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任城给出“幸福答案”

“1+10”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群众排忧解难,居民诉求量下降17.4%

2024-09-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袁进 王琴
  
  城镇化率超过80%,城市社区达到120个,群众每天诉求量多达数百件……千头万绪、诉求多元,这样一座城市的基层治理如何开展?
  济宁市任城区强化党建引领,推出网格支撑、志愿服务、信用融合、红色物业等10条工作线,建设“1+10”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向基层放权赋能、凝聚多元合力,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今年1—8月份,该区群众诉求量同比降低17.4%。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纪姐,我们社区李大哥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和兄弟姐妹闹得不可开交……”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求助电话后,任城区阜桥街道调解员纪爱萍直接将“调解庭”搬到李某父母家里,向李某耐心讲解“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讲孝老爱亲、知恩感恩的道理。很快,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桩家庭纠纷就此圆满解决。
  阜桥街道以“济爱家宁”矛调中心为依托,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组建纪姐调解室及17支“暖心大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一站式受理,全方位联动,多层次化解”。今年以来,已有90位热心女性参与到“暖心大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97件,反馈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均在98.5%以上。
  红色电影、非遗课堂、国学礼仪……今年暑假期间,任城区“七彩暑托班”成了备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地方。“相比去年,今年我们暑托班进一步创新了活动形式,侧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开设了趣味科学、创意读写、非遗文化等课程。”南张街道团工委副书记韩璐瑶介绍,每周一至周五,孩子们将在设施齐备、空调开放的教室里,做功课、玩游戏、学礼仪、长见识。暑托班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还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今年,任城区共在7个镇街开办了11处、14个班次的“七彩暑托班”,服务孩子505名。“我们以大学生‘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高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青年之家,采取‘1班=1(控班能力强的班主任)+N(社区志愿者)’的模式配备人员,为孩子们定制不同的课程内容。”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副书记刘玉鑫介绍,自2016年第一年开班至今,“七彩暑托班”累计开办大小班次80个,免费服务学生5300余人次。
  近年来,任城区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全区“三长队伍”达1.5万余人次,动员各类群众志愿者28万人次。开发“10分钟志愿服务圈地图小程序”,标注主城区范围内162个志愿服务阵地和96个志愿服务项目站点,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志愿服务。建设“蓄能加油站”“悦享家园”等服务驿站150处,组建新业态群体志愿服务队30余支,依托区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暖新驿站”,累计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90余次,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多网融合让治理更具效能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近年来,任城区持续规范和完善网格设置,以商务楼宇、产业园区、交通场站等为单位先后划分专属网格30个,以“网格+”多元融合模式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网格化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太白路商圈地处济宁市核心地段,辐射万达、苏宁、运河城、贵和等8栋商业综合体,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大型高档综合性商圈。阜桥街道依托“网格+党建”融合模式,成立了济宁市首家商圈党委——太白路商圈党委,设置太白路商圈专属网格。专职网格员为企业、业主、就业者提供党建指导、帮办代办、政策咨询等多元化、常态化服务,加强商圈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构建了“共建共治共赢共享”的商圈“网格+党建”新模式。
  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东南华城片区是济宁城区最大的棚改片区。经过10年建设,商圈、楼群拔地而起,1.8平方公里区域内,涉及5个社区、43个网格、4.2万人口、各类市场主体约8000家。街道设置华城商圈专属网格,打造华城网格联勤联动工作站,融合综治网格、警务网格、城管网格、民生保障服务单位网格,采取“常驻+非常驻”的模式,实施“收集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反馈—核查评价—汇总归档”五步法闭环管理流程,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实、新、融、快、亲”联勤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
  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让网格员队伍更加专业高效?任城区济阳街道打造了网格学院,并不断创新网格学院培训体系。“此次培训让人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还掌握了为居民提供心理服务的方法和技巧,打开了解决邻里纠纷问题的新思路。”上完心理减压赋能培训课的网格员高寅哲说。
  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济阳街道网格学院利用实训基地主教学区,规范化建设10个社区优秀工作室分学点,构筑“1+N”网格教学阵地。围绕社情民意收集、党建工作联络、特殊群体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等8项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建立4支师资队伍,培育高素质、全科式优秀网格员。网格学院成立以来,共计开展专业培训36场,6000余人次受益。
改革创新让居民更加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小事,也是城市发展的大事。古槐街道北门小区地处中心城区,周边聚集了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改造前,这里由13个单位宿舍组成,管理上各自为政,极其混乱,再加上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严重不足等问题,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任城区“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72个老旧小区,涉及上百个零星、分散的院落。“我们探索了小区、街区和片区统筹打造的模式,小区重点是释放空间、完善设施,片区重点是畅通循环,街区重点是提升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城区副区长李强介绍。为解决融资难题,任城区全面梳理小区周边的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将其作为平衡资源,与老旧小区改造捆绑打包。有了盈利空间,任城区不仅获得了银行贷款,还成功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贷款一部分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另一部分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养老中心、商业配套等36处‘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因为配套设施位置在生活区,也很好出租,我们估算,大约通过20年的运营收入就能够还本付息。”北京愿景集团鲁西南片区总经理程送海说。
  “原来我们到广场、到公园,坐车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可太方便了。”作为一名“老任城”,北门小区居民李永芳细数种种变化:环境好了,办事快了,社区像家一样温暖。北门小区通过改造,不仅一次性完成了房屋修缮、道路硬化等工程,小区还根据居民意见,利用拆除院墙、违建释放出来的空间,建设了充电桩、文化广场、百姓食堂、社区诊所等配套设施。
  如何化解物业企业与居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既让物业企业有利润,又让居民群众“暖心”,成为摆在社区治理者面前的现实考题。
  今年以来,任城区选取金城、古槐两个城市街道的6个社区进行试点,以“信托制”物业服务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当地引入信托理念,编制了《任城区“信托制”物业推行手册》和物业服务合同样本。任城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峰介绍:“合同不仅规定了物业企业只能按固定比例获得收益,回归其‘服务者’的角色本质,也进一步明确了业主在享有支配资金权力的同时,应树立‘服务多少交多少’的质价相符理念。”
  “在物业服务中,群众最关心怎么收钱、怎么花钱、怎么监督这些问题。因此,社区联合驻区金融机构建立小区业主信用基金在线平台,从不同层面保障业主的财务知情权。”金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玉姣介绍,“信托制”物业规定,以物业费10%的比例支付物业酬金,90%的比例全部用来服务群众,全体业主与物业企业讨论编制收支预算和服务标准。
  随着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任城区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任城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1+10”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全力构建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未诉先办”“网格+热线”等有效途径,把人民群众的“好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政策”。

