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累计孵化5482个项目,孕育出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市长杯” 聚焦创新创业助力企业成长

2024-10-09 作者: 张晓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气体是半导体、光伏、化工、材料处理等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公司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国产半导体级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核工业、船舶、光伏光纤制造等领域。”日前,在2024“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十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青岛芯笙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夺得本届大赛区域赛(企业组)一等奖,公司董事长陶继方非常自豪。
  流量计产品不断创新,在半导体和光伏等工艺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纳米纤维膜应用在服装领域,具有真透气、高回弹、强防风等特性;实时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展预测性维护管理……在大赛现场,众多“黑科技”一一亮相。赛后,大赛组委会将推荐部分优质项目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创客中国”大赛全国500强、50强评选,其中晋级50强的项目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今年是“市长杯”举办第十年。十年来,区域赛(企业组)3002个参赛项目中,排名前三的产业分别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同时,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至2024年,5G技术及应用、大数据、视觉智能等项目实现了从“0”到“100”的突破,这与青岛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快速蝶变趋势相吻合。
  大赛给创业者带来了知名度、品牌力和影响力,并获得了专家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效率。“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市长杯’大赛,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最终荣获一等奖,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大鹏说,目前公司已完成4轮融资。
  据悉,十年来,在“市长杯”大赛参赛项目中,92.77%的企业参赛后得到了有效资源支持;16.87%的企业获得了银行信贷和机构投资;15.66%的企业参赛后获得了与头部企业或平台合作交流的机会;12.05%的企业享受到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66.27%的企业表示参赛后企业知晓度明显提升。赛后第二年收入实现较大提升和明显增长的企业合计占比68.67%。通过对2021—2023年获奖企业调研发现,企业营业收入总规模从35.86亿元增长到60.87亿元,增幅近70%。企业利润率年均增长19.05%。参赛企业知识产权从198件增加到530件。
  “十年来,‘市长杯’大赛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灿烂,再到如今硕果累累,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共孵化了5482个项目,孕育出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42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7家民营领军标杆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成就了众多活力四射、充满激情的年轻创业者。”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党组书记杨超表示,青岛市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根基,充分发挥“市长杯”大赛的平台优势和生态优势,持续放大办赛成效,推动更多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促进更多前沿成果落地转化,以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赋能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凝聚磅礴的创新力量。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气体是半导体、光伏、化工、材料处理等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公司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国产半导体级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核工业、船舶、光伏光纤制造等领域。”日前,在2024“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十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青岛芯笙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夺得本届大赛区域赛(企业组)一等奖,公司董事长陶继方非常自豪。
  流量计产品不断创新,在半导体和光伏等工艺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纳米纤维膜应用在服装领域,具有真透气、高回弹、强防风等特性;实时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展预测性维护管理……在大赛现场,众多“黑科技”一一亮相。赛后,大赛组委会将推荐部分优质项目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创客中国”大赛全国500强、50强评选,其中晋级50强的项目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今年是“市长杯”举办第十年。十年来,区域赛(企业组)3002个参赛项目中,排名前三的产业分别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同时,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至2024年,5G技术及应用、大数据、视觉智能等项目实现了从“0”到“100”的突破,这与青岛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快速蝶变趋势相吻合。
  大赛给创业者带来了知名度、品牌力和影响力,并获得了专家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效率。“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市长杯’大赛,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最终荣获一等奖,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大鹏说,目前公司已完成4轮融资。
  据悉,十年来,在“市长杯”大赛参赛项目中,92.77%的企业参赛后得到了有效资源支持;16.87%的企业获得了银行信贷和机构投资;15.66%的企业参赛后获得了与头部企业或平台合作交流的机会;12.05%的企业享受到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66.27%的企业表示参赛后企业知晓度明显提升。赛后第二年收入实现较大提升和明显增长的企业合计占比68.67%。通过对2021—2023年获奖企业调研发现,企业营业收入总规模从35.86亿元增长到60.87亿元,增幅近70%。企业利润率年均增长19.05%。参赛企业知识产权从198件增加到530件。
  “十年来,‘市长杯’大赛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灿烂,再到如今硕果累累,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共孵化了5482个项目,孕育出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42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7家民营领军标杆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成就了众多活力四射、充满激情的年轻创业者。”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党组书记杨超表示,青岛市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根基,充分发挥“市长杯”大赛的平台优势和生态优势,持续放大办赛成效,推动更多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促进更多前沿成果落地转化,以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赋能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凝聚磅礴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