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中,功能糖企业如何把稳舵
2024-09-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都亚男
过去几年,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功能糖成为市场焦点。有着“中国功能糖城”之称的禹城,目前年产各类功能糖类产品150万吨,产品份额占国内市场75%,占国际市场35%,下游客户不乏可口可乐、雀巢等世界500强食品企业。
站上“风口”的四年里,功能糖企业如同坐上“过山车”,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风浪中,“糖城”如何把稳舵?谋未来,糖企如何落子?
“过山车”走势中,糖企主动求变
赤藓糖醇,是功能糖界的“话题王”。“零糖”热潮下,赤藓糖醇产业在2020年站上“风口”。
当时,国内能生产赤藓糖醇的仅有三元生物、保龄宝、东晓生物3家企业,产能满足不了高涨的市场需求,随后赤藓糖醇价格从近2万元/吨涨至4万元/吨,仍是“一糖难求”。
一年以后,伴随新玩家纷纷涌入,赤藓糖醇市场无序扩产,供过于求。据统计,6家赤藓糖醇头部生产商总产能达44.5万吨/年,而这已是2021年中国赤藓糖醇总消费量的20倍。
供需失衡之下,竞对厮杀火热,赤藓糖醇价格大幅下滑,到2022年,售价一度击穿行业成本价,被迫“接招”的赤藓糖醇生产企业普遍承压。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2020年至2022年之间,三元生物、保龄宝等赤藓糖醇龙头企业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犹如坐上“过山车”,暴涨之后又迎来大幅下滑。
世界上每10杯含赤藓糖醇的饮料,7杯所用赤藓糖醇源自禹城。这波“过山车”走势中,禹城糖企身处“浪尖”。
保龄宝作为赤藓糖醇产业的“龙头”,是国内最早开始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剧烈的行业波动下,2020年至2023年,保龄宝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52%、304.28%、-33.94%、-59.47%。
“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中,保龄宝选择主动求变,修炼“内功”。
保龄宝副总裁李霞将这次调整描述为“两条腿走路”:去年以来,一是加强创新,抓实产品创新“课题制”,以课题破难题;二是效益为王,面向市场和价值效益调整产品结构。
更细致地分析这一“破局”路线可以发现,保龄宝颠覆了过往“以产定销”的模式,销售人员开始掌握主动权,由市场需求反推产品生产,增强生产线机动性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同时,保龄宝通过技术创新研发高端化产品,比如阿洛酮糖、母乳寡糖等产品,其毛利率高出现有产品两三倍。半年报显示,保龄宝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利润反增,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64%。
B端“混战”,不是第一回
功能糖B端供应“混战”,禹城糖企不是第一回遇见。
在当地,功能糖龙头企业之间,产品或有交叉,但主营业务却做到了各不相同,如保龄宝是赤藓糖醇等,百龙创园是抗性糊精、阿洛酮糖等,福田药业是木糖醇等。
差异化发展,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标志之一。但若回溯到16年前,禹城功能糖产业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同质化竞争严重。
以木糖醇为例,当时全世界仅有5家企业生产木糖醇,其中3家在禹城,禹城产出的木糖醇占全世界近80%的市场份额。竞争之下,木糖醇价格一度下探至1.7万元/吨,但正常价格在2.3万元/吨才能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2017年起,禹城相关部门引导企业错位发展,规范行业竞争,避免打价格战,并引导产业逐步转型迈向高端化。到2018年,木糖醇单价由1.7万元/吨提至3.3万元/吨,全市行业收入增加180亿元。
始建于1991年的福田药业,是禹城功能糖产业集群的“老将”。据福田药业研发副总经理孙鲁观察,木糖醇行业大约每十年有一次市场波动,成因多为技术更替、产能供应等。
“还是要依靠行业自律,让企业把大方向放在研发创新上,避免恶性竞争。”孙鲁说,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产品必须不断开发新用途。
李霞认为,目前健康消费趋势已成,大众化市场广阔,企业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主动贴合市场对功能性健康产品的需求。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和保龄宝、福田药业相比,创立于2005年的百龙创园可谓“后起之秀”。眼下,阿洛酮糖正成为市场新焦点,多家企业计划扩展阿洛酮糖产能,作为国内首家工业化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百龙创园已是该赛道的领跑者之一。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百龙创园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棋局——向海外迈进,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去年10月,百龙创园成立百龙创园(泰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泰国生产基地项目。