  观音阁街道华城社会治理服务联动工作站
  李营街道汇翠园社区网格员培训
  法官在“和为贵”调解室成功调解矛盾
  古路沟社区邀请非遗传承人与居民一起制作漆扇
  志愿者在“七彩暑托班”教孩子做贴画
  仙营街道文化小区“红帆驿站”开展居民义诊活动
  “信托制”物业服务让小区管理更高效
  济北新区
  □袁进 王琴
  
  城镇化率超过80%,城市社区达到120个,群众每天诉求量多达数百件……千头万绪、诉求多元,这样一座城市的基层治理如何开展?
  济宁市任城区强化党建引领,推出网格支撑、志愿服务、信用融合、红色物业等10条工作线,建设“1+10”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向基层放权赋能、凝聚多元合力,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今年1—8月份,该区群众诉求量同比降低17.4%。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纪姐,我们社区李大哥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和兄弟姐妹闹得不可开交……”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求助电话后,任城区阜桥街道调解员纪爱萍直接将“调解庭”搬到李某父母家里,向李某耐心讲解“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讲孝老爱亲、知恩感恩的道理。很快,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桩家庭纠纷就此圆满解决。
  阜桥街道以“济爱家宁”矛调中心为依托,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组建纪姐调解室及17支“暖心大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一站式受理,全方位联动,多层次化解”。今年以来,已有90位热心女性参与到“暖心大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97件,反馈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均在98.5%以上。
  红色电影、非遗课堂、国学礼仪……今年暑假期间,任城区“七彩暑托班”成了备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地方。“相比去年,今年我们暑托班进一步创新了活动形式,侧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开设了趣味科学、创意读写、非遗文化等课程。”南张街道团工委副书记韩璐瑶介绍,每周一至周五,孩子们将在设施齐备、空调开放的教室里,做功课、玩游戏、学礼仪、长见识。暑托班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还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今年,任城区共在7个镇街开办了11处、14个班次的“七彩暑托班”,服务孩子505名。“我们以大学生‘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高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青年之家,采取‘1班=1(控班能力强的班主任)+N(社区志愿者)’的模式配备人员,为孩子们定制不同的课程内容。”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副书记刘玉鑫介绍,自2016年第一年开班至今,“七彩暑托班”累计开办大小班次80个,免费服务学生5300余人次。
  近年来,任城区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全区“三长队伍”达1.5万余人次,动员各类群众志愿者28万人次。开发“10分钟志愿服务圈地图小程序”,标注主城区范围内162个志愿服务阵地和96个志愿服务项目站点,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志愿服务。建设“蓄能加油站”“悦享家园”等服务驿站150处,组建新业态群体志愿服务队30余支,依托区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暖新驿站”,累计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90余次,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多网融合让治理更具效能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近年来,任城区持续规范和完善网格设置,以商务楼宇、产业园区、交通场站等为单位先后划分专属网格30个,以“网格+”多元融合模式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网格化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太白路商圈地处济宁市核心地段,辐射万达、苏宁、运河城、贵和等8栋商业综合体,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大型高档综合性商圈。阜桥街道依托“网格+党建”融合模式,成立了济宁市首家商圈党委——太白路商圈党委,设置太白路商圈专属网格。专职网格员为企业、业主、就业者提供党建指导、帮办代办、政策咨询等多元化、常态化服务,加强商圈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构建了“共建共治共赢共享”的商圈“网格+党建”新模式。
  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东南华城片区是济宁城区最大的棚改片区。经过10年建设,商圈、楼群拔地而起,1.8平方公里区域内,涉及5个社区、43个网格、4.2万人口、各类市场主体约8000家。街道设置华城商圈专属网格,打造华城网格联勤联动工作站,融合综治网格、警务网格、城管网格、民生保障服务单位网格,采取“常驻+非常驻”的模式,实施“收集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反馈—核查评价—汇总归档”五步法闭环管理流程,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实、新、融、快、亲”联勤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
