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千余名干部一线淬炼强本领
2024-10-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梁太宏 吕伟龙 刘浩源
日前,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张村河片区6个安置区完成主体施工,今年底到2026年上半年,12个安置区将陆续回迁;与此同时,位于张村河片区的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四大新兴专业化产业园全面起势,今年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张村河片区是青岛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主战场”之一。崂山区坚持“人融入事”,推动行政资源、重要指标、表彰奖励等资源要素向城市更新一线倾斜,让干部“选在一线、练在一线、育在一线、用在一线”。
崂山区依托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用“大数据”给干部“画像”,将干部政治表现、主要特点以及熟悉专业领域特长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标记,有针对性选派干部到城市更新建设一线开展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
针对违建拆除、土地规划、项目建设等专业性工作,崂山区从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抽调400余名骨干,组成13支攻坚队,累计拆除各类建筑390余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万余亩。同时开展10个专项研究工作,形成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张村河片区由大拆迁进入开发建设新阶段后,崂山区积极调整优化科技、招商引资、国企改革体制机制,选优配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和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化园区专班工作力量,累计落地过亿元项目194个,走访企业100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50余项。
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发建设部副部长戴更新来到城市更新一线后,针对片区实际,牵头开设“质量安全大讲堂”,带领团队制定《崂山区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基本标准》,创新实施国内首个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综合保险“质安保”,引进国内知名“飞检”团队辅助进行质量监管和交房验收,满足回迁居民尽早住上好房子的迫切需求,让“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的承诺成为现实。
“城市更新建设一线为我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在团队的努力下,片区4个安置区项目获得省优质结构工程,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戴更新说。
在建设一线,崂山区实施“导师帮带”制度,制订“一人一策”培养计划,根据不同干部的个人专业特长、岗位需要、层次特点,选派36名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导师,结对帮联,推动干部成为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在规划设计领域,创新实行城市设计“总设计师制”,依托孟建民院士领衔的总设计师团队开展全方位业务指导帮带,让选派干部和院士团队一块儿办公,在实践中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
崂山区打造一线淬炼基地现场教学点,将董家下庄安置区项目和张村河生态公园等12个点位纳入“流动课堂”,激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一线建功立业。设置“干部畅谈室”,强化关心关爱,织密年轻干部成长“防护网”。同时,强化对一线淬炼干部素质的综合考核评价,先后发现掌握121名优秀干部。
崂山区推动行政资源、重要指标等要素向城市更新一线倾斜。出台《崂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时奖励实施细则》,对主导项目及招引建设提质争先等8个专项中成绩突出的13名个人、13个集体实施奖励;召开专题报告会,表彰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等一批“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中韩街道党工委等一批青岛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40个崂山区创新突破、担当实干先进集体和94名先进个人。
据介绍,崂山区先后选派1000余名干部奔赴张村河片区,涌现出了一批精通总体规划、招商引资、新兴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成为推动崂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张村河片区在拆迁方面实现了“3年任务16个月完成”,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新样板;四大新兴专业园区引进重点项目70余个,在谈推进项目40余个,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聚集地,实现重点项目推进和干部实践锻炼“双丰收”。
本报通讯员 梁太宏 吕伟龙 刘浩源
日前,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张村河片区6个安置区完成主体施工,今年底到2026年上半年,12个安置区将陆续回迁;与此同时,位于张村河片区的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四大新兴专业化产业园全面起势,今年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张村河片区是青岛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主战场”之一。崂山区坚持“人融入事”,推动行政资源、重要指标、表彰奖励等资源要素向城市更新一线倾斜,让干部“选在一线、练在一线、育在一线、用在一线”。
崂山区依托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用“大数据”给干部“画像”,将干部政治表现、主要特点以及熟悉专业领域特长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标记,有针对性选派干部到城市更新建设一线开展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
针对违建拆除、土地规划、项目建设等专业性工作,崂山区从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抽调400余名骨干,组成13支攻坚队,累计拆除各类建筑390余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万余亩。同时开展10个专项研究工作,形成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张村河片区由大拆迁进入开发建设新阶段后,崂山区积极调整优化科技、招商引资、国企改革体制机制,选优配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和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化园区专班工作力量,累计落地过亿元项目194个,走访企业100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50余项。
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发建设部副部长戴更新来到城市更新一线后,针对片区实际,牵头开设“质量安全大讲堂”,带领团队制定《崂山区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基本标准》,创新实施国内首个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综合保险“质安保”,引进国内知名“飞检”团队辅助进行质量监管和交房验收,满足回迁居民尽早住上好房子的迫切需求,让“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的承诺成为现实。
“城市更新建设一线为我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在团队的努力下,片区4个安置区项目获得省优质结构工程,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戴更新说。
在建设一线,崂山区实施“导师帮带”制度,制订“一人一策”培养计划,根据不同干部的个人专业特长、岗位需要、层次特点,选派36名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导师,结对帮联,推动干部成为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在规划设计领域,创新实行城市设计“总设计师制”,依托孟建民院士领衔的总设计师团队开展全方位业务指导帮带,让选派干部和院士团队一块儿办公,在实践中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
崂山区打造一线淬炼基地现场教学点,将董家下庄安置区项目和张村河生态公园等12个点位纳入“流动课堂”,激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一线建功立业。设置“干部畅谈室”,强化关心关爱,织密年轻干部成长“防护网”。同时,强化对一线淬炼干部素质的综合考核评价,先后发现掌握121名优秀干部。
崂山区推动行政资源、重要指标等要素向城市更新一线倾斜。出台《崂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时奖励实施细则》,对主导项目及招引建设提质争先等8个专项中成绩突出的13名个人、13个集体实施奖励;召开专题报告会,表彰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等一批“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中韩街道党工委等一批青岛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40个崂山区创新突破、担当实干先进集体和94名先进个人。
据介绍,崂山区先后选派1000余名干部奔赴张村河片区,涌现出了一批精通总体规划、招商引资、新兴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成为推动崂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张村河片区在拆迁方面实现了“3年任务16个月完成”,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新样板;四大新兴专业园区引进重点项目70余个,在谈推进项目40余个,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聚集地,实现重点项目推进和干部实践锻炼“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