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郎咸芬——

让吕剧在传承中焕发光彩

2024-09-06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庆祝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山东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本报今起推出“庆祝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山东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屈庆硕

  “我很珍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不仅仅是人民授予的荣誉,更是人民给予的沉甸甸的信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89岁的郎咸芬说。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56年6月,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小郎,我看过你的演出,我没想到山东有这么好的剧种。你们的演出非常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要好好把这个剧种发展起来。”会议间隙,周恩来总理走到郎咸芬的座位旁,与她亲切交流。
  周总理口中的“演出”,是吕剧《李二嫂改嫁》,饰演“李二嫂”的正是郎咸芬。
  1955年,郎咸芬增补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她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同年11月中旬至1957年初,她作为全国人大第一次派出国外访问的代表团成员,出访东欧六国。此后,她还当选为第二、三、四、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九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郎咸芬主演的《李二嫂改嫁》是吕剧里程碑式的作品。1954年9月,《李二嫂改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汇演,一炮打响,包揽了导演、舞美、剧本等的全部奖项,郎咸芬获得最佳表演奖。从1952年到21世纪初期,郎咸芬凭借《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苦菜花》中的冯大娘、《蔡文姬》中的蔡文姬、《梨花狱》中的武则天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成为杰出的吕剧带头人。1998年,她凭借作品《苦菜花》获第八届“文华表演奖”,并于2007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这是郎咸芬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一个动作,她会不断打磨、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据她的老同事回忆,深夜时分,时常被宿舍外的声音吵醒,朝窗外一看,腰上拴着条粗绳的郎咸芬正苦练拉碌碡。
  《李二嫂改嫁》的成功,还得益于郎咸芬3个月的农村生活体验——与村中寡妇刘大嫂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令她更加坚信,唯有进行深入扎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她长期坚持的艺术实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吕剧的传承人,郎咸芬一直将传承、保护和发展吕剧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振兴吕剧,离不开人才培养。她培养的众多吕剧优秀人才,大多已成为各地吕剧院团的骨干力量,其中,高静、李萍、胡静华、吕淑娥等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除了吕剧传承人坚定的内驱力,国家的支持也让吕剧不断焕发新的光彩。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吕剧“郎派”艺术青年表演人才培训》,旨在做好吕剧“郎派”艺术传承发展,培养一批既懂吕剧文化、又能传承发展吕剧“郎派”艺术的创新、复合表演艺术人才,这对于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有重要意义。
  “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要用感恩的心倾情回报,只要还能唱,我就要为人民唱下去。”这是郎咸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庆祝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山东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本报今起推出“庆祝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山东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屈庆硕

  “我很珍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不仅仅是人民授予的荣誉,更是人民给予的沉甸甸的信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89岁的郎咸芬说。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56年6月,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小郎,我看过你的演出,我没想到山东有这么好的剧种。你们的演出非常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要好好把这个剧种发展起来。”会议间隙,周恩来总理走到郎咸芬的座位旁,与她亲切交流。
  周总理口中的“演出”,是吕剧《李二嫂改嫁》,饰演“李二嫂”的正是郎咸芬。
  1955年,郎咸芬增补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她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同年11月中旬至1957年初,她作为全国人大第一次派出国外访问的代表团成员,出访东欧六国。此后,她还当选为第二、三、四、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九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郎咸芬主演的《李二嫂改嫁》是吕剧里程碑式的作品。1954年9月,《李二嫂改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汇演,一炮打响,包揽了导演、舞美、剧本等的全部奖项,郎咸芬获得最佳表演奖。从1952年到21世纪初期,郎咸芬凭借《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苦菜花》中的冯大娘、《蔡文姬》中的蔡文姬、《梨花狱》中的武则天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成为杰出的吕剧带头人。1998年,她凭借作品《苦菜花》获第八届“文华表演奖”,并于2007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这是郎咸芬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一个动作,她会不断打磨、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据她的老同事回忆,深夜时分,时常被宿舍外的声音吵醒,朝窗外一看,腰上拴着条粗绳的郎咸芬正苦练拉碌碡。
  《李二嫂改嫁》的成功,还得益于郎咸芬3个月的农村生活体验——与村中寡妇刘大嫂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令她更加坚信,唯有进行深入扎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她长期坚持的艺术实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吕剧的传承人,郎咸芬一直将传承、保护和发展吕剧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振兴吕剧,离不开人才培养。她培养的众多吕剧优秀人才,大多已成为各地吕剧院团的骨干力量,其中,高静、李萍、胡静华、吕淑娥等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除了吕剧传承人坚定的内驱力,国家的支持也让吕剧不断焕发新的光彩。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吕剧“郎派”艺术青年表演人才培训》,旨在做好吕剧“郎派”艺术传承发展,培养一批既懂吕剧文化、又能传承发展吕剧“郎派”艺术的创新、复合表演艺术人才,这对于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有重要意义。
  “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要用感恩的心倾情回报,只要还能唱,我就要为人民唱下去。”这是郎咸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