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台儿庄新篇章

2024-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日,位于枣庄市台儿庄经济开发区锂电产业园A区的山东启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调试设备,为生产作准备。据了解,该企业是一家集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锂电专业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同时也是集节能、环保、可再生、新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台儿庄区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落实“1163”各项工作举措,经济实力稳步增长。2024年上半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连续9个季度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贾礼章 张家维 何丽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倍增成效持续显现

  2020年至今,台儿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48家增长到113家,实现数量翻番和“百”的突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83.8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7.8亿元,增幅76%;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180.9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5%。持续推动“技改焕新”,传统产业膨胀扩规。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97个技改项目,技改投资累计完成52.1亿元。99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2021年以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4人次,新增“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0家,联润新材料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纺织新材料突破国际领先技术,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增量换乘”。该区积极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以丰元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形成“正极材料—电解液—电芯—PACK组装—储能装备—回收拆解”的产业链条,产业链2023年营收较2020年增长13倍。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效齐升的特点,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宜业宜居

  近年来,台儿庄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4.92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9万吨以上,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43.7万亩,获评“2022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2024年上半年,该区夏粮总产量17.87万吨,增长1.8%,实现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农村改厕、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探索“按揭农业”新模式,累计发展“按揭农业”3000亩、“按揭肉牛”3000头,开展“按揭石榴”试点,探索“按揭民宿”“按揭乡村微工厂”新模式。涛沟桥大米获评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泥沟平菇、涧头集长茄、张山子甜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穆柯寨甜桃、涧头集长茄纳入《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业三产融合。累计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个、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47个、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面消除,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省级乡土名品村20家。扎实开展“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和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2024上半年,台儿庄区高质高效农业企业78家,营收达9.46亿元,同比增长16.21%,其中营收1亿元以上1家,5000万元以上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6月份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11%。
文旅融合深入拓展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突出“两核一带”(即大运河文旅小镇、台儿庄古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构建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台儿庄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鲁南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放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效应,大力发展古城游、运河游、红色游、田园游、湿地游等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等跨界融合,构建环古城特色商圈,打造古运流芳“文慢城”。实施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纪念馆、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台儿庄梦幻冰雪世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项目,推出黄花牛肉面、谭氏丝绸等系列文旅产品,先后举办大运河马拉松、龙舟赛等多项赛事活动,该区运动员孙梦雅先后夺得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实现了枣庄市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台儿庄区纵深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十条”,创新推出“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审批”、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等新模式,企业登记审批全程电子化率达100%,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理,加入“一窗·全国跨省通办联盟”,与26省份96市150余家单位合作,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异地办。全面实行重点项目帮包、经济发展服务专员、规上工业企业帮包等制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成立总规模1.5亿元的应急转贷基金,为企业提供应急金融服务。2024年,建立台儿庄区高企培育数据库,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宣传有关政策,帮助20家企业申请“鲁科贷”16240万元,指导8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资金59.8万元,帮助3家企业申请创新券补贴9.98万元。进一步扩大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和交易品种,推动跨区、跨市、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展,2024以来,共完成交易金额2.17亿元,节约资金425万元。举办“榴枣归乡”“高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动达成用工意向1700余人次。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立足“小财政”办好“大民生”,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2024年上半年,民生支出65.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坚持就业优先,2021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12993人,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63亿元,13家爱心食堂成功运营。2023年,该区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成功与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兰祺学校、枣庄二中实现托管,开发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区职业中专成功立项创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公共医疗更加完善,山东省立集团台儿庄医院挂牌搬迁,区医养结合康复中心试运营,开展村卫生室样板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环城生态廊道获评省级样板工程。截至2023年底,台儿庄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9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7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1.5%、18.8%、25.2%。
  台儿庄丰元锂能厂区
  台儿庄区天科新能源半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生产车间
  按揭农业助农丰收
  省级美丽乡村邳庄镇沧浪庙村
  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台儿庄医院新貌
  活着的古运河—台儿庄古城
  近日,位于枣庄市台儿庄经济开发区锂电产业园A区的山东启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调试设备,为生产作准备。据了解,该企业是一家集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锂电专业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同时也是集节能、环保、可再生、新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台儿庄区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落实“1163”各项工作举措,经济实力稳步增长。2024年上半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连续9个季度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贾礼章 张家维 何丽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倍增成效持续显现

