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开展“巾帼助力基层治理”行动

“半边天”如何在村里挑大梁

2024-09-25 作者: 张忠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安秀梅

  
  “往后农活儿少了,可以组织大家去影视剧组里当个群演。”
  “一天能挣上100多块钱,周边好多乡镇的人也都报名了。”
  “还得定期组织姐妹们到助老食堂,帮着照顾下老人,也打扫打扫卫生。”
  ……
  近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河西屯自然村,一场妇女议事会正在进行,8位妇女代表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村160多口人,妇女占了一大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妇女的力量。像这样的议事会,今年已经召开了十几次,形成了定期助老服务、组建妇女维修队等多项成果。”河西屯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黄进淑介绍。
  河西屯自然村的情况并非个例。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18岁以上妇女126.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受“空心化”等问题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已超过了65%。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妇女群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党建引领“巾帼助力基层治理”行动,并选取藏马镇为试点,开展“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路径探索。“接到试点任务后,我们成立了专门队伍开展调查摸底,累计调研80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在受访妇女群体中,有81.2%的女性对参与乡村治理表达出浓厚意愿。”藏马镇副镇长龙鸣朔说,“但苦于没有组织、没有途径参与其中,这为我们试点指出了突破口。”
  今年4月,藏马镇选取首批10个自然村,启动“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我们在每个村组建一支‘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队伍,同时针对创业就业服务、人居环境改善、邻里互助守望、移风易俗倡导和矛盾隐患调解等5个乡村治理重点领域,打造‘富强花’‘宜居花’‘暖阳花’‘文明花’‘和谐花’等‘五朵金花’乡村治理驿站,设置了‘马嫂’拉呱屋等7类26处妇女实践岗,为妇女参与乡村治理提供大舞台。”藏马镇党委书记周瑞彬介绍。
  每天7点多出门,绕着自己“辖区”转上几圈,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及时报给村里的保洁员处理,和姊妹、婶子、大娘聊聊天,发现谁家拌嘴了,邻里之间有矛盾了,就拉着到“马嫂”拉呱屋里聊一聊……这已经成为孙家屯自然村“和谐花”成员季秋霞的日常。
  “这些嫂子和婶子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比如谁跟矛盾一方比较熟,就先试着上门聊聊天,能说动对方的,就把双方叫到一起拉拉呱。有的时候,打着钩编聊着天,就把矛盾化解了。”孙家屯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毕鑫说。
  因照顾智力残疾的大伯哥20年被评为藏马最美道德模范的王娅琴,积极参与“暖阳花”助老行动,每天为20名孤残老人送餐上门,主动为不能自理的老人理发洗澡、喂水喂饭,是众多老人心中的“亲闺女”;孙家屯自然村妇女主任王秀芳带头加入“宜居花”队伍,在将自家打造成全镇美丽庭院样板基础上,每周都会带领妇女干部、保洁员开展卫生集中清理行动,挨家挨户劝说清理“三大堆”、拆除违规搭建……
  妇女在乡村治理中“减压阀”和“稳压器”的作用愈加明显。今年上半年,藏马镇公众投诉量同比下降30%,信访投诉量下降25%,满意率、办结率实现显著提升,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妇女挑大梁,算起经济账同样不含糊。
  在崖下自然村,有一家集智慧农业、教育研学、住宿餐饮、乡村文创及会展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农业园区——石榴树下农场,仅今年第二季度就接待家庭、研学、团建等游客100余批次7000余人次,年均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的同时,为附近2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石榴树下农场的创办人正是藏马镇的“巾帼创业带头人”董立兰。“2021年底,我利用村里的这处闲置厂房,开办了这家农场,这两年最骄傲的事就是带着十几个姊妹过上了好日子。”董立兰说,农场的长期用工就有15名,每到旺季还要招聘10余名忙工。
  53岁的刘春霞就是农场的长期工之一。她说:“以前,我在家里要么种地,要么围着锅台转,如今跟着董总学了技术,每月还有几千元钱的收入,这日子有奔头!”
  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藏马镇累计培育了“巾帼创业带头人”7人,打造果多多蓝莓和石榴树下农场等12个妇女创业项目,近300名妇女参与藏马山微短剧影视基地拍摄、服务工作,1000余名妇女成为园区产业工人。
  “党建带妇建,关键是建,建组织、建机制;根本在带,带队伍、带活动。西海岸新区将持续深化‘花开藏马’等妇联系统党建品牌内涵,激活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柔性引擎’。”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陆莹表示。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安秀梅

