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再登高 光耀齐鲁走在前

2024-09-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侯婷 段德咏
  
  黄河奔流东入海,齐鲁大地焕新颜。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代山东电力人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一心向党,绝对忠诚永葆初心;一心为民,竭诚奉献永不止步;一心登高,锐意创新永争排头;一心实干,顽强拼搏永续奋斗。山东全省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山东电力工业从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发奋图强,创新发展,登高先行,以满格电力照亮了齐鲁大地的美好希望,以澎湃动能挺起了经济大省的发展脊梁。
供电越来越可靠 电能越来越清新
  9月22日上午,在“山东肉羊产业第一镇”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该园区22兆瓦屋顶光伏电站正悄无声息地将温暖的阳光变成电能并传输到电网;在潍坊北部海域,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的50台风机屹立在海中,不断将海风变成绿色电能;在桃乡肥城,全国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肥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充电,为当天用电高峰期放电做好准备;在泉城济南,济南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工作人员正通过虚拟电厂智慧管控平台查看聚合资源负荷曲线,并为他们管理的虚拟电厂次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制订方案。
  数字的对比最能反映山东电网的巨变:9月22日当天,山东电网日用电量16.81亿千瓦时,省内清洁能源发电量6.21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3.41亿千瓦时,分别相当于山东省1949年全年发电量(2.092亿千瓦时)的8.04倍、2.97倍和1.63倍。
  75年来,山东电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网越来越坚强了,供电越来越可靠了,电能也越来越清洁了。194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有13万千瓦,到如今发电总装机达22378.5万千瓦,增长了1700多倍。截至今年7月底,山东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6503万千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44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97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
  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山东“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围绕胶东半岛核电基地、海上风光能源基地发展,国网山东电力提前谋划省内输电通道,将东部清洁能源向全省配置。加快建设潍坊、滨州、东营区域500千伏新能源汇集工程,构建山东北部可再生能源基地的4站8回500千伏输电通道,将鲁北的绿色电能输送到全省。针对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的发展,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科学统筹规划、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的原则,为清洁能源电量消纳提供支撑。
  新型储能设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的有力手段。国网山东电力与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协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数据等方面支撑,大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力保障新型储能发展。山东省出台国内首个长时储能政策、首部长时储能专项支持政策,明确电力市场容量补偿标准,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发展,山东省也是首批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现货交易的省份,全国首个出台独立储能参与爬坡辅助服务市场政策的省份,为新型储能发展贡献了“山东经验”。截至8月底,山东电网新型储能电站107座,总容量 565.56万千瓦,同比增长99.82%,在全国处于前列。
  2023年4月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实施了“清风暖阳”新能源并网服务专项行动,为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提供精细化服务。该公司制作了新能源场站并网服务视频和并网运行“百问百答”手册,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并网咨询服务。同时,国网山东电力所属各市、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深入开展一线走访,全过程参与客户项目设计审查、质量验收、并网手续办理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各类诉求,受到新能源发电及新型储能企业的好评。
  
电网越来越智能 运维越来越精细
  9月19日上午,在位于济南市济阳区的特高压泉城变电站,一台白色的巡检机器人正在对站内设备进行巡视测温。当天上午,一架无人机从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石桥供电所机巢起飞,按照预订路线先后对10千伏辛闸线前李南分支、吴韩线吴家湾分支、10千伏海北I线进行自主巡检,中间先后在两个无人机机巢充电补能,完成巡检任务后在110千伏接庄站机巢降落。
  如今,推广应用无人机、变电巡检机器人、可视化远程监控设备守护电网安全,已经成为国网山东电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李敏感受颇深。他是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也是国网系统第一批无人机“飞手”。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10多年来,李敏亲历了山东电网的巨变。
  直到现在李敏还清楚地记得,2011年10月17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顺利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电压等级带电作业的场景。2016年6月,山东省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山东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7年12月19日,李敏和同事在该特高压工程泉乐Ⅱ线83号铁塔上带电作业消除安全缺陷,他由此成为山东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如今,山东电网已发展成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通过六回1000千伏交流线路、两条±800千伏直流线路、一条±660千伏直流线路和四回500千伏线路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东北电网联网,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3300万千瓦以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坚强保障。
  伴随着山东电网快速发展,李敏从“电网小白”成长为“齐鲁大工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师父、±66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王进被评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1年,李敏的同事、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冯新岩被评选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变压器(换流变)领域首席专家,并于次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和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一批批电网工匠随着山东电网的发展成长起来。
  自2020年起,国网山东电力先后派出两期70余名运维人员远赴巴基斯坦,承担该国默蒂亚里—拉合尔±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维护任务,用先进的电网运维技术,为巴基斯坦这条南北输电“大动脉”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农网越来越坚强
乡村越来越兴旺