百龙创园在年报中披露,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蔗糖、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泰国当地玉米淀粉价格、木薯淀粉价格比国内低15%-20%,其他糖质原料当地价格仅为国内的70%左右。目前,阿洛酮糖尚未获得我国新食品原料批准,国产阿洛酮糖多是出口,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泰国同时有着出口关税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能糖生产国,但功能糖消费市场“大本营”则在欧美,国内功能糖企业的大部分客户也集中在海外。欧美多国为缓解居民肥胖等健康问题征收“糖税”,刺激企业不断推出“低糖饮料”来占领新市场,这也令功能糖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持续增长。
功能糖企出海,更大的挑战来自关税壁垒。
今年7月,欧盟对华赤藓糖醇作出反倾销初裁,对中国赤藓糖醇产品生产企业征收31.9%至235.6%不等的反倾销税。欧盟作为全球赤藓糖醇消费“大户”,高额关税的征收无疑加剧了国内企业出口压力。
硬币的另一面是,欧洲赤藓糖醇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税率自7月执行以来,作为本次反倾销加征税率最低的企业,保龄宝欧盟客户的订单量明显上涨。”李霞说,“但这是暂时的。想要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一定是从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上下深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反倾销调查中,保龄宝积极应诉,化被动为主动,为后期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有利局势。这或对“出海”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前,贸易壁垒增多、地缘风险加剧等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至为关键。
“目前,福田药业约60%营收来自海外。早期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如今已开拓出中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孙鲁认为,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值得看好,将继续开拓国内市场。
过去几年,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功能糖成为市场焦点。有着“中国功能糖城”之称的禹城,目前年产各类功能糖类产品150万吨,产品份额占国内市场75%,占国际市场35%,下游客户不乏可口可乐、雀巢等世界500强食品企业。
站上“风口”的四年里,功能糖企业如同坐上“过山车”,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风浪中,“糖城”如何把稳舵?谋未来,糖企如何落子?
“过山车”走势中,糖企主动求变
赤藓糖醇,是功能糖界的“话题王”。“零糖”热潮下,赤藓糖醇产业在2020年站上“风口”。
当时,国内能生产赤藓糖醇的仅有三元生物、保龄宝、东晓生物3家企业,产能满足不了高涨的市场需求,随后赤藓糖醇价格从近2万元/吨涨至4万元/吨,仍是“一糖难求”。
一年以后,伴随新玩家纷纷涌入,赤藓糖醇市场无序扩产,供过于求。据统计,6家赤藓糖醇头部生产商总产能达44.5万吨/年,而这已是2021年中国赤藓糖醇总消费量的20倍。
供需失衡之下,竞对厮杀火热,赤藓糖醇价格大幅下滑,到2022年,售价一度击穿行业成本价,被迫“接招”的赤藓糖醇生产企业普遍承压。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2020年至2022年之间,三元生物、保龄宝等赤藓糖醇龙头企业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犹如坐上“过山车”,暴涨之后又迎来大幅下滑。
世界上每10杯含赤藓糖醇的饮料,7杯所用赤藓糖醇源自禹城。这波“过山车”走势中,禹城糖企身处“浪尖”。
保龄宝作为赤藓糖醇产业的“龙头”,是国内最早开始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剧烈的行业波动下,2020年至2023年,保龄宝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52%、304.28%、-33.94%、-59.47%。
“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中,保龄宝选择主动求变,修炼“内功”。
保龄宝副总裁李霞将这次调整描述为“两条腿走路”:去年以来,一是加强创新,抓实产品创新“课题制”,以课题破难题;二是效益为王,面向市场和价值效益调整产品结构。
更细致地分析这一“破局”路线可以发现,保龄宝颠覆了过往“以产定销”的模式,销售人员开始掌握主动权,由市场需求反推产品生产,增强生产线机动性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同时,保龄宝通过技术创新研发高端化产品,比如阿洛酮糖、母乳寡糖等产品,其毛利率高出现有产品两三倍。半年报显示,保龄宝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利润反增,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64%。
