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构建“6+N”基金集群新架构

2024-10-10 作者: 段婷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政府引导基金是弥补市场失灵、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促进产业升级、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产业聚集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济南市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积极构建立体化基金供给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实力、创新能级和发展质效。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出资设立基金84只、认缴规模890.8亿元、实缴305.46亿元(其中市级引导基金实缴41.58亿元),实现市级引导基金放大7.35倍,累计投资项目575个、投资金额235.56亿元。2024年以来,先后引入和普威视、泰莱生物等1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总部、生产基地、功能型子公司落地,在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助力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办法》将更好地解决新形势下,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管理办法》着眼于基金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优化。结合全市重大战略实施、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科技攻关等进行优化,提出了“6+N”基金集群新架构,其中“6”是6只引导基金(母基金),具体为天使创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战略新兴和重大项目协同发展引导基金;“N”是引导基金下设的参股基金、股权直投基金等。6只引导基金以公司制形式组建,计划5年内每只引导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为提升基金运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引导基金的投资领域,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和项目筛选评价机制,确保投资项目政策目标精准、投资运作高效。
  着眼于基金生态构建和投资活力迸发。《管理办法》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的基础上,按照6只引导基金功能定位,在出资比例、返投要求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差异化要求,力图通过灵活的政策设计,全面激发基金投资活力。首先,对于引导基金间接出资设立的基金不再限制地域。其次,适当放宽市级引导基金出资比例,对产业类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为25%,对创投类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为30%,对天使类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达到50%。同时,对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创投类、天使类基金,返投倍数放宽至1.1倍,产业类参股基金返投倍数维持1.5倍不变。另外,对于超额完成返投的基金,可给予基金管理机构额外让利。并且,参股基金优惠购买引导基金份额的年限放宽至5年。
  着眼于基金管理规范和投资质效提升。建立基金运行监测机制,严把管理机构和托管银行门槛,增强基金风险防范能力。注重基金管理实效,建立基金投资负面清单,划定基金投资边界,严守政府隐性债务红线。强化基金公司管理职责,合理把控出资顺序,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基金退出路径。制定多层级基金年度绩效评估制度和差异化绩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基金真实投资效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这些政策和举措,将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撬动、放大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人才资源集聚济南,更好支持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做大做优、未来产业培育培强。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政府引导基金是弥补市场失灵、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促进产业升级、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产业聚集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济南市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积极构建立体化基金供给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实力、创新能级和发展质效。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出资设立基金84只、认缴规模890.8亿元、实缴305.46亿元(其中市级引导基金实缴41.58亿元),实现市级引导基金放大7.35倍,累计投资项目575个、投资金额235.56亿元。2024年以来,先后引入和普威视、泰莱生物等1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总部、生产基地、功能型子公司落地,在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助力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办法》将更好地解决新形势下,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管理办法》着眼于基金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优化。结合全市重大战略实施、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科技攻关等进行优化,提出了“6+N”基金集群新架构,其中“6”是6只引导基金(母基金),具体为天使创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战略新兴和重大项目协同发展引导基金;“N”是引导基金下设的参股基金、股权直投基金等。6只引导基金以公司制形式组建,计划5年内每只引导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为提升基金运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引导基金的投资领域,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和项目筛选评价机制,确保投资项目政策目标精准、投资运作高效。
  着眼于基金生态构建和投资活力迸发。《管理办法》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的基础上,按照6只引导基金功能定位,在出资比例、返投要求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差异化要求,力图通过灵活的政策设计,全面激发基金投资活力。首先,对于引导基金间接出资设立的基金不再限制地域。其次,适当放宽市级引导基金出资比例,对产业类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为25%,对创投类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为30%,对天使类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达到50%。同时,对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创投类、天使类基金,返投倍数放宽至1.1倍,产业类参股基金返投倍数维持1.5倍不变。另外,对于超额完成返投的基金,可给予基金管理机构额外让利。并且,参股基金优惠购买引导基金份额的年限放宽至5年。
  着眼于基金管理规范和投资质效提升。建立基金运行监测机制,严把管理机构和托管银行门槛,增强基金风险防范能力。注重基金管理实效,建立基金投资负面清单,划定基金投资边界,严守政府隐性债务红线。强化基金公司管理职责,合理把控出资顺序,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基金退出路径。制定多层级基金年度绩效评估制度和差异化绩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基金真实投资效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这些政策和举措,将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撬动、放大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人才资源集聚济南,更好支持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做大做优、未来产业培育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