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2024-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虚心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75年前的中国,一穷二白,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75年后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光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坚持独立自主,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历史逻辑分外鲜明:
  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有外国观察家认为,中国的成功崛起完全是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结果。
  坚持独立自主,生动诠释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伟大成就的实践密码。
  2020年7月,正在长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一汽集团,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3年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时刻。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超过3000万辆。其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揭示真谛: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
  苦难辉煌。百年党史、75年共和国历程,中华民族探索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来到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自主研发情况。
  面对广大干部职工,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5年后,还是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多方面夯实能源安全基础……
  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矢志不渝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条路,立足独立自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4月,深刻思考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
  “‘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
  回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光辉历程,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把握好自主与开放的辩证关系,中国的发展就能不断跨越关口、砥砺向前。
  犹记改革开放初期,有外国媒体认为“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自身、开拓奋进,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为自信自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大支撑。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个信心。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虚心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75年前的中国,一穷二白,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75年后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光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坚持独立自主,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历史逻辑分外鲜明:
  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有外国观察家认为,中国的成功崛起完全是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结果。
  坚持独立自主,生动诠释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伟大成就的实践密码。
  2020年7月,正在长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一汽集团,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3年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时刻。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超过3000万辆。其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揭示真谛: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
  苦难辉煌。百年党史、75年共和国历程,中华民族探索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来到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自主研发情况。
  面对广大干部职工,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5年后,还是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多方面夯实能源安全基础……
  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矢志不渝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条路,立足独立自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4月,深刻思考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
  “‘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
  回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光辉历程,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把握好自主与开放的辩证关系,中国的发展就能不断跨越关口、砥砺向前。
  犹记改革开放初期,有外国媒体认为“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自身、开拓奋进,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为自信自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大支撑。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个信心。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