B端“混战”,不是第一回
功能糖B端供应“混战”,禹城糖企不是第一回遇见。
在当地,功能糖龙头企业之间,产品或有交叉,但主营业务却做到了各不相同,如保龄宝是赤藓糖醇等,百龙创园是抗性糊精、阿洛酮糖等,福田药业是木糖醇等。
差异化发展,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标志之一。但若回溯到16年前,禹城功能糖产业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同质化竞争严重。
以木糖醇为例,当时全世界仅有5家企业生产木糖醇,其中3家在禹城,禹城产出的木糖醇占全世界近80%的市场份额。竞争之下,木糖醇价格一度下探至1.7万元/吨,但正常价格在2.3万元/吨才能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2017年起,禹城相关部门引导企业错位发展,规范行业竞争,避免打价格战,并引导产业逐步转型迈向高端化。到2018年,木糖醇单价由1.7万元/吨提至3.3万元/吨,全市行业收入增加180亿元。
始建于1991年的福田药业,是禹城功能糖产业集群的“老将”。据福田药业研发副总经理孙鲁观察,木糖醇行业大约每十年有一次市场波动,成因多为技术更替、产能供应等。
“还是要依靠行业自律,让企业把大方向放在研发创新上,避免恶性竞争。”孙鲁说,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产品必须不断开发新用途。
李霞认为,目前健康消费趋势已成,大众化市场广阔,企业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主动贴合市场对功能性健康产品的需求。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和保龄宝、福田药业相比,创立于2005年的百龙创园可谓“后起之秀”。眼下,阿洛酮糖正成为市场新焦点,多家企业计划扩展阿洛酮糖产能,作为国内首家工业化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百龙创园已是该赛道的领跑者之一。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百龙创园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棋局——向海外迈进,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去年10月,百龙创园成立百龙创园(泰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泰国生产基地项目。
百龙创园在年报中披露,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蔗糖、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泰国当地玉米淀粉价格、木薯淀粉价格比国内低15%-20%,其他糖质原料当地价格仅为国内的70%左右。目前,阿洛酮糖尚未获得我国新食品原料批准,国产阿洛酮糖多是出口,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泰国同时有着出口关税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能糖生产国,但功能糖消费市场“大本营”则在欧美,国内功能糖企业的大部分客户也集中在海外。欧美多国为缓解居民肥胖等健康问题征收“糖税”,刺激企业不断推出“低糖饮料”来占领新市场,这也令功能糖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持续增长。
功能糖企出海,更大的挑战来自关税壁垒。
今年7月,欧盟对华赤藓糖醇作出反倾销初裁,对中国赤藓糖醇产品生产企业征收31.9%至235.6%不等的反倾销税。欧盟作为全球赤藓糖醇消费“大户”,高额关税的征收无疑加剧了国内企业出口压力。
硬币的另一面是,欧洲赤藓糖醇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税率自7月执行以来,作为本次反倾销加征税率最低的企业,保龄宝欧盟客户的订单量明显上涨。”李霞说,“但这是暂时的。想要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一定是从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上下深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反倾销调查中,保龄宝积极应诉,化被动为主动,为后期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有利局势。这或对“出海”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前,贸易壁垒增多、地缘风险加剧等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至为关键。
“目前,福田药业约60%营收来自海外。早期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如今已开拓出中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孙鲁认为,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值得看好,将继续开拓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