  “充电桩外观完整,操作界面显示正常,充电枪接触良好……”中秋假期前夕,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章丘区三涧溪村公共充电站,对充电桩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假期进村旅游的新能源车主充电无忧。
  2018年以来,章丘区供电公司多次对三涧溪村进行电网升级改造,先后安装4台400千伏安和3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升级10千伏线路5.8千米、低压绝缘线路6千米。同时,在三涧溪村建设了3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座4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为三涧溪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充电。三涧溪村集体资产从2018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3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6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22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9月份正是石榴收获季节,枣庄峄城万亩榴园深处,不是排成长龙的收购石榴的货车,就是三五成群的采摘者。2015年以来,峄城区政府着手解决浇水灌溉问题,整个万亩榴园有变压器103台22535千伏安,低压线路220.7公里,高压线路4条49公里,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石榴种植区的角角落落。其中,榴农用电接表箱就在地头,最远不超50米。
  乡村振兴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国网山东电力牢记初心使命,克服千难万险,于1996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户户通电”。“十三五”期间,国网山东电力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完成42万眼机井通电任务,101个县(市、区)、约2.4万个行政村受益;同步实施的村村通动力电工程顺利收官,惠及7万农户22.5万人。
  自2021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围绕全省乡村振兴需要,累计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3.1万千米,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56万台,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03千伏安,为全省乡村振兴充电赋能。
  在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的同时,国网山东电力深度融合电气化和物联技术,2019年以来高质量建成958个电气化惠农富民项目,探索形成了乡村电气化建设“寿光模式”,依托威海“海洋牧场”、东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菏泽孵化能源基地等场景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电气化样板工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树立了标杆。
  国网山东电力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当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先行者、推动者、引领者。截至今年7月底,国网山东电力累计建成充电站2765座充电桩1.9万余台,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超过86%。预计到今年10月底,国网山东电力将实现全省充电站乡镇全覆盖。
  
服务越来越贴心 用电越来越舒心
  8月29日,国网日照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拓展班员工宋飞云和董积强来到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石臼港区,帮助客户检查港口岸电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客户用电需求。
  目前,日照港共建成岸电系统23套,总容量2.95万千伏安,每年服务船舶300余艘次、用电时长超4000小时,年可替代燃油200吨,减排二氧化碳700吨。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副经理赵妍说:“在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的过程中,国网日照供电公司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我家一艘海上景观船充满电可以跑5个小时,需要用电90千瓦时,电费54元;同样5小时用油50升,油费315元,用电一天的费用比用油节省80%。”长期从事景观游船生意的乳山海阳所镇西宏村农民辛本泰,将用油和用电的成本账,算得很清楚。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国网山东电力干部职工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2000年1月,这家公司启动实施“彩虹工程”。花钱买批评、买意见、买建议,极大转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
  国网山东电力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8年以来,他们携手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提升客户办电、用电体验。2019年,山东省建成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用户“刷脸办电”“一证办电”;2020年,改革创新举措,实现“网上办电”“零证办电”。2021年,国网山东电力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改革,当年累计服务客户32.81万户,为客户节约办电投资25亿元。
  2023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全面推广政电网格“共建共治共享”融合服务模式,1.8万名网格经理与9万名政府网格员密切联系,在大型社区、村居建设电力彩虹驿站、彩虹会客厅、电力服务窗等网格服务场所1991个,全面提升民生用电服务质效。2023年初以来,国网山东电力网格经理携手政府网格员积极开展网上国网宣传推广,针对网格内高频业务需求上线分时电价、一户多人口办理等45项服务功能,累计办理业务332.57万次;2023年故障报修工单数量比2022年减少31.27%。国网山东电力还依托“网上国网”App推出电力“关爱码”微应用,实时关注3.2万名网格内老年人客户日常用电量变化,辅助政府网格员精准开展上门关怀服务。
  “供电网格与政府网格融合共建,社区网格员与供电公司网格经理联合入户走访,协同解决群众诉求,实现了群众涉电诉求不出网格,达到了群众期待的效果,对基层治理形成了有效支撑,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新举措。”东营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高明宝说。
  
  
①云海中的山东特高压        摄影:徐 可
②国华渤中B2场址是山东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摄影:李恒发
③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员工到三涧溪村充电站开展巡视检查            摄影:刘 超
④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进·新”创新团队王进(右)、冯新岩(中)、李敏(左)开展无人机巡检技术研讨
⑤东营供电公司员工来到位于利津县刁口乡的风光渔储“四位一体”示范项目上门服务   摄影:韩璐尧
⑥山东风光出力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在省级电网中居首位              摄影:徐 可
  □侯婷 段德咏
  
