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解乡村振兴难题

2024-10-15 作者: 丁兆霞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宗杰 报道
  本报日照讯 近期,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相家峪村口的400亩丹参花陆续绽放。今年国庆假期,这个由相家峪村集体打造的集农耕、采摘、观光、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旅项目正式运营,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刚回来时,发现村里账本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村党支部书记相金昌回忆说。2020年,相金昌放弃了房地产公司高管的工作,回到相家峪村,决心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我们村有圣山这个天然的资源,要是搞乡村旅游,说不定能行。”在一次村民会议上,相金昌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同。然而受人才、资金、土地的制约,他的想法一直未能落地。
  今年开始,压在相金昌心里的这块大石头逐渐落了地。
  此前,相家峪村与周边的小官庄村和肖家峪村共同组成了相家峪特色农业种植片区。2023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片区建设,岚山区委组织部向相家峪村、小官庄村、肖家峪村等3个村集中选派第一书记,成立“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3名第一书记的到来,一下子为相家峪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改变。
  来自岚山区自然资源局的相家峪村第一书记顾伟路了解到项目用地需求后,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后,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协调来专业技术团队,为相家峪村编制了新一轮村庄规划,通过优化用地规模和布局,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
  来自岚山区委组织部的肖家峪村第一书记李汶灿得知文旅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后,主动到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等部门单位咨询政策、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努力,先后争取到相关政策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来自岚山区人社局的小官庄村第一书记丁强发现项目运营人手紧张,马上到派出单位对接相关政策。经人社部门“乡村振兴就业超市”牵线搭桥,招引了两名有返乡创业就业愿望的年轻人,一个跑产品销售、一个管景区运营。
  随着一个个难题顺利解决,村民们纷纷向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今年,在第一书记们的推动下,片区内的3个村成功流转土地1000余亩、山场1500余亩。土地种上了丹参、芋头、黑小麦等特色农作物,山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起了乡村文旅项目。
  “实现乡村振兴,单打独斗不免势单力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可以破解单个村居资源分散、规模较小、各自为战的难题,实现群策群力、抱团发展。”岚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国磊说。
  从去年开始,岚山区从3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中筛选7个片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根据第一书记的自身优势和片区的匹配度,对第一书记排列组合、集中选派,同时在帮扶片区成立临时党组织,跨村居、跨领域、跨行业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开始发挥作用。
  “第一书记组团来帮扶,我们对将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相金昌说。
  抱团,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由帮扶片区临时党组织牵头制定的村务规范运行流程图,成了规范村干部办事流程的“行动指南”;在帮扶片区核心村打造党群服务综合站点,推动59项民生服务事项下沉片区,实现“一站式办理”,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投资890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8处,整理、改造道路项目11处,升级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村居绿化11处,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据统计,“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成立以来,已推动派驻单位、包联企业等到村开展活动283次,累计投入或协调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
  □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宗杰 报道
  本报日照讯 近期,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相家峪村口的400亩丹参花陆续绽放。今年国庆假期,这个由相家峪村集体打造的集农耕、采摘、观光、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旅项目正式运营,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刚回来时,发现村里账本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村党支部书记相金昌回忆说。2020年,相金昌放弃了房地产公司高管的工作,回到相家峪村,决心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我们村有圣山这个天然的资源,要是搞乡村旅游,说不定能行。”在一次村民会议上,相金昌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同。然而受人才、资金、土地的制约,他的想法一直未能落地。
  今年开始,压在相金昌心里的这块大石头逐渐落了地。
  此前,相家峪村与周边的小官庄村和肖家峪村共同组成了相家峪特色农业种植片区。2023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片区建设,岚山区委组织部向相家峪村、小官庄村、肖家峪村等3个村集中选派第一书记,成立“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3名第一书记的到来,一下子为相家峪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改变。
  来自岚山区自然资源局的相家峪村第一书记顾伟路了解到项目用地需求后,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后,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协调来专业技术团队,为相家峪村编制了新一轮村庄规划,通过优化用地规模和布局,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
  来自岚山区委组织部的肖家峪村第一书记李汶灿得知文旅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后,主动到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等部门单位咨询政策、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努力,先后争取到相关政策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来自岚山区人社局的小官庄村第一书记丁强发现项目运营人手紧张,马上到派出单位对接相关政策。经人社部门“乡村振兴就业超市”牵线搭桥,招引了两名有返乡创业就业愿望的年轻人,一个跑产品销售、一个管景区运营。
  随着一个个难题顺利解决,村民们纷纷向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今年,在第一书记们的推动下,片区内的3个村成功流转土地1000余亩、山场1500余亩。土地种上了丹参、芋头、黑小麦等特色农作物,山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起了乡村文旅项目。
  “实现乡村振兴,单打独斗不免势单力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可以破解单个村居资源分散、规模较小、各自为战的难题,实现群策群力、抱团发展。”岚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国磊说。
  从去年开始,岚山区从3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中筛选7个片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根据第一书记的自身优势和片区的匹配度,对第一书记排列组合、集中选派,同时在帮扶片区成立临时党组织,跨村居、跨领域、跨行业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开始发挥作用。
  “第一书记组团来帮扶,我们对将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相金昌说。
  抱团,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由帮扶片区临时党组织牵头制定的村务规范运行流程图,成了规范村干部办事流程的“行动指南”;在帮扶片区核心村打造党群服务综合站点,推动59项民生服务事项下沉片区,实现“一站式办理”,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投资890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8处,整理、改造道路项目11处,升级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村居绿化11处,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据统计,“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成立以来,已推动派驻单位、包联企业等到村开展活动283次,累计投入或协调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