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群众“当家人”
2024-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编者按 坚定信念,他们以信仰之基铸忠魂;勇挑重担,他们用切实行动作表率;心系群众,他们以赤子之心暖民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省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本报今起陆续刊发我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杨帆
高淑贞:带领贫困村变身“样板村”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村子的“当家人”?“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只有真正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才能让群众信服。”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4年,高淑贞开始担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这个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未脱贫,6年间换了6个村党支部书记,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20年后的今天,这个曾被戏称为“神仙治不了的三涧溪”,早已在高淑贞的带领下变得生态宜居、产业兴旺,2023年集体收入达到133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
高淑贞带领三涧溪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时,充分发掘自身历史文化名村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古村游。如今,三涧溪村和周边10个村庄联合打造了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真正连起了产业兴旺的“振兴线”、生态宜居的“风景线”。
冷晓燕:22本民情记录暖民心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每一件具体的小事,都是老百姓的切身需求。“既然选择当一名社区书记,就意味着要比别人担更重的责任,付出更多的精力。”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为了深入了解老旧社区群众的需求,她带头在社区公布手机号码,设立30余个民情意见箱,全面走访辖区居民。几年内,冷晓燕的“三访”民情记录整整记了22大本3万多条,摞起来有一米多高,解决问题一万余条。“群众是最淳朴的,只要付出的是真情,换来的就一定是超越血缘的亲情。”冷晓燕说。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冷晓燕探索成立大海阳社区“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建立“一封信、一面旗、一上门、一表彰”机制,形成社区与“双报到”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商户等各方力量的常态化联系。2011年以来,社区“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单位共认领服务项目867个,帮助解决了大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小社区”撬动了“大资源”。
张守英:小山村里的“闺女书记”
从“外来”的媳妇到全村的“亲闺女”,带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村,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守英的体会是:村干部是一个锻炼人、富有挑战的岗位,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好干;只要一碗水端平,就会赢得群众的心。
“既然乡亲们选择了我,我就得让乡亲们放心。”张守英说,红泥崖村于2016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失能半失能的“老、困、孤”群体较多。养老问题成了悬在村民心头的“急难愁盼”。
围绕如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张守英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对全村38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全面摸排,聘请4名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结对帮扶照料18名贫困失能老人。老人有人照顾、妇女有了工作,张守英探索提出的“互助养老”扶贫助困新模式,同步解决了“贫”与“困”两个难题,村民们打心底里高兴。村里的老人们更是对她充满喜爱和感恩,常把“张书记就像俺亲闺女”挂在嘴边。
孙学平:解锁“淘宝村”致富密码
走进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孙庄村,村口“淘宝村孙庄欢迎您”的字样映入眼帘。淘宝一条街、辅料一条街……漫步村庄,看着公路两旁遍地开花的商店、网店,孙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一度被外人称为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三多村”的孙庄村,在孙学平的带领下实现华丽变身,成为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新“三多村”,也成为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孙庄村共有网店2600余个,注册成立服饰公司200余家,全村电商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经济强起来,村风村貌也跟着好起来。从2014年至今,孙庄村实现无一名青少年犯罪、无一名留守儿童、无一名空巢老人。回忆30多年的村支书经历,孙学平说:“从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干部,我就是一个基层的服务员。只要有我在,我就会让众乡亲过上比原来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 本报记者 杨帆
高淑贞:带领贫困村变身“样板村”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村子的“当家人”?“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只有真正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才能让群众信服。”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4年,高淑贞开始担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这个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未脱贫,6年间换了6个村党支部书记,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20年后的今天,这个曾被戏称为“神仙治不了的三涧溪”,早已在高淑贞的带领下变得生态宜居、产业兴旺,2023年集体收入达到133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
高淑贞带领三涧溪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时,充分发掘自身历史文化名村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古村游。如今,三涧溪村和周边10个村庄联合打造了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真正连起了产业兴旺的“振兴线”、生态宜居的“风景线”。
冷晓燕:22本民情记录暖民心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每一件具体的小事,都是老百姓的切身需求。“既然选择当一名社区书记,就意味着要比别人担更重的责任,付出更多的精力。”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为了深入了解老旧社区群众的需求,她带头在社区公布手机号码,设立30余个民情意见箱,全面走访辖区居民。几年内,冷晓燕的“三访”民情记录整整记了22大本3万多条,摞起来有一米多高,解决问题一万余条。“群众是最淳朴的,只要付出的是真情,换来的就一定是超越血缘的亲情。”冷晓燕说。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冷晓燕探索成立大海阳社区“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建立“一封信、一面旗、一上门、一表彰”机制,形成社区与“双报到”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商户等各方力量的常态化联系。2011年以来,社区“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单位共认领服务项目867个,帮助解决了大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小社区”撬动了“大资源”。
张守英:小山村里的“闺女书记”
从“外来”的媳妇到全村的“亲闺女”,带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村,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守英的体会是:村干部是一个锻炼人、富有挑战的岗位,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好干;只要一碗水端平,就会赢得群众的心。
“既然乡亲们选择了我,我就得让乡亲们放心。”张守英说,红泥崖村于2016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失能半失能的“老、困、孤”群体较多。养老问题成了悬在村民心头的“急难愁盼”。
围绕如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张守英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对全村38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全面摸排,聘请4名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结对帮扶照料18名贫困失能老人。老人有人照顾、妇女有了工作,张守英探索提出的“互助养老”扶贫助困新模式,同步解决了“贫”与“困”两个难题,村民们打心底里高兴。村里的老人们更是对她充满喜爱和感恩,常把“张书记就像俺亲闺女”挂在嘴边。
孙学平:解锁“淘宝村”致富密码
走进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孙庄村,村口“淘宝村孙庄欢迎您”的字样映入眼帘。淘宝一条街、辅料一条街……漫步村庄,看着公路两旁遍地开花的商店、网店,孙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一度被外人称为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三多村”的孙庄村,在孙学平的带领下实现华丽变身,成为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新“三多村”,也成为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孙庄村共有网店2600余个,注册成立服饰公司200余家,全村电商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经济强起来,村风村貌也跟着好起来。从2014年至今,孙庄村实现无一名青少年犯罪、无一名留守儿童、无一名空巢老人。回忆30多年的村支书经历,孙学平说:“从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干部,我就是一个基层的服务员。只要有我在,我就会让众乡亲过上比原来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