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联社扩大农业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
2024-09-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 佳
本报通讯员 司学兵 王建勋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守面向“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
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
近年来,聊城辖内农商银行扛牢责任,厚植为农情怀,推动普惠金融落实落地,以金融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聊城辖内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90.84亿元,较年初增长22.53亿元。
“小蒜头”迎“大机遇”
冠县东古城镇种植大蒜已有40多年历史,种植规模5万余亩。润昌农商银行依托大蒜产业优势,围绕种植、购销和存储等金融需求,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推动大蒜产业逐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
家住平村的孙振博是当地大蒜购销大户,5月份大蒜价格一路飙升,孙振博周转资金愈发紧张。恰逢润昌农商银行东古城支行驻村办公,在普惠政策座谈会上,工作人员讲解的“金蒜贷”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场提交了贷款申请后,50万元“金蒜贷”很快发放到位。有了资金保障,孙振博有了底气,先后存储了30万斤大蒜,为后期蒜种出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升涉农行业信贷服务精准度,聊城辖内农商银行针对辖内涉农重点行业客群成立工作专班,梳理客群清单,深入走访调研,推出专属产品。截至目前,重点行业客群发放贷款158.35亿元,较年初增加20.06亿元。
“一村一品”出实招
莘县燕店镇杨二庄村村民康文龙深耕种苗繁育领域8年,建立起了颇具规模的育苗基地。“创业初期,只能在两亩冬暖式大棚里播种、繁育,种类也只有黄瓜苗。后来我两次扩大规模、翻修整棚,得到了农商银行的及时帮助。”
针对种苗繁育行业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的特点,莘县农商银行为经营户量身定制了“种苗贷”特色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在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资金瓶颈。目前,莘县农商银行对该村授信407户、4508万元,该村也被省农信联社评为“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省级样板村”。
聊城辖内农商银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优势,在支持辖内乡村产业发展上加力度、增温度,累计支持打造省级样板村25个、市级样板村17个、县级样板村336个,样板村内授信户数达6.24万户,金额61.78亿元。
农商赋能“致富梦”
郭铖铖是西郭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也是短视频博主“田野里的七月”。在她的社交平台账号上,销售着贝贝南瓜、空心坠面、香椿酱、黏豆包等十几款当地特色产品。
“从一开始主打本地的坠面产品,到现在自己建立了豆包车间,是农商银行及时为我们授信了160万元,让我们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走得更加从容,也更有信心了。”郭铖铖说。
“灵芝小镇”“中国锦鲤之乡”“黄河豆腐工坊”“中国葫芦雕刻艺术之乡”……鲁西大地特色产业发展背后,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倾情助力。截至目前,聊城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派驻98名业务骨干挂职乡镇副镇(乡)长,301名客户经理被聘任为村主任助理,积极融入乡村治理,组织252支“移动金融服务队”走村串巷宣传宣讲惠农政策,为辖内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本报通讯员 司学兵 王建勋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守面向“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
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
近年来,聊城辖内农商银行扛牢责任,厚植为农情怀,推动普惠金融落实落地,以金融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聊城辖内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90.84亿元,较年初增长22.53亿元。
“小蒜头”迎“大机遇”
冠县东古城镇种植大蒜已有40多年历史,种植规模5万余亩。润昌农商银行依托大蒜产业优势,围绕种植、购销和存储等金融需求,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推动大蒜产业逐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
家住平村的孙振博是当地大蒜购销大户,5月份大蒜价格一路飙升,孙振博周转资金愈发紧张。恰逢润昌农商银行东古城支行驻村办公,在普惠政策座谈会上,工作人员讲解的“金蒜贷”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场提交了贷款申请后,50万元“金蒜贷”很快发放到位。有了资金保障,孙振博有了底气,先后存储了30万斤大蒜,为后期蒜种出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升涉农行业信贷服务精准度,聊城辖内农商银行针对辖内涉农重点行业客群成立工作专班,梳理客群清单,深入走访调研,推出专属产品。截至目前,重点行业客群发放贷款158.35亿元,较年初增加20.06亿元。
“一村一品”出实招
莘县燕店镇杨二庄村村民康文龙深耕种苗繁育领域8年,建立起了颇具规模的育苗基地。“创业初期,只能在两亩冬暖式大棚里播种、繁育,种类也只有黄瓜苗。后来我两次扩大规模、翻修整棚,得到了农商银行的及时帮助。”
针对种苗繁育行业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的特点,莘县农商银行为经营户量身定制了“种苗贷”特色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在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资金瓶颈。目前,莘县农商银行对该村授信407户、4508万元,该村也被省农信联社评为“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省级样板村”。
聊城辖内农商银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优势,在支持辖内乡村产业发展上加力度、增温度,累计支持打造省级样板村25个、市级样板村17个、县级样板村336个,样板村内授信户数达6.24万户,金额61.78亿元。
农商赋能“致富梦”
郭铖铖是西郭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也是短视频博主“田野里的七月”。在她的社交平台账号上,销售着贝贝南瓜、空心坠面、香椿酱、黏豆包等十几款当地特色产品。
“从一开始主打本地的坠面产品,到现在自己建立了豆包车间,是农商银行及时为我们授信了160万元,让我们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走得更加从容,也更有信心了。”郭铖铖说。
“灵芝小镇”“中国锦鲤之乡”“黄河豆腐工坊”“中国葫芦雕刻艺术之乡”……鲁西大地特色产业发展背后,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倾情助力。截至目前,聊城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派驻98名业务骨干挂职乡镇副镇(乡)长,301名客户经理被聘任为村主任助理,积极融入乡村治理,组织252支“移动金融服务队”走村串巷宣传宣讲惠农政策,为辖内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