  2020年至今,台儿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48家增长到113家,实现数量翻番和“百”的突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83.8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7.8亿元,增幅76%;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180.9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5%。持续推动“技改焕新”,传统产业膨胀扩规。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97个技改项目,技改投资累计完成52.1亿元。99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2021年以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4人次,新增“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0家,联润新材料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纺织新材料突破国际领先技术,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增量换乘”。该区积极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以丰元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形成“正极材料—电解液—电芯—PACK组装—储能装备—回收拆解”的产业链条,产业链2023年营收较2020年增长13倍。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效齐升的特点,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宜业宜居

  近年来,台儿庄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4.92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9万吨以上,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43.7万亩,获评“2022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2024年上半年,该区夏粮总产量17.87万吨,增长1.8%,实现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农村改厕、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探索“按揭农业”新模式,累计发展“按揭农业”3000亩、“按揭肉牛”3000头,开展“按揭石榴”试点,探索“按揭民宿”“按揭乡村微工厂”新模式。涛沟桥大米获评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泥沟平菇、涧头集长茄、张山子甜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穆柯寨甜桃、涧头集长茄纳入《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业三产融合。累计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个、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47个、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面消除,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省级乡土名品村20家。扎实开展“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和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2024上半年,台儿庄区高质高效农业企业78家,营收达9.46亿元,同比增长16.21%,其中营收1亿元以上1家,5000万元以上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6月份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11%。
文旅融合深入拓展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突出“两核一带”(即大运河文旅小镇、台儿庄古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构建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台儿庄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鲁南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放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效应,大力发展古城游、运河游、红色游、田园游、湿地游等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等跨界融合,构建环古城特色商圈,打造古运流芳“文慢城”。实施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纪念馆、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台儿庄梦幻冰雪世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项目,推出黄花牛肉面、谭氏丝绸等系列文旅产品,先后举办大运河马拉松、龙舟赛等多项赛事活动,该区运动员孙梦雅先后夺得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实现了枣庄市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台儿庄区纵深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十条”,创新推出“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审批”、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等新模式,企业登记审批全程电子化率达100%,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理,加入“一窗·全国跨省通办联盟”,与26省份96市150余家单位合作,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异地办。全面实行重点项目帮包、经济发展服务专员、规上工业企业帮包等制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成立总规模1.5亿元的应急转贷基金,为企业提供应急金融服务。2024年,建立台儿庄区高企培育数据库,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宣传有关政策,帮助20家企业申请“鲁科贷”16240万元,指导8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资金59.8万元,帮助3家企业申请创新券补贴9.98万元。进一步扩大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和交易品种,推动跨区、跨市、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展,2024以来,共完成交易金额2.17亿元,节约资金425万元。举办“榴枣归乡”“高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动达成用工意向1700余人次。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立足“小财政”办好“大民生”,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2024年上半年,民生支出65.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坚持就业优先,2021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12993人,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63亿元,13家爱心食堂成功运营。2023年,该区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成功与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兰祺学校、枣庄二中实现托管,开发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区职业中专成功立项创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公共医疗更加完善,山东省立集团台儿庄医院挂牌搬迁,区医养结合康复中心试运营,开展村卫生室样板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环城生态廊道获评省级样板工程。截至2023年底,台儿庄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9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7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1.5%、18.8%、25.2%。
  台儿庄丰元锂能厂区
  台儿庄区天科新能源半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生产车间
  按揭农业助农丰收
  省级美丽乡村邳庄镇沧浪庙村
  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台儿庄医院新貌
  活着的古运河—台儿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