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

东明:跑出“加速度” 干出“新高度”

2024-10-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端化工产业强势崛起
  东明城区美如画
  村台上的幸福日子
  □代明 郭丽
  10月8日,菏泽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明县专场举办。东明县委书记孙迁国和县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东明县扎实推进“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干出“新高度”。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亿元,增长6.3%。1—8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0.7亿元,增长9.6%,总量居全市第1位;全部税收75.2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位;工业用电量24.1亿千瓦时,增长4.1%;进出口总额192.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位。
坚定不移抓项目、强产业
工业经济加力提速

  东明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积极拓展烯烃下游产业,设立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新材料制造企业扩大规模、释放产能,企业数量达到65家,年可就地转化聚丙烯、聚乙烯等原料2.5万吨,带动就业近万人。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近3年策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1个,总投资过千亿元。劲海化工1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旭阳化工35万吨环己酮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东明石化30万吨UPC科技试验工程、盛海化工60万吨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EPOE中试、瑞纶科技30万吨绿色新材等项目加快建设,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硬脊梁”。奋力攻关企业技术难题,UPC技术填补国内空白,EPOE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瑞纶新材入选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项目,东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基地。
坚定不移抓建管、提品质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北部新区建设全面起势,“两廊多园”的城市生态客厅初步建成,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棚改片区7个,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49条,在全市率先实现“两清零、一提标”,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市容乱象,严格实行城区“三小车辆”禁限行管理,城市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是全省5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富硒作物、设施瓜菜和中药材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人工虎杖种植基地。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13个、美丽庭院6863户,乡村颜值不断刷新。
坚定不移抓改革、优环境
发展势能加速释放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四位一体”协作模式,全面加快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整县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1项重大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主动对接“鲁西开放突破计划”,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合作机制,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大桥、东明石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油九泊位等一批对外交流大动脉相继打通,东明县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领跑全市。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扎实开展“三亮”专题行动,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级代办、乡镇帮办、县级综合办”三级联动服务机制,656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窗办理,“明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更加响亮。东明县的营商环境测评成绩连续7年居菏泽市第1位。
坚定不移抓民生、办实事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明县的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近3年新建、改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7个,招聘教师736名,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扎实推进健康东明建设,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着力抓好稳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工程点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黄河生态马拉松赛”和“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门球最强县”。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连年增加,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区公交免费乘坐,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坚决守好守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排底线”,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坚定不移抓党建、严纪律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绝对忠诚“压舱石”。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做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振兴共富”工程,推行村集体经济“共富破十”工作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7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经验做法被中央社会工作部宣传报道。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坚持在一线识人、选人、用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全面迸发。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东明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抢抓新一轮“突破菏泽”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稳扎稳打,苦干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明实践,为谱写“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崭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万里母亲河,大美在东明
  万亩虎杖,生机勃勃
  黄河滩,鸟翩翩
  滩区群众圆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
  工业经济加力提速
  □代明 郭丽
  10月8日,菏泽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明县专场举办。东明县委书记孙迁国和县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东明县扎实推进“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干出“新高度”。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亿元,增长6.3%。1—8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0.7亿元,增长9.6%,总量居全市第1位;全部税收75.2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位;工业用电量24.1亿千瓦时,增长4.1%;进出口总额192.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位。
坚定不移抓项目、强产业
工业经济加力提速

  东明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积极拓展烯烃下游产业,设立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新材料制造企业扩大规模、释放产能,企业数量达到65家,年可就地转化聚丙烯、聚乙烯等原料2.5万吨,带动就业近万人。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近3年策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1个,总投资过千亿元。劲海化工1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旭阳化工35万吨环己酮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东明石化30万吨UPC科技试验工程、盛海化工60万吨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EPOE中试、瑞纶科技30万吨绿色新材等项目加快建设,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硬脊梁”。奋力攻关企业技术难题,UPC技术填补国内空白,EPOE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瑞纶新材入选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项目,东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基地。
坚定不移抓建管、提品质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北部新区建设全面起势,“两廊多园”的城市生态客厅初步建成,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棚改片区7个,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49条,在全市率先实现“两清零、一提标”,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市容乱象,严格实行城区“三小车辆”禁限行管理,城市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是全省5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富硒作物、设施瓜菜和中药材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人工虎杖种植基地。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13个、美丽庭院6863户,乡村颜值不断刷新。
坚定不移抓改革、优环境
发展势能加速释放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四位一体”协作模式,全面加快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整县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1项重大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主动对接“鲁西开放突破计划”,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合作机制,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大桥、东明石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油九泊位等一批对外交流大动脉相继打通,东明县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领跑全市。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扎实开展“三亮”专题行动,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级代办、乡镇帮办、县级综合办”三级联动服务机制,656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窗办理,“明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更加响亮。东明县的营商环境测评成绩连续7年居菏泽市第1位。
坚定不移抓民生、办实事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明县的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近3年新建、改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7个,招聘教师736名,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扎实推进健康东明建设,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着力抓好稳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工程点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黄河生态马拉松赛”和“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门球最强县”。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连年增加,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区公交免费乘坐,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坚决守好守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排底线”,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坚定不移抓党建、严纪律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绝对忠诚“压舱石”。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做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振兴共富”工程,推行村集体经济“共富破十”工作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7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经验做法被中央社会工作部宣传报道。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坚持在一线识人、选人、用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全面迸发。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东明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抢抓新一轮“突破菏泽”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稳扎稳打,苦干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明实践,为谱写“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崭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万里母亲河,大美在东明
  万亩虎杖,生机勃勃
  黄河滩,鸟翩翩
  滩区群众圆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
  工业经济加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