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拼搏奋进新时代
2024-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①“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蔬菜大棚航拍
|
![]() |
②“莘深相牵 蔬香大湾”粤港澳大湾区莘县蔬菜品牌推介活动
|
![]() |
③徒骇河航拍
|
□杨浩 武亭亭
莘县坚持以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莘县答卷。
农业产业持续壮大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立足现有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绿生产方式、提升品牌价值,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有效供给,产业布局再优化。经过30多年设施农业发展,莘县瓜菜常年复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突破520万吨,现已形成六大特色种植区,在鲁西大地上绘制出一张颇具特色的“蔬菜地图”。今年以来,莘县进一步瞄准中高端市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依托初步形成的集聚式的蔬菜产区,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形成企业带动、基地引领、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格局,促使优势产品集聚生产,强化产业链条协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提高了优势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近期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发布的《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莘县香瓜”入围2024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列全国第62位。
聚焦生态健康,生产方式更绿色。为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莘县构建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43311”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保障网络,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连续4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实施莘县蔬菜生产全环节绿色生产行动,持续改良土壤质量,为蔬菜种植提供良性环境,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完善病虫害预警机制,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全面推进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打造过硬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标准引领,品牌价值再提升。莘县以老旧大棚提升改造为契机,对新改蔬菜棚区进行片区化设计、基地化建设,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构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三方生产服务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生产精细化、标准化、优质化。莘县持续培育壮大以“莘县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为首,涵盖“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等单品品牌,和370个“三品一标”企业品牌的品牌矩阵。用好省政府支持建设“莘县蔬菜”品牌机遇,实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机制,成功举办“莘县蔬菜”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中国蔬菜绿色防控大会暨莘县蔬菜品牌推介活动、“莘深相牵 蔬香大湾”粤港澳大湾区莘县蔬菜品牌推介活动、“蔬乡墨韵”——首届蔬菜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促进“莘县蔬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带动了全县老百姓共同致富,让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支撑。
民生画卷越绘越美
莘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期盼办好惠民实事,加快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教育事业优质发展,今年创新构建18个“县、镇街、学校”三级联动教学协作区,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新建学校3处、新增学位7520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莘县人民医院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新增2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济郑高铁于2023年底全线通车,莘县高铁站同步投入使用,彻底结束了莘县不通铁路的历史,让百万群众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捷。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2个,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落实“房票”惠民政策。持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今年新改建鸿图街西段、燕塔街中段等城区道路3公里,实施城区供热系统升级改造4.2公里,新改建供排水、雨污管网24.7公里,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年底前实现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开展校园周边乱停乱放等“城市五大专项治理”,实施园林绿化提升等“城市五大提升工程”,新增城区绿化美化11.3万平方米,新增便民小屋50座。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今年新建文艺志愿者剧场10处,开展美德健康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万场次。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全域推进“1345”丧俗改革模式,获评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以来开展“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6630场,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普惠化。举办首届迷你马拉松比赛、首届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宏坤杯”龙舟赛等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莘县西瓜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莘县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观念,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重点改革提劲蓄势。坚持主动改革、精准改革、集成改革,今年以来累计取得省级以上改革成果80余项,检察护企、消防审验、燃气安全等20余项工作案例得到省级发文推广,先后争获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试点15个。“星空护学”护校安园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省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部署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莘”耕诉源治理做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法庭建设典型案例,老旧大棚改造提升工作案例被省委改革办报送中央改革办,莘县改革品牌进一步打响。
科创引领提级增效。加快培育科创平台,今年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累计培育163家、84家,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突破发展,新建开通5G基站120个,新增上云企业5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07.6%,位居全市第1。强化与山东省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全县首个境外科研合作机构——京阳温室与德国尼尔廷根大学合作共建的“温室智能化管理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营商环境提质优化。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服务”突破提升行动,细化26项任务措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
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开办“一件事”服务场景116个。聚焦项目审批堵点,常态化推行项目台账“智能预填+人工补充”申报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项目“建成即投产”。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持续拓展“1234”清风护航机制,建立“流动会客厅”。
