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小家管大家和谐美丽共分享
“五治融合”融出一个全国文明村
2024-09-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刘厚珉
9月22日晚上,秋风习习。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街心小广场上,镇村干部与百余名群众面对面、团团坐,开心畅谈。
龙王庙镇刘土城村探索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动力、智治为支撑、善治为灵魂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自治为基础。该村党支部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党员干部进小组、入小院,调解矛盾、整治环境、协商议事。
“乡村夜话”让村民了解村里大事小情,引导村民参与议事;道德评议会、群众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活动规范;党员干部、退职教师、退伍军人突击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全村14街均由街长“总负责”,其担当政策“宣传员”、生产“服务员”、矛盾“调解员”。
法治为保障。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普法考试等提升村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破题用法氛围。
“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
借助“四源四进”、基层法庭、政协商量室、信访接待室等平台,依法依规、以情以理,做到“小事不出村”。
德治为动力。村民作词唱响村歌、修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建设“美德+信用”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文明行动、孝老爱亲等事项全部纳入积分范畴,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德生金,以善易物。
垃圾分类、饺子宴、“乡村夜话”、文明实践银行特色文明品牌闪闪发光。“长寿乐”孝善敬老饺子宴是刘土城村移风易俗品牌活动之一,自2019年开始举办,由村民自愿捐资,村“两委”负责筹办,志愿者义务帮忙,定期让老人们品尝“家的味道”。“和村里的老伙计们聚在一起吃饺子、看大戏,还有志愿者帮忙理发,我觉得很高兴!”84岁老人王允昌对饺子宴活动非常满意,经常参与。目前,饺子宴已经连续举办140多次,惠及全村100多位老人,孝善敬老的文明乡风得以延续传承。
文明宣讲、红色教育、“五为”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好人好事评选等活动,涵养家风,润泽村风民风。
智治为支撑。村务、财务等事务信息上传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村民一键查看村里大事小情。
嵌入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村民可及时反映厕所使用问题,全面提高农厕管护维修效率。
推广文化送到家门口——百部文艺作品线上展演、“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山东农家书屋”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阅读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可享文化大餐。
善治为灵魂。村里合作社开发蒲公英根叶茶及西瓜酱豆、黑小麦挂面、杂粮面粉等特色农产品,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鼓了集体、村民的“腰包”。
推广垃圾分类、建设公园广场、道路提升改造、巷道安装路灯、铺装供排水管道……洁净、秩序、文明、美丽的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了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推进垃圾分类,群众的手动起来了,眼亮起来了,心热起来了;党员干部在乐于奉献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满意度提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整合闲散资源成立敬老互助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股金变资金、村民变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理小家、管大家,和谐美丽共分享。”刘土城村党支部书记刘凯说,“五治融合”为刘土城村的发展全面赋能,刘土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旅游重点村等。
本报通讯员 刘厚珉
9月22日晚上,秋风习习。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街心小广场上,镇村干部与百余名群众面对面、团团坐,开心畅谈。
龙王庙镇刘土城村探索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动力、智治为支撑、善治为灵魂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自治为基础。该村党支部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党员干部进小组、入小院,调解矛盾、整治环境、协商议事。
“乡村夜话”让村民了解村里大事小情,引导村民参与议事;道德评议会、群众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活动规范;党员干部、退职教师、退伍军人突击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全村14街均由街长“总负责”,其担当政策“宣传员”、生产“服务员”、矛盾“调解员”。
法治为保障。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普法考试等提升村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破题用法氛围。
“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
借助“四源四进”、基层法庭、政协商量室、信访接待室等平台,依法依规、以情以理,做到“小事不出村”。
德治为动力。村民作词唱响村歌、修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建设“美德+信用”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文明行动、孝老爱亲等事项全部纳入积分范畴,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德生金,以善易物。
垃圾分类、饺子宴、“乡村夜话”、文明实践银行特色文明品牌闪闪发光。“长寿乐”孝善敬老饺子宴是刘土城村移风易俗品牌活动之一,自2019年开始举办,由村民自愿捐资,村“两委”负责筹办,志愿者义务帮忙,定期让老人们品尝“家的味道”。“和村里的老伙计们聚在一起吃饺子、看大戏,还有志愿者帮忙理发,我觉得很高兴!”84岁老人王允昌对饺子宴活动非常满意,经常参与。目前,饺子宴已经连续举办140多次,惠及全村100多位老人,孝善敬老的文明乡风得以延续传承。
文明宣讲、红色教育、“五为”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好人好事评选等活动,涵养家风,润泽村风民风。
智治为支撑。村务、财务等事务信息上传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村民一键查看村里大事小情。
嵌入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村民可及时反映厕所使用问题,全面提高农厕管护维修效率。
推广文化送到家门口——百部文艺作品线上展演、“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山东农家书屋”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阅读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可享文化大餐。
善治为灵魂。村里合作社开发蒲公英根叶茶及西瓜酱豆、黑小麦挂面、杂粮面粉等特色农产品,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鼓了集体、村民的“腰包”。
推广垃圾分类、建设公园广场、道路提升改造、巷道安装路灯、铺装供排水管道……洁净、秩序、文明、美丽的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了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推进垃圾分类,群众的手动起来了,眼亮起来了,心热起来了;党员干部在乐于奉献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满意度提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整合闲散资源成立敬老互助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股金变资金、村民变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理小家、管大家,和谐美丽共分享。”刘土城村党支部书记刘凯说,“五治融合”为刘土城村的发展全面赋能,刘土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旅游重点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