  黄河奔流东入海,齐鲁大地焕新颜。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代山东电力人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一心向党,绝对忠诚永葆初心;一心为民,竭诚奉献永不止步;一心登高,锐意创新永争排头;一心实干,顽强拼搏永续奋斗。山东全省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山东电力工业从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发奋图强,创新发展,登高先行,以满格电力照亮了齐鲁大地的美好希望,以澎湃动能挺起了经济大省的发展脊梁。
供电越来越可靠 电能越来越清新
  9月22日上午,在“山东肉羊产业第一镇”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该园区22兆瓦屋顶光伏电站正悄无声息地将温暖的阳光变成电能并传输到电网;在潍坊北部海域,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的50台风机屹立在海中,不断将海风变成绿色电能;在桃乡肥城,全国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肥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充电,为当天用电高峰期放电做好准备;在泉城济南,济南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工作人员正通过虚拟电厂智慧管控平台查看聚合资源负荷曲线,并为他们管理的虚拟电厂次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制订方案。
  数字的对比最能反映山东电网的巨变:9月22日当天,山东电网日用电量16.81亿千瓦时,省内清洁能源发电量6.21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3.41亿千瓦时,分别相当于山东省1949年全年发电量(2.092亿千瓦时)的8.04倍、2.97倍和1.63倍。
  75年来,山东电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网越来越坚强了,供电越来越可靠了,电能也越来越清洁了。194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有13万千瓦,到如今发电总装机达22378.5万千瓦,增长了1700多倍。截至今年7月底,山东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6503万千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44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97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
  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山东“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围绕胶东半岛核电基地、海上风光能源基地发展,国网山东电力提前谋划省内输电通道,将东部清洁能源向全省配置。加快建设潍坊、滨州、东营区域500千伏新能源汇集工程,构建山东北部可再生能源基地的4站8回500千伏输电通道,将鲁北的绿色电能输送到全省。针对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的发展,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科学统筹规划、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的原则,为清洁能源电量消纳提供支撑。
  新型储能设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的有力手段。国网山东电力与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协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数据等方面支撑,大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力保障新型储能发展。山东省出台国内首个长时储能政策、首部长时储能专项支持政策,明确电力市场容量补偿标准,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发展,山东省也是首批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现货交易的省份,全国首个出台独立储能参与爬坡辅助服务市场政策的省份,为新型储能发展贡献了“山东经验”。截至8月底,山东电网新型储能电站107座,总容量 565.56万千瓦,同比增长99.82%,在全国处于前列。
  2023年4月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实施了“清风暖阳”新能源并网服务专项行动,为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提供精细化服务。该公司制作了新能源场站并网服务视频和并网运行“百问百答”手册,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并网咨询服务。同时,国网山东电力所属各市、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深入开展一线走访,全过程参与客户项目设计审查、质量验收、并网手续办理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各类诉求,受到新能源发电及新型储能企业的好评。
  
电网越来越智能 运维越来越精细
  9月19日上午,在位于济南市济阳区的特高压泉城变电站,一台白色的巡检机器人正在对站内设备进行巡视测温。当天上午,一架无人机从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石桥供电所机巢起飞,按照预订路线先后对10千伏辛闸线前李南分支、吴韩线吴家湾分支、10千伏海北I线进行自主巡检,中间先后在两个无人机机巢充电补能,完成巡检任务后在110千伏接庄站机巢降落。
  如今,推广应用无人机、变电巡检机器人、可视化远程监控设备守护电网安全,已经成为国网山东电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李敏感受颇深。他是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也是国网系统第一批无人机“飞手”。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10多年来,李敏亲历了山东电网的巨变。
  直到现在李敏还清楚地记得,2011年10月17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顺利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电压等级带电作业的场景。2016年6月,山东省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山东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7年12月19日,李敏和同事在该特高压工程泉乐Ⅱ线83号铁塔上带电作业消除安全缺陷,他由此成为山东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如今,山东电网已发展成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通过六回1000千伏交流线路、两条±800千伏直流线路、一条±660千伏直流线路和四回500千伏线路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东北电网联网,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3300万千瓦以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坚强保障。
  伴随着山东电网快速发展,李敏从“电网小白”成长为“齐鲁大工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师父、±66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王进被评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1年,李敏的同事、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冯新岩被评选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变压器(换流变)领域首席专家,并于次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和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一批批电网工匠随着山东电网的发展成长起来。
  自2020年起,国网山东电力先后派出两期70余名运维人员远赴巴基斯坦,承担该国默蒂亚里—拉合尔±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维护任务,用先进的电网运维技术,为巴基斯坦这条南北输电“大动脉”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农网越来越坚强
乡村越来越兴旺

