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4-09-26 作者: 田可新 来源: 大众日报
喝下“电子中药”
民乐青年也新潮

  据中国青年报,在社交媒体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将“五音疗法”推上热榜,越来越多的音乐播放平台也出现以“五音疗法”为名的民乐乐曲合集。民乐与中医药的结合,被网友取名为“电子中药”。
  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逐渐加深,在音乐领域,民乐玩出了新花样。《国家宝藏·展演季》中,12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穿越至五代,复刻“彩绘散乐浮雕”,一曲《踏歌行》如同古画复生,在网上迅速走红。这就是中央民族乐团推动民族音乐小型化、多样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俪人行”女子室内乐团。随后,中央民族乐团又组建了男子室内乐团“青衫渡”。
  中央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丁晓逵是“青衫渡”的队长,近年来,他与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对民乐演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海外巡演时,他们还会“因地制宜”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爵士乐。丁晓逵与中阮大师冯满天等人组成的“满天乐队”,乐于打破常规。乐队现场演奏的《信天游》,开场为民歌吟唱,随后进入摇滚的节奏,配合冯满天独特的烟嗓,加之笛子、中阮和其他乐器的即兴演奏,民乐与摇滚的跨界碰撞让整场演出高潮迭起。
重映影片
缘何受市场欢迎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兴起一股电影重映的热潮,重映影片数量不断增多,与首轮上映时间的间隔缩短。不过,重映影片的市场表现冷热不均,票房高的超过1亿元,票房低的仅有几十万元。
  2020年之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重映影片绝大多数是中外经典电影,每年数量不多,可谓屈指可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重映影片的数量大幅增加,题材和类型更加丰富,已经不局限于经典电影,只要是首轮上映取得较高票房的影片,如果有比较好的契机,就有可能重映。中外系列商业类型大片还常常借续集上映时重映上一部,成为新片借力进行宣传发行的常态化重映模式。对于片方来说,这种重映方式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有利于宣传发行即将上映的续集,又收获了上一部影片的重映票房;对于观众来说,重映影片能满足他们“温故而知新”的观影需求,可谓皆大欢喜。
  在今年电影重映的热潮下,选择什么样的影片在什么样的时机重映,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呢?首先,具有足够时间沉淀的中外经典特效大片是重映的首选。选择这类影片重映,在3D、4K、IMAX、CINITY等电影高科技制式助力下,往往能取得很高票房。其次,深刻影响过观众而且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中外经典口碑佳作也可以重映。
相声演员说脱口秀
算降维打击吗

  据北京青年报,今夏脱口秀综艺重回荧屏,爱奇艺的《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腾讯视频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相继推出。《喜剧之王·单口季》中,组团参赛的三名德云社相声演员为节目增加了看点。尚九熙和阎鹤祥在表演中都说,“有人说,相声演员说脱口秀是降维打击。”这个观点给出一个将相声和脱口秀进行比较的切口。
  脱口秀演员特别重视文本创作。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有自己原创的文本,难以想象多个演员共用同一文本的现象,也少见脱口秀演员反复表演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文本的情况,这和相声有很大不同。其实相声作品在结构上曾经很有优势,不论传统作品还是新创作品,除了文字游戏类的作品,都能以起承转合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现在相声舞台上大量新创作品都是零碎笑话集锦,主要靠“人保活”;传统作品也往往成了零碎笑话的附属品。
  回望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优秀相声作品,都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敏感观察,生活在其中、为同样问题困扰的公众,自然能产生共鸣。相比之下,现在的相声演员对社会观照明显少了。而当接触到以共鸣于现实而见长的脱口秀时,就更显出有些相声演员的舒适圈真的很小,这也折射出某些演员自身修养、学习思考能力的欠缺。
        (□记者 田可新 整理)
喝下“电子中药”
民乐青年也新潮

  据中国青年报,在社交媒体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将“五音疗法”推上热榜,越来越多的音乐播放平台也出现以“五音疗法”为名的民乐乐曲合集。民乐与中医药的结合,被网友取名为“电子中药”。
  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逐渐加深,在音乐领域,民乐玩出了新花样。《国家宝藏·展演季》中,12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穿越至五代,复刻“彩绘散乐浮雕”,一曲《踏歌行》如同古画复生,在网上迅速走红。这就是中央民族乐团推动民族音乐小型化、多样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俪人行”女子室内乐团。随后,中央民族乐团又组建了男子室内乐团“青衫渡”。
  中央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丁晓逵是“青衫渡”的队长,近年来,他与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对民乐演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海外巡演时,他们还会“因地制宜”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爵士乐。丁晓逵与中阮大师冯满天等人组成的“满天乐队”,乐于打破常规。乐队现场演奏的《信天游》,开场为民歌吟唱,随后进入摇滚的节奏,配合冯满天独特的烟嗓,加之笛子、中阮和其他乐器的即兴演奏,民乐与摇滚的跨界碰撞让整场演出高潮迭起。
重映影片
缘何受市场欢迎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兴起一股电影重映的热潮,重映影片数量不断增多,与首轮上映时间的间隔缩短。不过,重映影片的市场表现冷热不均,票房高的超过1亿元,票房低的仅有几十万元。
  2020年之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重映影片绝大多数是中外经典电影,每年数量不多,可谓屈指可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重映影片的数量大幅增加,题材和类型更加丰富,已经不局限于经典电影,只要是首轮上映取得较高票房的影片,如果有比较好的契机,就有可能重映。中外系列商业类型大片还常常借续集上映时重映上一部,成为新片借力进行宣传发行的常态化重映模式。对于片方来说,这种重映方式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有利于宣传发行即将上映的续集,又收获了上一部影片的重映票房;对于观众来说,重映影片能满足他们“温故而知新”的观影需求,可谓皆大欢喜。
  在今年电影重映的热潮下,选择什么样的影片在什么样的时机重映,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呢?首先,具有足够时间沉淀的中外经典特效大片是重映的首选。选择这类影片重映,在3D、4K、IMAX、CINITY等电影高科技制式助力下,往往能取得很高票房。其次,深刻影响过观众而且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中外经典口碑佳作也可以重映。
相声演员说脱口秀
算降维打击吗

  据北京青年报,今夏脱口秀综艺重回荧屏,爱奇艺的《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腾讯视频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相继推出。《喜剧之王·单口季》中,组团参赛的三名德云社相声演员为节目增加了看点。尚九熙和阎鹤祥在表演中都说,“有人说,相声演员说脱口秀是降维打击。”这个观点给出一个将相声和脱口秀进行比较的切口。
  脱口秀演员特别重视文本创作。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有自己原创的文本,难以想象多个演员共用同一文本的现象,也少见脱口秀演员反复表演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文本的情况,这和相声有很大不同。其实相声作品在结构上曾经很有优势,不论传统作品还是新创作品,除了文字游戏类的作品,都能以起承转合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现在相声舞台上大量新创作品都是零碎笑话集锦,主要靠“人保活”;传统作品也往往成了零碎笑话的附属品。
  回望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优秀相声作品,都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敏感观察,生活在其中、为同样问题困扰的公众,自然能产生共鸣。相比之下,现在的相声演员对社会观照明显少了。而当接触到以共鸣于现实而见长的脱口秀时,就更显出有些相声演员的舒适圈真的很小,这也折射出某些演员自身修养、学习思考能力的欠缺。
        (□记者 田可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