  
  “往后农活儿少了,可以组织大家去影视剧组里当个群演。”
  “一天能挣上100多块钱,周边好多乡镇的人也都报名了。”
  “还得定期组织姐妹们到助老食堂,帮着照顾下老人,也打扫打扫卫生。”
  ……
  近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河西屯自然村,一场妇女议事会正在进行,8位妇女代表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村160多口人,妇女占了一大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妇女的力量。像这样的议事会,今年已经召开了十几次,形成了定期助老服务、组建妇女维修队等多项成果。”河西屯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黄进淑介绍。
  河西屯自然村的情况并非个例。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18岁以上妇女126.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受“空心化”等问题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已超过了65%。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妇女群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党建引领“巾帼助力基层治理”行动,并选取藏马镇为试点,开展“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路径探索。“接到试点任务后,我们成立了专门队伍开展调查摸底,累计调研80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在受访妇女群体中,有81.2%的女性对参与乡村治理表达出浓厚意愿。”藏马镇副镇长龙鸣朔说,“但苦于没有组织、没有途径参与其中,这为我们试点指出了突破口。”
  今年4月,藏马镇选取首批10个自然村,启动“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我们在每个村组建一支‘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队伍,同时针对创业就业服务、人居环境改善、邻里互助守望、移风易俗倡导和矛盾隐患调解等5个乡村治理重点领域,打造‘富强花’‘宜居花’‘暖阳花’‘文明花’‘和谐花’等‘五朵金花’乡村治理驿站,设置了‘马嫂’拉呱屋等7类26处妇女实践岗,为妇女参与乡村治理提供大舞台。”藏马镇党委书记周瑞彬介绍。
  每天7点多出门,绕着自己“辖区”转上几圈,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及时报给村里的保洁员处理,和姊妹、婶子、大娘聊聊天,发现谁家拌嘴了,邻里之间有矛盾了,就拉着到“马嫂”拉呱屋里聊一聊……这已经成为孙家屯自然村“和谐花”成员季秋霞的日常。
  “这些嫂子和婶子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比如谁跟矛盾一方比较熟,就先试着上门聊聊天,能说动对方的,就把双方叫到一起拉拉呱。有的时候,打着钩编聊着天,就把矛盾化解了。”孙家屯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毕鑫说。
  因照顾智力残疾的大伯哥20年被评为藏马最美道德模范的王娅琴,积极参与“暖阳花”助老行动,每天为20名孤残老人送餐上门,主动为不能自理的老人理发洗澡、喂水喂饭,是众多老人心中的“亲闺女”;孙家屯自然村妇女主任王秀芳带头加入“宜居花”队伍,在将自家打造成全镇美丽庭院样板基础上,每周都会带领妇女干部、保洁员开展卫生集中清理行动,挨家挨户劝说清理“三大堆”、拆除违规搭建……
  妇女在乡村治理中“减压阀”和“稳压器”的作用愈加明显。今年上半年,藏马镇公众投诉量同比下降30%,信访投诉量下降25%,满意率、办结率实现显著提升,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妇女挑大梁,算起经济账同样不含糊。
  在崖下自然村,有一家集智慧农业、教育研学、住宿餐饮、乡村文创及会展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农业园区——石榴树下农场,仅今年第二季度就接待家庭、研学、团建等游客100余批次7000余人次,年均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的同时,为附近2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石榴树下农场的创办人正是藏马镇的“巾帼创业带头人”董立兰。“2021年底,我利用村里的这处闲置厂房,开办了这家农场,这两年最骄傲的事就是带着十几个姊妹过上了好日子。”董立兰说,农场的长期用工就有15名,每到旺季还要招聘10余名忙工。
  53岁的刘春霞就是农场的长期工之一。她说:“以前,我在家里要么种地,要么围着锅台转,如今跟着董总学了技术,每月还有几千元钱的收入,这日子有奔头!”
  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藏马镇累计培育了“巾帼创业带头人”7人,打造果多多蓝莓和石榴树下农场等12个妇女创业项目,近300名妇女参与藏马山微短剧影视基地拍摄、服务工作,1000余名妇女成为园区产业工人。
  “党建带妇建,关键是建,建组织、建机制;根本在带,带队伍、带活动。西海岸新区将持续深化‘花开藏马’等妇联系统党建品牌内涵,激活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柔性引擎’。”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陆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