  “充电桩外观完整,操作界面显示正常,充电枪接触良好……”中秋假期前夕,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章丘区三涧溪村公共充电站,对充电桩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假期进村旅游的新能源车主充电无忧。
  2018年以来,章丘区供电公司多次对三涧溪村进行电网升级改造,先后安装4台400千伏安和3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升级10千伏线路5.8千米、低压绝缘线路6千米。同时,在三涧溪村建设了3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座4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为三涧溪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充电。三涧溪村集体资产从2018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3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6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22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9月份正是石榴收获季节,枣庄峄城万亩榴园深处,不是排成长龙的收购石榴的货车,就是三五成群的采摘者。2015年以来,峄城区政府着手解决浇水灌溉问题,整个万亩榴园有变压器103台22535千伏安,低压线路220.7公里,高压线路4条49公里,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石榴种植区的角角落落。其中,榴农用电接表箱就在地头,最远不超50米。
  乡村振兴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国网山东电力牢记初心使命,克服千难万险,于1996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户户通电”。“十三五”期间,国网山东电力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完成42万眼机井通电任务,101个县(市、区)、约2.4万个行政村受益;同步实施的村村通动力电工程顺利收官,惠及7万农户22.5万人。
  自2021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围绕全省乡村振兴需要,累计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3.1万千米,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56万台,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03千伏安,为全省乡村振兴充电赋能。
  在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的同时,国网山东电力深度融合电气化和物联技术,2019年以来高质量建成958个电气化惠农富民项目,探索形成了乡村电气化建设“寿光模式”,依托威海“海洋牧场”、东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菏泽孵化能源基地等场景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电气化样板工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树立了标杆。
  国网山东电力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当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先行者、推动者、引领者。截至今年7月底,国网山东电力累计建成充电站2765座充电桩1.9万余台,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超过86%。预计到今年10月底,国网山东电力将实现全省充电站乡镇全覆盖。
  
服务越来越贴心 用电越来越舒心
  8月29日,国网日照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拓展班员工宋飞云和董积强来到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石臼港区,帮助客户检查港口岸电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客户用电需求。
  目前,日照港共建成岸电系统23套,总容量2.95万千伏安,每年服务船舶300余艘次、用电时长超4000小时,年可替代燃油200吨,减排二氧化碳700吨。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副经理赵妍说:“在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的过程中,国网日照供电公司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我家一艘海上景观船充满电可以跑5个小时,需要用电90千瓦时,电费54元;同样5小时用油50升,油费315元,用电一天的费用比用油节省80%。”长期从事景观游船生意的乳山海阳所镇西宏村农民辛本泰,将用油和用电的成本账,算得很清楚。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国网山东电力干部职工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2000年1月,这家公司启动实施“彩虹工程”。花钱买批评、买意见、买建议,极大转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
  国网山东电力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8年以来,他们携手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提升客户办电、用电体验。2019年,山东省建成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用户“刷脸办电”“一证办电”;2020年,改革创新举措,实现“网上办电”“零证办电”。2021年,国网山东电力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改革,当年累计服务客户32.81万户,为客户节约办电投资25亿元。
  2023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全面推广政电网格“共建共治共享”融合服务模式,1.8万名网格经理与9万名政府网格员密切联系,在大型社区、村居建设电力彩虹驿站、彩虹会客厅、电力服务窗等网格服务场所1991个,全面提升民生用电服务质效。2023年初以来,国网山东电力网格经理携手政府网格员积极开展网上国网宣传推广,针对网格内高频业务需求上线分时电价、一户多人口办理等45项服务功能,累计办理业务332.57万次;2023年故障报修工单数量比2022年减少31.27%。国网山东电力还依托“网上国网”App推出电力“关爱码”微应用,实时关注3.2万名网格内老年人客户日常用电量变化,辅助政府网格员精准开展上门关怀服务。
  “供电网格与政府网格融合共建,社区网格员与供电公司网格经理联合入户走访,协同解决群众诉求,实现了群众涉电诉求不出网格,达到了群众期待的效果,对基层治理形成了有效支撑,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新举措。”东营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高明宝说。
  
  
①云海中的山东特高压        摄影:徐 可
②国华渤中B2场址是山东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摄影:李恒发
③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员工到三涧溪村充电站开展巡视检查            摄影:刘 超
④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进·新”创新团队王进(右)、冯新岩(中)、李敏(左)开展无人机巡检技术研讨
⑤东营供电公司员工来到位于利津县刁口乡的风光渔储“四位一体”示范项目上门服务   摄影:韩璐尧
⑥山东风光出力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在省级电网中居首位              摄影:徐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