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产业引进来托起民生“就业梦”

2024-10-11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宋敏 报道
  本报阳信讯 “每天可以挣到一百多元,一个月可为家里增收三千元左右,就在家门口上,不用东奔西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阳信县流坡坞镇杨牛头村正忙着干活的杨女士高兴地说。
  杨牛头村于2016年引进友缘服装加工厂,主要加工羽绒服、棉服,有合里、锁边、整身、缝袖、上拉锁、成件等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工艺简单,操作性强,会缝纫的妇女短短几天就可以学会。
  “目前厂里有30余名妇女,覆盖杨牛头、曹集等村庄。在这里上班时间灵活,既能通过劳动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料小孩和老人,为留守妇女解决了一直以来要么‘舍家就业’要么‘无收入顾家’的难题。”村委会负责人张敏说。
  像杨牛头村这样引进来的富民产业,流坡坞镇还有很多,王凤豪村的车衣加工作坊、曹集村的被面加工厂、褚家村的火锅燃料加工厂等,这些小产业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一个个“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流坡坞镇将持续挖掘辖区内“藏在巷子里的富民产业”,做好政策帮扶,依托共富工坊、富民产业集群、微产业模式,吸纳更多农村群众就近实现稳定就业,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实现乡村振兴“共富梦”。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宋敏 报道
  本报阳信讯 “每天可以挣到一百多元,一个月可为家里增收三千元左右,就在家门口上,不用东奔西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阳信县流坡坞镇杨牛头村正忙着干活的杨女士高兴地说。
  杨牛头村于2016年引进友缘服装加工厂,主要加工羽绒服、棉服,有合里、锁边、整身、缝袖、上拉锁、成件等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工艺简单,操作性强,会缝纫的妇女短短几天就可以学会。
  “目前厂里有30余名妇女,覆盖杨牛头、曹集等村庄。在这里上班时间灵活,既能通过劳动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料小孩和老人,为留守妇女解决了一直以来要么‘舍家就业’要么‘无收入顾家’的难题。”村委会负责人张敏说。
  像杨牛头村这样引进来的富民产业,流坡坞镇还有很多,王凤豪村的车衣加工作坊、曹集村的被面加工厂、褚家村的火锅燃料加工厂等,这些小产业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一个个“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流坡坞镇将持续挖掘辖区内“藏在巷子里的富民产业”,做好政策帮扶,依托共富工坊、富民产业集群、微产业模式,吸纳更多农村群众就近实现稳定就业,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实现乡村振兴“共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