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汇聚法治力量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09-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通讯员 左涛 报道
本报烟台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换届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努力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人大各项工作上出实招、求实效,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积法治之势、聚制度之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前,二马路从解放路至虹口路这段,一下子变窄,早晚高峰经过这里经常拥堵。现在拆除了绿化分隔带,多出一条车道,比以前顺畅多了。”市民魏先生家住莱山区,在芝罘区上班,最近经过改造后的二马路,让他连连点赞。
魏先生所提到的二马路虽然不长,却是连接烟台市区东西的主干道之一,周边居民区密集,商业区、中学、高校分布在周围,而解放路向东至虹口路一段宽度受限,导致上下班高峰堵车严重,市民反响强烈。
按照监督工作计划,今年6月份,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由点及面推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为市民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路段原有绿化分隔带已经完成拆除,自西向东方向由二车道变为三车道,路口处增加为四车道,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压力。
据了解,在这次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共发现具体问题36个,形成3大类、22条意见建议,并召开部门工作推进会议进行交办,督促整改落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每一次来电铃声响起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基层群众最鲜活的民意、最直接的诉求。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住烟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视察,并就改进“12345”热线服务工作、促进民生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提升和改进“12345”热线工作,推动部门联动处置“无缝隙”和基层治理“一单直达”,实现限期高效办理,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对进入督办流程的事项跟踪督办、一办到底;同时强化了热线力量配备,话务座席由84个增加到316个,话务员队伍由120余人增加到270余人。
为了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把监督和立法工作结合起来,将监督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近年来开展系列调研、视察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和专家意见,先后制定出台了《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烟台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并将其纳入烟台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考试内容,让地方性法规真正做到管用、好用、实用,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换届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展现新作为、选举任免工作实现新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法治实施体系更加精准完善、法治宣教体系更加立体全面。
今年,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还创新推进、全面铺开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实行“人大主导,两院主体”工作模式,精心设计履职评议方案,对10名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工作中,通过制定“任务时间图”,开展走访调查、民主测评、旁听庭审、案件评查、听取履职报告等工作,监督、支持和帮助法院、检察院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了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成为了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鲜活实践。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展开、逐渐深化,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有烟台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品牌。
通讯员 左涛 报道
本报烟台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换届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努力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人大各项工作上出实招、求实效,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积法治之势、聚制度之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前,二马路从解放路至虹口路这段,一下子变窄,早晚高峰经过这里经常拥堵。现在拆除了绿化分隔带,多出一条车道,比以前顺畅多了。”市民魏先生家住莱山区,在芝罘区上班,最近经过改造后的二马路,让他连连点赞。
魏先生所提到的二马路虽然不长,却是连接烟台市区东西的主干道之一,周边居民区密集,商业区、中学、高校分布在周围,而解放路向东至虹口路一段宽度受限,导致上下班高峰堵车严重,市民反响强烈。
按照监督工作计划,今年6月份,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由点及面推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为市民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路段原有绿化分隔带已经完成拆除,自西向东方向由二车道变为三车道,路口处增加为四车道,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压力。
据了解,在这次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共发现具体问题36个,形成3大类、22条意见建议,并召开部门工作推进会议进行交办,督促整改落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每一次来电铃声响起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基层群众最鲜活的民意、最直接的诉求。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住烟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视察,并就改进“12345”热线服务工作、促进民生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提升和改进“12345”热线工作,推动部门联动处置“无缝隙”和基层治理“一单直达”,实现限期高效办理,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对进入督办流程的事项跟踪督办、一办到底;同时强化了热线力量配备,话务座席由84个增加到316个,话务员队伍由120余人增加到270余人。
为了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把监督和立法工作结合起来,将监督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近年来开展系列调研、视察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和专家意见,先后制定出台了《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烟台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并将其纳入烟台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考试内容,让地方性法规真正做到管用、好用、实用,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换届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展现新作为、选举任免工作实现新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法治实施体系更加精准完善、法治宣教体系更加立体全面。
今年,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还创新推进、全面铺开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实行“人大主导,两院主体”工作模式,精心设计履职评议方案,对10名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工作中,通过制定“任务时间图”,开展走访调查、民主测评、旁听庭审、案件评查、听取履职报告等工作,监督、支持和帮助法院、检察院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了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成为了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鲜活实践。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展开、逐渐深化,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有烟台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