  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让网格员队伍更加专业高效?任城区济阳街道打造了网格学院,并不断创新网格学院培训体系。“此次培训让人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还掌握了为居民提供心理服务的方法和技巧,打开了解决邻里纠纷问题的新思路。”上完心理减压赋能培训课的网格员高寅哲说。
  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济阳街道网格学院利用实训基地主教学区,规范化建设10个社区优秀工作室分学点,构筑“1+N”网格教学阵地。围绕社情民意收集、党建工作联络、特殊群体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等8项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建立4支师资队伍,培育高素质、全科式优秀网格员。网格学院成立以来,共计开展专业培训36场,6000余人次受益。
改革创新让居民更加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小事,也是城市发展的大事。古槐街道北门小区地处中心城区,周边聚集了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改造前,这里由13个单位宿舍组成,管理上各自为政,极其混乱,再加上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严重不足等问题,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任城区“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72个老旧小区,涉及上百个零星、分散的院落。“我们探索了小区、街区和片区统筹打造的模式,小区重点是释放空间、完善设施,片区重点是畅通循环,街区重点是提升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城区副区长李强介绍。为解决融资难题,任城区全面梳理小区周边的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将其作为平衡资源,与老旧小区改造捆绑打包。有了盈利空间,任城区不仅获得了银行贷款,还成功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贷款一部分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另一部分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养老中心、商业配套等36处‘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因为配套设施位置在生活区,也很好出租,我们估算,大约通过20年的运营收入就能够还本付息。”北京愿景集团鲁西南片区总经理程送海说。
  “原来我们到广场、到公园,坐车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可太方便了。”作为一名“老任城”,北门小区居民李永芳细数种种变化:环境好了,办事快了,社区像家一样温暖。北门小区通过改造,不仅一次性完成了房屋修缮、道路硬化等工程,小区还根据居民意见,利用拆除院墙、违建释放出来的空间,建设了充电桩、文化广场、百姓食堂、社区诊所等配套设施。
  如何化解物业企业与居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既让物业企业有利润,又让居民群众“暖心”,成为摆在社区治理者面前的现实考题。
  今年以来,任城区选取金城、古槐两个城市街道的6个社区进行试点,以“信托制”物业服务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当地引入信托理念,编制了《任城区“信托制”物业推行手册》和物业服务合同样本。任城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峰介绍:“合同不仅规定了物业企业只能按固定比例获得收益,回归其‘服务者’的角色本质,也进一步明确了业主在享有支配资金权力的同时,应树立‘服务多少交多少’的质价相符理念。”
  “在物业服务中,群众最关心怎么收钱、怎么花钱、怎么监督这些问题。因此,社区联合驻区金融机构建立小区业主信用基金在线平台,从不同层面保障业主的财务知情权。”金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玉姣介绍,“信托制”物业规定,以物业费10%的比例支付物业酬金,90%的比例全部用来服务群众,全体业主与物业企业讨论编制收支预算和服务标准。
  随着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任城区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任城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1+10”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全力构建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未诉先办”“网格+热线”等有效途径,把人民群众的“好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政策”。

  观音阁街道华城社会治理服务联动工作站
  李营街道汇翠园社区网格员培训
  法官在“和为贵”调解室成功调解矛盾
  古路沟社区邀请非遗传承人与居民一起制作漆扇
  志愿者在“七彩暑托班”教孩子做贴画
  仙营街道文化小区“红帆驿站”开展居民义诊活动
  “信托制”物业服务让小区管理更高效
  济北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