莘县坚持以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莘县答卷。
农业产业持续壮大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立足现有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绿生产方式、提升品牌价值,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有效供给,产业布局再优化。经过30多年设施农业发展,莘县瓜菜常年复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突破520万吨,现已形成六大特色种植区,在鲁西大地上绘制出一张颇具特色的“蔬菜地图”。今年以来,莘县进一步瞄准中高端市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依托初步形成的集聚式的蔬菜产区,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形成企业带动、基地引领、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格局,促使优势产品集聚生产,强化产业链条协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提高了优势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近期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发布的《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莘县香瓜”入围2024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列全国第62位。
聚焦生态健康,生产方式更绿色。为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莘县构建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43311”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保障网络,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连续4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实施莘县蔬菜生产全环节绿色生产行动,持续改良土壤质量,为蔬菜种植提供良性环境,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完善病虫害预警机制,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全面推进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打造过硬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标准引领,品牌价值再提升。莘县以老旧大棚提升改造为契机,对新改蔬菜棚区进行片区化设计、基地化建设,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构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三方生产服务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生产精细化、标准化、优质化。莘县持续培育壮大以“莘县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为首,涵盖“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等单品品牌,和370个“三品一标”企业品牌的品牌矩阵。用好省政府支持建设“莘县蔬菜”品牌机遇,实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机制,成功举办“莘县蔬菜”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中国蔬菜绿色防控大会暨莘县蔬菜品牌推介活动、“莘深相牵 蔬香大湾”粤港澳大湾区莘县蔬菜品牌推介活动、“蔬乡墨韵”——首届蔬菜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促进“莘县蔬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带动了全县老百姓共同致富,让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支撑。
民生画卷越绘越美
莘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期盼办好惠民实事,加快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教育事业优质发展,今年创新构建18个“县、镇街、学校”三级联动教学协作区,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新建学校3处、新增学位7520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莘县人民医院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新增2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济郑高铁于2023年底全线通车,莘县高铁站同步投入使用,彻底结束了莘县不通铁路的历史,让百万群众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捷。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2个,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落实“房票”惠民政策。持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今年新改建鸿图街西段、燕塔街中段等城区道路3公里,实施城区供热系统升级改造4.2公里,新改建供排水、雨污管网24.7公里,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年底前实现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开展校园周边乱停乱放等“城市五大专项治理”,实施园林绿化提升等“城市五大提升工程”,新增城区绿化美化11.3万平方米,新增便民小屋50座。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今年新建文艺志愿者剧场10处,开展美德健康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万场次。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全域推进“1345”丧俗改革模式,获评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以来开展“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6630场,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普惠化。举办首届迷你马拉松比赛、首届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宏坤杯”龙舟赛等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莘县西瓜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莘县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观念,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重点改革提劲蓄势。坚持主动改革、精准改革、集成改革,今年以来累计取得省级以上改革成果80余项,检察护企、消防审验、燃气安全等20余项工作案例得到省级发文推广,先后争获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试点15个。“星空护学”护校安园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省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部署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莘”耕诉源治理做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法庭建设典型案例,老旧大棚改造提升工作案例被省委改革办报送中央改革办,莘县改革品牌进一步打响。
科创引领提级增效。加快培育科创平台,今年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累计培育163家、84家,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突破发展,新建开通5G基站120个,新增上云企业5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07.6%,位居全市第1。强化与山东省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全县首个境外科研合作机构——京阳温室与德国尼尔廷根大学合作共建的“温室智能化管理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营商环境提质优化。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服务”突破提升行动,细化26项任务措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
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开办“一件事”服务场景116个。聚焦项目审批堵点,常态化推行项目台账“智能预填+人工补充”申报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项目“建成即投产”。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持续拓展“1234”清风护航机制,建立“流动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