会不断涌现更多能工巧匠、水城工匠。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选择落地聊城、扎根聊城、服务聊城,共同绘就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动人画卷。
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学生杨绍辉一鸣惊人,摘得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在这个号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赛场上,实现了中国在该赛项金牌零的突破。10月17日,聊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表扬奖励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亲手将沉甸甸的50万元“大红包”递到杨绍辉手上,教练团队、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分获50万元、20万元奖励。
杨绍辉出生于聊城市茌平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迈入普通高中大门,是外出打工还是去读技校?杨绍辉选择了后者。2022年,他入选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技术项目大赛班。随着技能水平不断攀升,先后取得聊城市冠军、山东省冠军,并拿到了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决赛中,面对3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他打破国外传统优势项目垄断,最终如愿摘得金牌。
金牌的背后,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是团队努力的结果,更充分体现了聊城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与985、211甚至省内诸多知名高校相比,生源80%来自聊城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并不起眼。但这些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持续巩固拓展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地联动,深化政企校合作,先后有7名师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46名师生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学院已连续六届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也为聊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这次表扬奖励大会也是聊城市委、市政府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的表现。早在2022年,聊城市专门出台“人才新政35条”,其中一条内容:对获得世界级、国家一类和二类、省一类和二类、市一类技能大赛的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教练团队分别给予重奖,最高50万元。
技能人才是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能动主体。多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推动“人才兴聊”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密集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让人才“站C位”“唱主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尤其是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支撑制造业强市“根基工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77万人,截至9月底,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12.95万人。
“真金白银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就是要鲜明地树立重视人才的导向,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树立重视技能人才、重视技能教育、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以此激励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也从而形成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竞相涌现、聪明智慧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张百顺说。
这次表扬奖励大会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必须建好技能学校“主阵地”。以市场化为方向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紧盯12条产业链等,开设急需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实现教育与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教育为发展提供支撑,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这种相得益彰的局面。
必须练就广大学生“真本领”。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培育高技能人才是主责主业。职业教育要注重教学筑基,注重实习实训,注重赛教融合,发掘培育人才,力争让更多“杨绍辉”脱颖而出。
必须开创产教集团“新局面”。贴近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这是技工教育办学的目的,更是技工教育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贴近企业需求,技能人才培育才能精准发力。加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才能打开局面。突出企业作用,技能人才建设才能稳健前行。要持续推进校校联动、校企联动、校地联动,让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办学决策,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
必须打造社会服务“全链条”。技能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齐抓共管,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要拿出真金白银,舍得投入;要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出台政策回应技能人才关切,让蓝领更有地位,让技工更有前途;要加大选树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技工教育、人人热爱技工教育,鼓励一大批人参与到技工教育的办学中。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有“百年树人”的耐心,坚持不懈长期抓下去,才会不断涌现更多能工巧匠、水城工匠。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选择落地聊城、扎根聊城、服务聊城,共同绘就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