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蓬勃兴起,三年后,烟台有望实现——

百发火箭量产 百颗卫星上天

2024-09-27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徐盛世 报道
  本报海阳讯 9月24日上午,在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追太阳”梦圆之际,烟台市召开2024东方航天港产业发展大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企业、投资机构等的200余名院士专家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东方航天港发展新阶段。
  会上,烟台市人民政府与武汉大学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烟台国丰集团与之江实验室、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星座,与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新型运载动力总装试验基地等多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三年后,烟台市有望实现“百次海上发射、百发火箭量产、百颗卫星上天、百亿营业收入”。
  “海上发射优势日益突出,成功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3次,累计发射卫星75颗。”烟台市市长郑德雁表示,站上万亿新起点的烟台深入落实航天强国战略,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聚焦“星、箭、弹”三大领域,重点布局打造东方航天港、烟台卫星产业园和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三大园区,初步构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合作场景,东方航天港卫星产业垂直系统体系加快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在发射端,烟台市力争到2027年组织保障海上发射100次以上;在能力端,到2027年建成投用2个半固定式海上平台、多个固液发射工位、1艘机动发射船和1艘智能化指挥船,形成“固液兼容、冷热兼备”的商业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和“机动发射+岸基发射”的海上发射新模式。烟台将用5年时间集聚形成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眼下,烟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正蓬勃兴起,全市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培育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16个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建成全国最大整箭总装总测基地。同时,启动建设卫星工厂,打造柔性卫星生产线。投用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新型空天运载动力试验中心,预计到2027年,火箭制造能力突破年产100发。布局整星制造及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到2027年全面实现量产能力。
  共话商业航天发展新方向,共谋未来产业发展新引擎,是校地政企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武汉大学与烟台市在空天信息领域携手合作,前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此次与烟台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是链接学校和政府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全面合作的有力抓手。双方将深度合作,将研究院建设成为服务山东、服务烟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张平文介绍,瞄准国家商业航天战略需求,东方航天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从火箭研制与发射、卫星和载荷研制、遥感卫星星座的运营和管理,到遥感数据生产和服务的航天产业全链条的全国顶尖研究机构。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徐盛世 报道
  本报海阳讯 9月24日上午,在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追太阳”梦圆之际,烟台市召开2024东方航天港产业发展大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企业、投资机构等的200余名院士专家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东方航天港发展新阶段。
  会上,烟台市人民政府与武汉大学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烟台国丰集团与之江实验室、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星座,与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新型运载动力总装试验基地等多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三年后,烟台市有望实现“百次海上发射、百发火箭量产、百颗卫星上天、百亿营业收入”。
  “海上发射优势日益突出,成功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3次,累计发射卫星75颗。”烟台市市长郑德雁表示,站上万亿新起点的烟台深入落实航天强国战略,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聚焦“星、箭、弹”三大领域,重点布局打造东方航天港、烟台卫星产业园和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三大园区,初步构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合作场景,东方航天港卫星产业垂直系统体系加快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在发射端,烟台市力争到2027年组织保障海上发射100次以上;在能力端,到2027年建成投用2个半固定式海上平台、多个固液发射工位、1艘机动发射船和1艘智能化指挥船,形成“固液兼容、冷热兼备”的商业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和“机动发射+岸基发射”的海上发射新模式。烟台将用5年时间集聚形成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眼下,烟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正蓬勃兴起,全市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培育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16个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建成全国最大整箭总装总测基地。同时,启动建设卫星工厂,打造柔性卫星生产线。投用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新型空天运载动力试验中心,预计到2027年,火箭制造能力突破年产100发。布局整星制造及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到2027年全面实现量产能力。
  共话商业航天发展新方向,共谋未来产业发展新引擎,是校地政企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武汉大学与烟台市在空天信息领域携手合作,前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此次与烟台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是链接学校和政府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全面合作的有力抓手。双方将深度合作,将研究院建设成为服务山东、服务烟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张平文介绍,瞄准国家商业航天战略需求,东方航天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从火箭研制与发射、卫星和载荷研制、遥感卫星星座的运营和管理,到遥感数据生产和服务的航天产业全链条的全国顶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